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实操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七)

 新师道 2020-12-10

心理实操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六)

心理咨询实操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五)

心理咨询实操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四)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11


问题:11


小明老师,如果我养只猫,能缓解我的心理问题吗?

小明老师:

是这样的,小孩儿在3~5岁的时候养宠物是可以的,这让他有一个和自然接触的机会。

但是年龄大的人养宠物会减少与人的交流和沟通

宠物是个替代性的东西,很多人甚至不需要找男女朋友,也不需要找其他人,他就和动物沟通就够了。

因为人都有一种情感的需求,和人沟通的需求。养宠物之后,通过宠物就会替代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就会减少与人的沟通。

12


问题12:


我的孩子在初中时非常自律,但到了大学之后却变得自律性非常差。

小明老师:

很多家长都以为我给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这个好习惯就会持续到未来的生活,其实不是的。

孩子的习惯不是由家长培养出来的。

哪怕你小时候上小学、上初中培养的再好,这个习惯也不一定会坚持下去。

孩子会坚持什么事情,取决于他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样的动力。

比如说以前他受到家庭的影响,生活很有规律性。会按时睡觉、吃饭、学习等,他有很好的自律性

等到有一天他自由的时候,他不再受到家庭约束的时候,他自己如果没有动力去支撑他以前的习惯,那么他的习惯就会变化。

比如说你给你小孩培养的习惯很好,从来不熬夜。

一旦你小孩进入大学之后,自己管理自己,他没有对于不熬夜动力的理解。

比如说熬夜会影响我的美容啊,影响我的身体啊,如果他没有这方面自己的动力,他不会坚持你的习惯,他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

所以从小培养习惯,只能维持小时候那段时间。人长大后做什么事情,必须由他对这个事情动力的理解来决定。

比如说你对熬夜的关注是因为不健康,但他没有这方面的关注,他没有动力就不会做事情。

什么情况下可以让你的孩子拥有动力

你让他去给大家讲健康常识。他就会学到很多很多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他给别人讲不能熬夜,那么他自己就会有所调整。

人只有自己去体验一件事情,他才能有所理解。

家长的动力在孩子小时候有用,孩子长大后已经无法起作用了。所谓习惯都只能维持小时候的时间,人长大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

但是当兵可以培养出好习惯,这是为什么?因为不仅是强制性的,它会告诉你,这对你会有什么作用。

所以有人认同了军人的生活,他就会觉得很好坚持。他从军人那里得到的不仅是习惯,更是认同军人的习惯。

而长大后的孩子,如果不认同小时候你给他培养的习惯,他就不会坚持这个习惯。

只有当他认同习惯的时候,他才会坚持习惯

有一个学中医的女孩,她从来不在晚上洗澡,她有她的讲究,晚上洗澡会影响身体的阳气。她如果认同这个原因,她就会坚持。她如果不认同,她就不会坚持。

所以孩子长大之后,取决于自己认不认同这个观念。你要想改变他的习惯,就让他去从事这项工作。他从事这项工作,就会改变他的习惯。

13


问题13:


 按老师说的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越早越好。

小明老师:

是,不过你要允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改变,但是必须始终要有目标。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余春

图文编辑:段艳梅   王丽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