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 201 挺进楚国——孟尝君巧言借兵

 光宇阵 2020-12-10

昔日的英雄孟尝君,不得不低三下四的北上找其他国家帮忙拯救魏国于水火之中了,说得好听点是求救,说得难听一些,就是把祸水引向其他国家。

一路上,孟尝君看到很多的野兽在四散逃命窜过他的远行车队。如今你要去河南,也可以看到生态很多都被破坏了,野外只有短短的树,四野里烧砖窑的烟囱比树还多,天空和大地一样都是光秃秃,黑蒙蒙的。

不过在战国时候,这一块地方是中原之地,还有南北两片森林。北边这一块森林,在魏国的首都大梁西北郊外,也就是魏国和秦国刚刚激战过的地方,遥遥的森林里,还冒着火光,这是秦国人在森林边缘,魏国的野生动物园,量又里放的火,在这里,秦国人捣毁了量又里的文台,文台的“文”是文章的“文”,指得是,建有庙宇的台子。这个圆中的景点锤都也被焚烧了,从这个样子来看,基本上当时的秦国人跟后来的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差不多。

这还没算完呢,秦国人还在这里大肆砍伐里面的树木,森林里的麋鹿被扑杀一空,孟尝君在路上碰到的野兽,就是从这里跑出来的。量又作为一个国家野生动物园,盛产林木,禽兽,矿产,河流,鱼虾,皮革,羽毛,这都是当时魏国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对魏国的GDP的贡献,那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好,在秦国佬的手下,完蛋了,已经冒起彤彤的火光了。看着这惨烈的景象,孟尝君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嘟起了嘴,一路郁闷着,北上几百里,来到了河北邯郸找到了赵惠文王。这伙计就是当年赵武灵王的小儿子,沙丘事变以后,他继任为赵惠文王。见到了孟尝君,赵惠文王还是蛮客气的,毕竟人家也是战国四君子之一啊,名声在外,虽说如今英雄迟暮,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赵惠文王很客气,还道:“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但不知此行有何说法呀?”孟尝君就苦笑了:“文,愿借兵,已就位。”这里的文,就是孟尝君的名字,他叫田文,古人名贱字贵,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叫字是尊称,叫名那是自谦的说法。

孟尝君这么说,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了,不过赵惠文王可没理会这一点,他直接就拒绝了:“寡人不能。”对啊,隔壁老王被二傻欺负了,关我什么事,他打的又不是我,凭什么我要帮老王啊。吃了个软钉子,孟尝君,一点没不好意思,因为他打小就招待宾客,手下养了这么多的人才,那自己的口才自然不差。他继续说: “我之所以敢向您借兵,那是因为忠于您呐。”赵惠文王很诧异,向我借兵,是忠于我?张口就说了:“先生,此言什么意思呀?”

孟尝君说:“魏国之地遂危而民遂死。魏国每时每刻都在四战之地,每年都要经历战争的风波,而人民时时刻刻都在担心自己的命什么时候丢了,这不是因为魏国弱于赵国,而是因为我们西面有一个不讲理的赵国之地,为什么得以保全呢?靠的就是我们魏国在您的南面,吸引秦国人的火力。假如这一次,秦国把魏国灭了,魏国一完蛋,赵国之地,也会沦为遂危而民遂死之地了!”孟尝君语风犀利,他说的就是唇齿相依的道理,赵惠文王也不傻,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如果再不出兵,那以后估计自己也没人救了。只好许诺起兵十万,战车300乘,帮助魏国抵御秦国的进攻。孟尝君第一次借兵,成功,不过他不满足,这点兵力还不够,他得继续北上到燕国去,他要求救于燕昭王。

燕昭王听说孟尝君来了,也知道他想干什么,心里就打鼓了,我们跟秦国人,那差得远了去了,挨不着边,跟你们魏国也差好几百里呐。现在你魏国被人打怕了,想用唇亡齿寒的道理来说服我,玩去吧,没用。何况我燕国人,正忙着打齐国呢,哪里有心思帮你呀,于是就推搪。“哎呀,先生我们燕国这两年,庄稼歉收啊。况且,我燕国大军行军数千里来救魏国,没那个能力哟。”

这回孟尝君可没软下来,相比于赵国他口气硬多了,该耍流氓的时候就得耍流氓,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你不救我打你信不信?孟尝君就说了:“大王,现在秦国人,攻击魏国,就摆在眼前了,魏国的台子被烧了,野生动物园也被夺了,现在实在不行了,逼迫无奈,我们也只好割出一半土地,和秦国人讲和了。讲完和以后,我们再到北边到你们这来抢地,补偿我们在西边丢给秦国人的地盘。到那个时候,我魏国和秦国,韩国,赵国,以四国之众合攻燕国,你们燕国,还想有活路?呵呵,恕我直言,只怕燕国会死的比齐国还难看呢!”好嘛您听听,有这么求人帮忙的吗,这就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行了,燕昭王心想,我输了还不成吧,好了好了好了,怕了你了。于是答应起兵八万,派车200乘,和孟尝君回去救魏国。

燕赵合纵18万南下中原与秦国人游戏。秦国将领,就是白疯子白起。虽然白起作战战无不胜,打起仗来,出神入化。但这个时候,因为攻击了魏国,所以军力已经疲惫了,燕赵两国大军很快包围了白起。

史书记载是,“兵困于林中”,也就是白起的兵,被困在森林里了。林地,是很不适合作战的,战线拉不开,兵力铺不全呢,进攻和防守都非常困难,粮草的运输也成了问题,自己的对手又是燕国和赵国的生力军,士气正旺。面对这种状况,即便是战争疯子也知道,该撤退了。一声令下,秦国人撤了,那些被烧毁了家园的野兽们这个时候也从森林里跑出来,去顶秦国人的屁股。最后白起没有吃到肥肉,灰溜溜的撤回秦国了。

秦国想趁齐国被打残的机会,逐鹿中原的想法落空了,秦国人就这么善罢甘休了吗?哪里,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没有狼性,秦国很快有人献书于秦昭王,建议,改变攻打大梁的计划。这一份策划书里说,去年公元284年,我秦国,怂恿诸侯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焦头烂额,趁着这个机会,在齐国人自命难保,无能干预的情况下,我们就尽越力,攻打大梁,这个路子是对的。

但是中原列国,总体战力还很强,燕赵合纵,来救大梁,我秦军,就吃不消了,不能得志于中原。如此,不如改为南下攻楚,楚国现在兵力微弱,20年以前,已经元气大伤,而且楚国偏远在南边,天下诸侯不便于去救。攻楚就可以直接扩大我们的地盘。很明显,这个策划书是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对于市场的供求方向研究得很透。秦昭王很快批准了这一策划书,对白起说:“白将军,我们去打楚国人吧,这一次机会,不能就这么白搭了。魏国大梁的肥肉,吃不着,我们就改到南方去吃鱼,总之,齐国已被打残了,我们去哪吃肥肉,那种自在随意得很呐。白将军,南边的楚国,就交给你啦!”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很少提到楚国,在齐国人被燕国人痛贬,秦国又去打魏国的时候,楚国人在忙些什么呢?这个时候的楚老大是楚顷襄王,他除了向齐国,象征性地派出两万军队,由大将军孬吃带领着去给齐泯王好好的闹了一下心之外,他还做了另外一件事,他看到秦国这个时候也声势大起来了,很害怕,打算联合各家好好教训一下秦国,顺道把那个假把式摆设周王室给灭了。

不过显然这个保密工作没做好,周王室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周赧王也没客气,直接派使者到楚国,对国相昭子说:“楚国人你们听着,你们想灭我就灭的了啦!你们好好听着,老子就知道你们要抢九鼎,看你们能把九鼎怎么办,你要逼急了我就把秦国人给引过来,如果秦国人不会嗅着九鼎的气味南下打你们楚国,老子就不姓姬!”当然这不是周赧王的原话,但意思也就是这个意思,这一番话把楚顷襄王吓的动都不敢动,联合行动就此夭折了。这就是楚顷襄王的水平,心比天高,智商吗?比高原上的空气还稀薄,这个世界上有弱者就一定会有强者,而强者的哲学就是:你不打,我就来打你。

周赧王35年公元前280年,这个强人,秦昭襄王史无前例的发起了两线的攻击,一路由白起率领继续向赵国用兵,斩首两万,占领了光狼城。白疯子就是白疯子,每次打仗杀起人来砍下的脑袋,都是数以万计的。第二路,由秦国另外一个名将司马错,一路从陇西出发,经由蜀郡,补充巴蜀地方,兵是十万,大船万艘,米六万担,扶江而下,从四川盆地,绕了个弯儿,攻击垂涎已久的楚国的黔中地区,楚顷襄王立刻慌了手脚,很自觉地献出了汉水以北以及上庸之地给秦国,希望得到永久的和平。可能你也听出来了,到了这个阶段,战国诸侯,已经很习惯与把身上的肉割给秦国人,以便求得和平。

您说这样做的效果有吗?有,肯定有效果,这个效果就是丢肉喂狼,肉没丢完狼绝不走。对于战国列强来说,秦国人,那就是一头狼,地没割完战争就不会停,和平也不会到,而当和平真正到来的时候,那也就意味着,战国列强从此从地图上彻底抹掉了。

果不其然,楚顷襄王很惊奇地发现,赚了大便宜的秦军,非但没有主动撤退的迹象,反而将秦国国内有前科的所有流氓无赖,简单来说就是犯了罪的人全都迁到了南阳地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这个地方正正是楚国的北面门户。这个时候,楚国的首都是郢都,在今天湖北江陵,根据史册的记载它所处的地理形势是相当险要的,在它的西面有巫峡天堑,在它的北面有通钹山的天险,在南边,控制着湖南贵州一带,而东边已经制服了吴越。郢都聚首江汉咽喉之地,自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到这里来以后,经营引都达数百年之久,除了在春秋末年,被吴王夫差打破过一次之外,这里基本没有经过什么大的战乱。而即便是那一次被打破以后,楚国也很会根据这一块地方复国了,这个地方实在是强国的熊都。

到了现在,秦国人抢占的自己的西南地区,也就意味着,楚国的卧榻之侧,已经响起了,很不妙的外人的鼾声。这个威胁如果不去除,楚国永远睡不着,楚顷襄王做了一个硬气的举动,举兵沿江而上攻击巴地,也就是以前的巴国,一直打到了枳城,成功地夺回了黔中原地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楚国军队的战斗力还在,秦国人可没那么多心思和你玩猫腻,在他们的字典上是找不到善罢甘休这几个字,他们随即兵分两路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一路由蜀地的郡守张若从水路东下,向楚国的邬郡,还有江南地区进军。

而白起,从武关南下,一直攻占了邓县,顺利进入了铂铜山区,直逼要塞鄢城。对于楚国来说,鄢城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楚国历史上向来以鄢郢来连称,这意思就是,把鄢城作为楚国的别都了。在地理位置上,它离楚国首都郢都非常之近,也是楚国首都北方防线最后一道门户,这个地方一丢,也就意味着首都门户洞开,直接处于秦国的兵锋之下了。

这么重要的地方,双方都非常重视,为了保护这个地方,楚顷襄王集中了楚国所有的主力部队,决心在这里和秦国佬进行空前绝后的大决战,史称这场战役为“鄢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激烈和最为残酷的战役之一,这一场战役,再一次衬托出一个人的能力。不用想了,他就是白疯子,人屠白起,这场战役惨烈到何等程度呢,我们下次再说。

谢涛听世界VIP粉丝群开放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