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劳动吧!就像我们生来不懂厌学和社会退缩

 新师道 2020-12-10
我们今天继续讲青少年的社会退缩社会回避问题。

上讲我们提到了当时上山下乡的这个运动,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的确让他们离开了城市的优越的生活,大量的城市青年进入到农村,通过重新的接触生产、接触劳动、接触农民,接触社会最底层的一切的生存环境,于是给那代年轻人种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上的财富

所以你可以看到,上山下乡的一代年轻人,他们都有非常强烈的社会欲望,很少有退缩和社会回避的现象

当然,这些孩子到了乡下会吃苦,很多孩子还吃了大苦。

从其他角度来说,有些个体也产生了自己人生的一些悲剧,但对于整个群体而言,那代年轻人所获得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仍然是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培育不可取代的。
所以年轻人的成长,在于他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价值观是他这一生永远往前走的最重要的财富,但这种正确的价值观绝不可能仅仅靠每天在课堂上学习来获得,他一定要接触最真实的生活的实际的体验,而这实际体验一定和劳动生产有关。

所以不管你的孩子学习有多么的繁忙,你一定不可以剥夺他劳动的权利
我曾见过不少农村家庭,一些生活条件不好的家庭,为了让孩子努力读书,他们剥夺了孩子参与家庭一切社会生产和社会劳动的权利。

这使得很多农村的孩子现在也没有机会去参与社会生产和劳动,也被剥夺了与劳动在一起树立自己各种优秀品质的机会。
我上次做儿童教育培训的时候,有位家长跟我说,他让孩子在12岁开始,就带着孩子每年暑假寒假去参加社会支边,在支边的过程中,对他孩子产生社会立志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今天看到中国有这么多的孩子,都产生了一种社会退缩和社会回避的现象,大家不要从个人角度去考虑,也不要仅从一个家庭的培育去考虑。因为孩子成长是全社会各种因素共同组合的结果

比如说学校的学习氛围,全社会都把学习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要素的一种文化,以及缺少互联网时代看孩子成长的一种大格局

还有就是这一代孩子和50后那代人比较起来,他们缺失最重要的是参与社会生产劳动这么一个教育环节,这些因素要共同考量。

当年1600万知青响应上山下乡,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成长,接到了中国最底层的地气,让增长了自己的骨气,而且还产生了社会立志,无论从当时历史时代,还是从他们一生的个体成长来说,都是深远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年轮》,我在初中时看过,《年轮》就是反映上山下乡的一代年轻人。

其实关于知青这一代的电视剧很多,你们可以看一下,很多人都从这件事情上获得了自己终身成长和发展的驱动力。这些知青回城之后,同样变得不怕吃苦了,成才的非常多。

当时毛主席的这个战略决定,对中国能够追上世界强国、快速繁荣昌盛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因为人才是整个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我曾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例子。比如有的人16岁上山下乡,然后在农村学会了在城市从来没做过的一切事情。比如说生火、做饭、洗衣、与人处事,还有就是坚强

回城之后,有些人上班,有些人后来又经历了下岗,有些人又经历了人生中很多的苦难磨难,包括身体一些重大的疾病,但是他们都有个特点,就是都能保持乐观,然后通过乐观顽强的活下来,其实这些都得益于他们当年所经历的那个知青岁月

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如果可以让他们经历到农村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锻炼,对于这代年轻人的成长,真的是价值不可估量的。
再反观一下,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在做什么呢?

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贷,用网贷来的钱去买各种各样的化妆品,来增长自己的虚荣心,你想想差异有多大,对比你就会明白他们未来发展的潜能有多少。

现在假如你把小孩送到那里去,你觉得他能坚持多长时间?99%可能都跑回来了。

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上一代人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价值观是可以通过劳动一点点塑造出来的。

也许我们想像过去那个时代一样,让全社会的孩子都去完成上山下乡,其实不可能再有这种机会了。

现在的孩子需要接触另一种教育,是很多父母从没想过的,很多父母只想怎么让自己的孩子能坚持上学,能考上一个好大学。
即使你有这么一个想法,有这么一个愿望,你也得从另外的角度来,使你的孩子能够坚持学习和坚持上学,坚持完成学业,要给他们精神上一个驱动力

而这个驱动力一定不是简单的为挣钱而学习,或是简单的为考试、为学习成绩。

那些驱动力并不足以支撑一个人不断学习,孩子们需要另一些外在的动力,而这个外在动力一定和劳动和接触最底层的生活有关系

有时候有了另外一只脚,才能支撑住这一只脚
事实上劳动能改变很多东西

赵小明个人简历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原创作者:赵小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