分享

老虎袭人事件——围观者心态分析

 新师道 2020-12-10


我们今天继续“老虎袭人事件”背后
所折射出的大众对于规则的一种迫切愿望。
我们都知道规则是需要教育出来的,
而中国的教育很奇特
中国是培养“高难度”的教育。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
为了筛选出精英,筛选出高智商人群。
(所以我们把基础教育设置得很难。)
一、我们在筛选这些精英人群的过程中,我们设定的标准是什么呢?
些标准往往就是
数理化、语文,类似这样的科目

我们把如此高难度的基础课程
留给孩子去学习。
其实对家庭、对孩子来说,
都是一场灾难

并且我们用这样的一种方式,
区分出了孩子的等级。
区分出了普通学校、重点学校。
区分出了所谓的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

二、我们漏掉的是什么呢?
我们透过这些高难度的学习教育,
却扼杀了孩子们的
价值观、基本道德观、天赋、兴趣,
特别是和老虎伤人事件有关的人最基本所学的最初的道德概念

三、这些道德概念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讲,我上大学之后,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精英都被筛选到了名牌学校里面。但是你却会发现,这些学生们有不少人随地吐痰。
这又让我觉得很奇怪,
我们不是培养出了一个精英团体吗?!

而且通过层层筛选,
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到大学。

他们已经经过了这么好的筛选的过程了,
为什么还没有解决
最初的一个关于基本道德规则的问题呢?!

我们的基础教育里面,
特别是小学
甚至幼儿园里面的基础教育里,
伦理教育其实真的很缺乏。
甚至可以说不存在。

我们在孩子里面设置的
班长、组长、学习委员、队长等,
我们设置的标准是什么呢?
成绩好的听话的好学生。

当然如果你有的时候劳动很卖力,
种树种得多,
也许能有希望评上劳动委员。

这样渐渐地其实我们就培养出了一种另外的筛选机制,那就是一种私利主义的、利益至上的一种筛选机制——人们为分数、为被大人认同作为最高的标准
假如大人们也并不关注孩子们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
那么我们培养出的成年人,
最后就变成了一些
看起来懂数理化,有很高的学历。
但是却会“随地大小便”的成人。

西安作为一个历史古城经常都说要保护文物,特别引以为豪的,为西安人自豪的就是围绕着他的这个古城墙。

但是这么一个为西安人所感到自豪的古城墙,
经常看到的是人们对着城墙大小便,
而且还不是在晚上,
大白天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

所以西安的城墙很多时候都
已经沦为了一种公共厕所的象征了。

这就会让我觉得非常地奇怪冲突
一方面我们以它为豪。
以古城为豪,
以他的历史文化为豪,
以这个地方有文化为荣;
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
为什么容不下吐痰和随地大小便这样的东西,
难道它也属于我们自古以来所继承文化中的一部分吗?

更可怕的是,
撒尿的人有。
看见出撒尿的人也觉得习以为常

四、为什么我们把规则这件事情投射给了的“老虎伤人”的事件?
可能因为
我们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
这种不守规则的事情实在是太深恶痛绝了

而我们的呼吁又不能被人听到,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会借助一个新闻事件,
把我们的心理需要投射给它。

我们社会的公德、公共规则上,
我们更多的时候不是在遵从规则。
我们更多地是像一个孩子,
像个小学生一样,
以老师的认可,以成人的认可
为我们是否做这件事情的标准。

即有人看的时候我们也许有规则,
没人看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规则了。
就象中国人过马路,我们并不太在乎红灯、绿灯。我们在乎是有多少人一起走,大家一起走。好,那么法不责众,这就是我们心里面认为的规则。
老虎伤人的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现在并不清楚。

但是我们中国人关于规则的问题,
并不是一个小问题,
它其实是一个大问题。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件:
一个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他被送到国外去了,和他的爸爸妈妈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了就和国外的孩子产生冲突,不适应。

因为国外的孩子上下课的时候非常讲规则,
从左边上或者从右边下,
非常讲规则。
每一件都按照基本的我们说的社会法则来行事。
但是中国的孩子缺少这些基本教育。
所以去了之后,
和很多外国孩子就有冲突

后来他在国外呆了几年之后,十来岁时,又把他送回了国内。然后他又和国内的孩子产生冲突。

因为下课时候,
他想努力维护我们上下楼梯时候的规则感:
哪边是上,哪边是下。
但是中国孩子不听他的,
产生了不适应。

大家不觉得这个故事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吗?!
这也就是“老虎袭人”事件中,
我们围观者的心态的第一个部分。
心伙伴微信号(xhbeap)
作者:赵小明(小明微信zhaoxiaoming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