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一棵树,与阅读一本书没什么不同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来源:开哥随手拍

用心去观察一棵树,你会发现树也有感情,它的皮肤,它的叶子,它的花朵,它的果实,它的枝条迎风摆动的样子,都在告诉你,它在想什么,它在表达什么。

春天,正是与树开始对话的好机会。

——关于标题

1/

上边这张照片是我在年前雪后不久随手拍自山东淄博一个小区的休闲广场边,这种树在山东很常见,不知道河北南部有没有,想来应该是有的,但在北部的承德却见不到这种树。当然,也或许有,只是我未见到而已,就像老邮政局院子角落那株樱花,并没有几个承德人见过。

在王羲之故居的院子里,也有很多这种树,厚而密的,苍翠的叶子给人粗朴的感觉。

第一次在南方见到这种树,看着一簇一簇像袖珍葡萄一样的紫灰色果子挂满枝头,觉得很好看也很好奇,拍了照片问朋友这是什么树,朋友回复说这是女贞子。当时感觉记忆很牢靠,可是等到过后在山东又见这种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树的名字叫什么。

再次拍照请教,有人告知这是女贞子,才恍然大悟,觉得记忆有时候也不靠谱,明明记住了,实际上并没有记住。想起很多时候读过的很多书,也有类似的现象,觉得读得条理分明,情节清晰,可是没过多久,读后的印象就无影无踪了。

所以最近特别关注罗胖、李笑来、吴军、成甲等大神们对学习经验的分享,自我感触最深一点就是在阅读时候(包括阅读一棵树或一处风景)少了一个重要而又有助于学习和记忆的环节——用文字记录。

这也是今天之所以特别感慨“女贞子”的原因。

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近时以放蜡虫,故俗称为蜡树。

——《本草纲目》

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

——《本草经疏》

你看,女贞子不仅仅是一种常见的景观绿化树木,还是补肾良药。此外,据说用女贞子果实泡酒,还具有美容养颜、抗衰祛斑的功效。感兴趣,你不妨找个保真的老中医咨询一下。

我想,当我在陌生的地方,再看到这种树的时候,我不用再求教,甚至还可以把这种树很自然很准确的介绍给不认识它们的人。

2/

对女贞子的“记录”,让我突然想起避暑山庄内那些槲寄生。

作为一种寄生者,槲寄生并不让人特别反感。在我看来,这首先是因为它的形象,一簇一簇,点缀在那些供它们寄生的各种树木上。尤其冬天,它们的存在让避暑山庄这些杨树和榆树拥有了一份异样的风采。

再者,它毕竟还有药用价值,据说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等功效。甚至被英国德鲁伊视为圣物,在英语里有特殊的寓意。看来,一个人假如要寄生,也有必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否则缺乏寄生资本。

多巧,女贞子和槲寄生都具有“补肾”的效用。大自然确实神奇,在人类越来越肾虚的今天,其实,自然早已为纵欲过度的人类预留了后路。

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朝诗人贺知章这首《咏柳》,算得上是中国家喻户晓、人人倒背如流的古诗之一。此刻读来,才发现,贺老师这首诗堪称“口语化”典范。

口语化的特征,你不用解释,一看就懂。当然了,这是内功深厚,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的体现,并不是谁都裁得出的。

作为盛唐前期诗人,贺老师不仅官做得好,字也写得够道,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当时书法圈子内,这可是真正的大神级人物。

此外,贺老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合称仙宗十友。仙宗,都超越人的概念了,可见影响之大。

发现了没有,贺老师的圈子内没有白老师,白居易,就是写完诗先找村头老太太小孩子们听一听朗读之后的效果,明白了就定稿,没听明白继续推敲那位。

这或许是因为贺老师差不多仙逝30年后白老师才出生的缘故,但我觉得重要原因还是白老师不够“仙”,过于一本正经了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老师这首《钱塘湖春行》也堪称千古名篇,但与贺老师的《咏柳》相比,你是不是也觉得白老师在诗歌中掺杂的个人情绪太多了点?

贺老师的《咏柳》,你只感受到眼前春柳风姿绰约,看上去清新、自然,浑身上下融在春天的氛围里,不需要你去为作者的情绪分心,让读者拥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轻松畅快。

说出来的爱都距离爱太遥远,“最爱湖东行不足”,有点强迫读者跟着去“爱”的自我,这感觉不是很好,因此让诗歌本身暴露了弱点,那就是或多或少的显示出“匠气”。

4/

看了断桥《理解谣言的成本收益》一文,特别欣赏他对如何识别谣言提供的简要方法论,确实简要,简单而重要,只有四点:

1.判断文章目的。

2.查找来源。

3.克制情绪。

4.验证解释。

事实上,这四点不仅适合用来识别谣言,同样可以用来识别新闻的真假,或者用来识别和判断一条信息的“含金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