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疫情过后,民宿发展的新趋势

 乡村集结号 2020-12-10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民宿的发展形式不断丰富:有的民宿是“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广阔;有的民宿是“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的闲适;还有的民宿是“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的优美.....但这种充满不同色彩,彰显不同文化的民宿,经过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据《2019年中国在线民宿预定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受到2016-2019年旅游增长需求的影响,在线民宿房源数和房东数急剧增长,短短几年间,大量资本和人流涌入,房东平均持有的民宿房源从2016年的2个左右,到2019年已达到3.3个左右,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全球旅游业带来的冲击,民宿行业自然不能幸免。故而疫情过后,整个民宿发展或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民宿“私域流量”崛起



私域流量,是相对公域流量而言,是不用付费,可以自选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用户的渠道,比如新媒体、APP、社区、CRM等等。在互联网、社区电商日渐兴盛的时下,民宿的私域流量是指通过私域流量池的引入,找到高度集中的潜在用户群体,培养目标意向客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席卷,对不少民宿、酒店、餐馆,乃至整个旅游业、餐饮业都带来了致命重创。一些民宿或旅游业因资金断链不得不宣布破产,退出市场……一场“倒春寒”让多少人看不到明天的“艳阳高照”。但也有一些民宿或酒店冷静分析市场,重组战略结构,巧妙运用互联网私域流量的优势进行营销推广。例如,携程老板亲自直播卖酒店产品,直播1小时卖掉海南三亚号称“最贵”酒店房间(1000万的套餐)。据悉,该房型日常售价11万/晚,房间面积达340㎡,房内有落地玻璃窗,可以直接看到86000种海洋生物在水底漫游。

我们都知道不同渠道有不同打法,规则不同对应的策略也要变幻,市场环境更是如此。面对当下如此特殊的环境,一面是疫情影响,一面是市场竞争,一面是互联网线上崛起,网红直播带货(KOL),私域流量对民宿后期的“重生”或许将是重要方法。

1.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私域流量池

这是指民宿主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抖音、快手等等)逐渐培养起“粉丝”聚集地。一般通过内容分享、产品特色(优势)、折扣或优惠券等方式,进行品牌宣传或客流转化。时下最火、最具轰动效果的当属KOL网红直播,但直播也有不同的规则和套路,民宿主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成本预算,谨慎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

2.通过社区型平台建立私域流量池

这是将社交与线上进行融合的一种方式,从早期论坛、贴吧到现在小红书、豆瓣、VLOG、推特等渠道兴起,社区型平台利用网络的实时性、无边界性进行广泛营销推广,以漏斗式的方法筛出目标用户群。当然,这种流量由“公”到“私”的转变,实际是商家对用户的精细化运营转变,而优质内容、特色产品,是深层次触达用户的关键。

3.通过自有APP形成私域流量池

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不少OTA平台纷纷上调佣金,民宿主们在OTA平台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因此,一些民宿主通过自有APP形成专属私域流量池。但应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有清晰的运营思路和合理的成本控制,避免出现访问量大,但有效访问少的尴尬状况。

4.通过CRM系统完善私域流量池

会员系统已经被广泛应运到各个领域,而如何让会员升级、迭代,是大家面临的考验与困境(尤其是对于短期体验的民宿)。而解决这一瓶颈,通过CRM系统进行社群关系运营,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但应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确保游客们能充分感受到溢出价值,或是住宿装修、或是餐饮食品、或是服务指导等等。


民宿“产业集聚”形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的民宿不止是诗情画意,不止在山水,不止是情怀,更是“以一带多”的产业经济发展。

民宿,早就不在是那种简单提供住宿的场所,单打独斗的民宿很难在当今市场有所作为。而对于涉及旅游业、农业、加工业及贸易业等多个领域的民宿,在空间地域、上下游之间进行集聚,形成“抱团”优势,往往会带来意向不到的效果。例如,台湾民宿依托当地资源,进行独特造型设计、精美房间布置,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转变,使游客们对当地民宿有全面清晰的了解,让游客们自主选择青睐的产品,从而满足消费多元化的需求。

大陆地区民宿产业集聚发展的典型代表—莫干山民宿产业集群。从初期的点状发展到后来的全镇全域分层发展,民宿数量在增多,空间范围在扩大,但民宿生态却越来越好,没有恶性竞争,没有同质化发展,反而是根据不同景点、不同地理位置形成了低档、中档、高档等不同的发展结构。

面对民宿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民宿找不到特色发展之路,不知道如何进行产业集聚。其实,不只民宿,任何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这类问题,比如,日本熊本县的黑川温泉(Kurokawa Onsen)。这个位于日本九州中部,阿苏山以北20公里的小镇,以其露天温泉、传统日式浴场和浓浓田园风格而在日本温泉产业中脱颖而出。

但起初,黑川温泉曾因缺乏特色和交通不便,在温泉地竞争中急剧衰败。面对这种困境,黑川町没有拘泥于个体改造,而是通过全镇协调一致的努力,将霓虹灯广告和现代酒店,全部转变为以自然色彩、木制建筑和河流为主导的田园户外露天温泉小镇。现在这里是温泉胜地,同时也是旅游、餐饮、民俗、住宿等多个产业集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民宿 “多层时代”并存



众所周知,民宿有着1.0(情怀时代)、2.0(度假时代)、3.0(产业时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大陆经过近几十年飞速发展(尤其是2016年民宿高速发展时期)后,市场日渐饱和,民宿行业也从满怀理想,远离城市,找一方净土,搭建特色“茅屋三两间”,为游客们提供欣赏山水田园、抒发诗情画意、宽慰城市忧愁的1.0时代,升级到满足游客们的旅行度假需求,让游客们住的更舒适,服务体系更具标准的2.0时代;甚至有些地区,随着政府“美丽乡村”政策的推动,已经逐渐过渡到多产业并存,与周边行业成功对接的3.0时代。

在消费升级和个性需求不断提高的当下,民宿要想走的更远,就要适应历史发展潮流。这场疫情对民宿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次洗牌机会。民宿1.0经过这次“考验”,要么升级为多维增值服务的2.0时代,要么被淘汰;民宿2.0要么朝着3.0升级,要么增加更广的服务,更突出的特色优势。无论是中产阶级的度假需求,还是疫情后的“经济反弹”,整体趋势已然如此,后面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市场,而是脚踏实地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民宿“社区模式”发展



民宿行业不同于传统酒店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相对分散,故风险承担能力和专业化管理水平较弱。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民宿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民宿通过副业(外卖)找到盈亏平衡点;有的民宿通过VLOG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民宿宣传推广;有的民宿由于资金链断裂,不得已宣布破产,退出市场;还有的民宿通过主人(拍摄)写真集与政府帮助勉强渡过难关....

民宿的体量有限,住宿重复消费率不高。要想具有抗风险能力,那就不能在局限于民宿的“形”,而是要思考如何让民宿作为一个载体,如何形成集聚发展,如何让那些源于民宿但又不受限于民宿的产品,创响民宿品牌。无论是民宿2.0时代,还是3.0时代,疫情让民宿目标客户群的地域范围缩小,如何通过当地游客带动当地经济,是未来民宿主们要面临的考验。因此,未来民宿“社区模式”的发展或将兴起。

1.民宿外卖(产品)引入

随着单一场景消费无法满足住宿者的需求,不少民宿纷纷引入美食、地方特色餐饮、农副产品或娱乐设施等等。而这场疫情虽然阻隔了游客入住民宿,但却增加了大家对民宿特色美食餐饮(产品)的向往,故一些民宿在这场疫情中,通过外卖、电子商务商城获得一定营收,实现了民宿运营的“两条腿走路”。一些民宿主表示,即使疫情过后,也将继续坚持这种运营思路,甚至还有可能将“外卖”与“民宿入住”形成一种优惠套餐。

2.民宿社区(服务)标准

由于民宿个体单量经营,服务体系不完善,疫情之下,很多人担心民宿消毒措施,而选择服务标准化的酒店。个性独特的服务是民宿的优势,但没有标准化的服务也将成为民宿发展的劣势,因此,台湾民宿发展到2.0时代后,是通过空间集聚,形成(社区)地域产业优势,并对服务进行延展,为游客们打造专业周到的服务环境,全方面满足游客的需求,比如:周到的客房服务、精致的用餐环境、全面保安体系和突发事故处理系统等等。

3.民宿优势(特色)互补

民宿发展离不开乡民,民宿的社区化运营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而民宿一旦集聚形成社区化发展,低、中、高互补,不同特色、不同主题的民宿根据市场需求为游客们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这样游客们有多样充分的选择权,同时,还可以使游客对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4.民宿文化(主题)吸引

民宿的主题文化是老生常谈的事项,但独特的造型设计、精美的房间布局、田园风格的居住环境是民宿格调的外在表现。无论是家庭系列民宿、怀旧系列民宿,还是田园风光系列民宿,即使在“社区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民宿主题文化的打造,毕竟只有外在的“形”与内在的“魂”相互融合,才能真正形成独特有格调、有魅力的民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