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汉字里流浪,他乡也是故乡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流浪集》读后
  
  国治的《流浪集》终于粗略读完。
  粗略的意思是读得过于零断,今天读了几页,过很多天再读几页。
  这符合流浪的节奏。
  但,并不影响细细体会舒国治的情怀。
  
  “人总会待在一个地方待得几乎受不了吧。”
  舒国治说得何其尖锐。
  而如此触动心弦的实话,我们又有几人能听进心里去呢?
  听进去又有几人能够改变一些什么呢?
  
  我们在骨子里已经注入沉甸甸的乡土的混凝土。
  如同我们的母语,终其一生无法割舍。

  犹太人,只是我们传说或仰望中的一个概念。
  即便温州人,也只是一个偶尔用来聊作谈资的概念之一。
  这都是因为他们执着于飘泊营生的传统。
  作为固守北方的北方人,我们永远无法领会“流浪”两个汉字。
  
  “有了流浪心态,那么对于这个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
  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常得遭逢,不必一次全收也。”
  舒国治的流浪观其实并不颓废,相反彰显的是一种真生活。
  他说:“纯粹的流浪。即使有能花的钱,也不花。”
  这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修炼。
  何止流浪,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需要这样的修炼。

  

  许这也是梁文道、沈宏非们力推舒国治的原因之一吧。
  “极简人生,离弃哲学。”
  他们说的,同样是人生的本意。
  摒弃人为的繁复,回归人生的简朴。
  人生,其实是被我们人为的复杂、痛苦甚至悲剧了。
  
  我们的人生,其实只存在于5岁之前。
  或者3岁之前。
  之后,几乎再没有简朴、快乐。
  又何谈完美与幸福?
  可笑的是,我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自欺欺人。
  不信?你看你自己的孩子,甚至看看你自己。
  


 

   ◆汉字之美
  
  晚随手翻看《汉字故事》。
  再次看到这个早前看过的半联:古文故人做。
  仍然还有第一次看到时候的震惊与自惭。
  震惊于汉字的美丽与神奇;
  自惭的是自己的浅薄与粗陋。
  
  “古文”两个汉字组合成“”一个汉字;
  “故人”两个汉字又组合成“”一个汉字。
  其实一个“做”字就涵盖了“古文故人做”全句。
  半联5字,连贯通融,意味平实而深长。
  难怪至今没有佳对。


  
  ◆码字的意外功效
  
  一直觉得,丢弃笔写而使用键盘去敲击汉字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但还是随波逐流了,这让我深深的感到自己意志的脆弱。
  
  不敢再说“写”字,只说“码”字。
  “写”是属于艺术家的动作,而“码”只是符合一个匠人的身份。

  在汉字面前,一个弃笔舍纸的叛徒,不配再用“写”这个伟大的汉字。
  
  说码字,也具备抒发情绪之外的意外功效。
  最直观的就是仍然还可以记录过往。
  纪念日、某天的风雨、孩子的只言半语... ...
  用码字的方式留存,也算记忆之一吧。
  
  另外,于我而言,能够把内心的无法言说的一些东西东拉西扯的化作这些汉字。
  不知所云之后,内心就逐渐接近空白。
  这是心情的一种拷贝。
  内心空白之后,也许才能容纳更多所谓有意义的东西。
  比如所谓的爱以及亲情。

叶开,一个喜欢汉字和朋友的人。

读闲书,卷数不过万;走闲路,里程不过万。

名字剽窃古龙武侠小说,与任何其它叶开无关。


大卫,不可以

100万只猫

三十六个字

猜猜我有多爱你

逃家小兔

晚安,月亮

好饿的毛毛虫

让孩子学会说“不”

雪中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