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卫工的脸,农民工的膝盖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文中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两分钟被打三四十拳。

直至瘫倒在地。

直至昨天,何师傅仍是昏迷状态。

没有深仇大恨,仅仅是因为清运车“险些撞上未栓绳的小狗”,“环卫工骂了小狗”,狗的主人因此与环卫工发生争执,结果就是狗的主人两分钟挥拳三四十次,直接将环卫工打得“满脸是血”瘫倒在地。

狗的主人为何如此嚣张、毫无顾忌的对一名59岁的环卫工人痛施暴力?归根结底是因为被打者的身份低微——环卫工,清扫垃圾的人。

一个扫大街的凭什么骂我的狗?

凭什么跟我争执?

“未拴绳”怎么了?

马路上乱跑怎么了?

你一个小小环卫工有什么资格?……

越想越气,不连续出拳痛击不足以宣泄心中的怒火,直到打得对方“满脸是血”“瘫倒在地”,施施然“与妻子准备离开”。好在“被群众喊住”,打人者才得以“被行政拘留”。

假如清运车真的把小狗撞上了,或者严重一点设想,小狗被直接撞死了,环卫工何师傅的命运又会如何?我不敢想下去。

我只能真心祝愿何师傅早日清醒,恢复健康。

我也真心希望打人者能早日得到应有的惩罚。


与那则让人愤怒的新闻不同,这则新闻让我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悲凉的感觉。在转发这条信息时候我这样评论了一下:

我没看到尊重,只看到悲哀。农民工这种“怕”背后是深深的自卑。好在这个取款者碰到了一个善良有人情味的保安,会让他自卑的心里多一分温暖。什么时候不再出现“农民工”这种“标签化”的字眼,也许自信才会回归。

“农民工”,现在几乎成了城市里被歧视群体的代名词。也许上文的环卫工何师傅就是“农民工”的典型代表,在一些人眼中,看大门、扫大街、做建筑小工……这些都是“农民工”才能干的事。

我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不同的家长跟他们的孩子说:

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去看大门;

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去扫大街;

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去捡破烂;

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去工地搬砖头;

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去站大街找零活……

“农民工”们就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充满鄙夷的目光和言论里默默无闻的劳动,他们每时每刻都绷紧了神经,怕给这些自以为“高贵”的城里人“带来麻烦”。实际上,这是“农民工”们深深的自卑感在作怪,怕惹祸上身,怕给自己原本“低微”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忍辱负重,息事宁人,惹不起躲得起,这才是大多数“农民工”的内心。

学历低,见识少,拘谨,不善言辞,这是我所见的父辈们那一代农民工的共同特点。可是他们做事踏实,为人厚道,为了微薄的工钱不惜自己的力气。他们看到都市的车水马龙,他们羡慕,但又遥不可及。

我理解这位“脱掉鞋子,然后跪着去ATM机前进行操作”的农民工,记录者描述的好,他“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坚定的认为这位“农民工”心地善良,更多的为他人着想,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和无助。尊重,永远不是建立在卑躬屈膝的基础上。

再次假设,如果这个社会环境真的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论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不论是“农民工”还是“公务员”,都充满快乐和自信,没有“见人自觉矮三分”,没有“狗眼看人低”,那会是怎样的场景?还会不会出现这种让人心酸的“新闻”?我知道,我也只是假设,在现实里,这恐怕只能是一个梦。

当一个人轻易的跪着去一个自助服务的银行网点取自己辛苦赚来存放在银行的钱,这人心是卑微到了何种程度。不偷,不抢,不巧取豪夺,自食其力,却仍然无法让内心充满自信。这不是“农民工”的错。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这是《论语·卫灵公》中一段话,带给我更多思考的是后半部分的“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贤和仁,在什么地方?除了司空见怪的高高在上那些自以为“贤与仁”的世俗功利嘴脸,我们竟然很难发现和遇见真正贤德和仁义之士,这是很悲哀的事情。更悲哀的是,这个社会正在把一个群体“工具化”,环卫工,农民工,送水工,小时工,临时工……对待“工具”自然就少了“人性”,想想不寒而栗。

当环卫工的脸遭受暴风雨般的狗主人的拳头,当农民工的膝盖漠然跪向银行地板,他们抵御暴力和自卑的武器在哪里?

【End】

自荐阅读: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太阳

小心,“伪教养”的面具有毒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他的影子都是丑陋的

机器养大的孩子,哪里会有人类的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