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开,注定让我成为一个剽窃者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也许偶尔的一句说到你心里。

多人指着一本名为《对抗语文》的书问我:“这是你写的?”

我说:“不是。”

“哦,以为是你。”

说实话,在互联网和现实中遇到不自以为是的人很难。

因此,我就在这个公众号的结尾处添加了一个尾巴:

叶开,一个喜欢汉字和朋友的人。

读闲书,卷数不过万;走闲路,里程不过万。

名字剽窃古龙武侠小说,与任何其它叶开无关。

别小瞧这个尾巴,我费了很多心思,才最后定稿如此。

首句,开宗明义,说明我的兴趣爱好。

次句,算作阐述我的理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一直在路上,假如你来齐国故地,我可以请你喝上一杯,顺便谈谈公子小白,或者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些奇闻异事。你要抓紧,说不准,你来了,我已去往另外的地方。

三句,告诉你这一名字的来源。剽窃,是说这不是原创,偷来的就是偷来的。我总想,偷一个喜欢的人的名字用来装点门面,毕竟比直接偷人要高尚得多吧?可惜的是,很多敢于剽窃的人并不敢承认,偷人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尾句,是一个广告。这是我的职业病。“欢迎链接”刚好呼应首句,所谓的“主动,才有故事。”

高中时代,被古龙吸引。然后就有了叶开这个笔名。转眼间,差不多已近30年。一个小说中的人名竟然与我有了再也无法割舍的关联。

好了,我就必应一下,截个图,给你更多关于叶开的资料。

       

古龙的江湖里,叶开是个侠客,武器是飞刀。

我无法置身他的江湖,那么,我只有置身书的江湖。

读书,并尽一己之力劝慰更多的人读书,这是我喜欢做的一件事,尽管往往费力不讨好。好在本就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动机和目的。这,自然也是倡议发起960书友会的初心和基础。

不揣浅薄,今天就说说我与读书的一些闲话。仅供同样喜欢读书、行走的朋友们参考。

我在之前的很多文字里多次提到,我喜欢读书是深受喜欢读书的外祖父和舅舅们的影响。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我习惯写日记,做读书笔记,曾经阅读和摘录了很多书中精彩的片段。在微博和微信相继盛行的日子里,我更是分享了无数书摘以及自己的读书随感,里面更是多次强调了外祖父和舅舅们在读书方面身体力行的榜样力量。因此,当很多朋友与我探讨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个问题时,我无一例外的把我自身的经历讲给他们听。

想要孩子喜欢阅读,身为父母或家庭成员首先要读起来,即便是不喜欢,也要为孩子读起来。当然读起来还需要一个小小的前提,那就是家里要有书,让书触手可及,沙发上,床头,甚至卫生间,都要放上书,随手拿起来就读。时间长了,大人随时随刻拿起书本阅读的形象就会越来越丰满,最后习惯成自然。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上,也自然而然的就会养成每时每刻阅读的习惯。这就是榜样和环境的影响力。

翻开历史,或打开搜索引擎,这种读书榜样很多。无需我再废话。

这里简单分享两点我自己的感悟:一个是面对书山,我是如何选择的;另一点是面对我自己选择的书,我是如何阅读的。

多年读书习惯,让我养成了一个以书找书的选择办法。比如我正在阅读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这本书,书中作者提及和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著,例如斯蒂芬·茨威格和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托马斯·潘恩和他的《常识》、伽利略和他的《对话录》、米兰·昆德拉和他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以及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的圣埃克苏佩里和他的《小王子》、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我一直相信,一个称职的老师只会向自己的学生传授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一个称职的作家只会向他的读者传播他认为最有价值的观念和思想。本着这样的原则,我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就避免了很多无用功。自然,前提是我大概能够判断出哪个老师和作家更称职一些。

按照这个方法,我基本上就不再为读什么书而抓耳挠腮了。

面对一本你未曾阅读过的新书,就如同面对一个陌生的人。你如果不趁热打铁,阅读的兴趣可能转瞬即逝。人也一样,你一旦放弃认识的机会,转瞬就擦肩而过,也许你永远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