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小手空空 2020-12-10

  玉印篇

  一鸣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漫长时光,积淀形成了包含典章制度、社会道德、信仰习俗、观念意识、艺术风格等的社会文化功能。《说文解字》释:“玉,石之美者”,名不虚传,玉有九色,美不胜收。玉不仅仅是因为稀有或美观,而是有深层的文化寓意,玉色代表天地四方,预示了某种崇拜。

  玉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中具有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行的“宝”字,即是“玉”和“家”的合体,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国人对玉普遍有一种十分眷恋的特殊情感,尊玉、爱玉、佩玉、赏玉、藏玉。玉是至善至美的象征。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玉步、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

  玉的温润而泽、缜密以粟等自然特性都被解释为类同人的仁、智、义、礼等美德,并且因玉兼具多样美德,所以成为君子的道德楷模,“君子比德于玉”和“温其如玉”,耳熟能详。

  古玉多为帝王皇家、达官贵人所用,从用料、制作工艺、文化气息上有着厚重深奥的内涵。除了欣赏古人的琢玉技艺、品味高古玉中神韵飞扬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外,把玩一块古玉,就像品读着年代久远的历史的传奇,手中古玉演绎的人间故事隐约可观,古意融融,人玉灵通。二千多年以来的古玉历史中,若论文物价值,为有名的就是“和氏璧”传说以及秦始皇用之琢成的“传国玉玺”。

  玉印历代形制略见变化,但崇玉、喜玉的文化,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