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生我未生,桃花依旧笑春风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来源:网络

桃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就像小李飞刀,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刀,更是一种象征。历经几千年,桃花一直与美好,一直与美人关联。即便如今,说谁交了桃花运,那也是一副艳羡的口吻,而把桃花与放荡风流捆绑在一起,那是对桃花的污蔑。

在一个精神越来越淡薄猥琐的时代,总少不了这些大煞风景的人,你尽可漫不经心。还是让我们借助这些诗文回到古代,面带微笑,看谁摘一朵桃花,为心上人写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桃夭》

仲春时节,桃花灿烂,桃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在这么美好的日子出嫁,多么喜庆,多么值得歌唱。有情人终成眷属,陌生人,我也为你献上祝福。

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这个论断,可谓真知灼见。遥想3000年前,这是何等美貌和幸运的一个姑娘,在桃花满天的日子,在亲人朋友的祝福声中,开启她新的人生旅程。桃之夭夭,桃花怒放,花香四溢,充满生机,就要与心上人一起生活,多期待,多兴奋,多应和春天的气氛。

这样一想,宜家这个品牌,创建者是多么的有文化,是多么的用心。每一个懂这个品牌的人,其实他们钟情的不是“宜家”两个字,而是这两个字背后那一片鲜花满树的桃林,穿过桃林铺满鲜花的小径,和那个正在走向幸福婚姻殿堂的姑娘。

这不是故事,也不是传说,这是美好本身,这是每个人的内心。

2/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有一种怅然若失,会让人含着泪微笑,为了一份错失的美好,为了一份未得到的感情,为了一个人,为了一首诗,甚至一句话,一次永不相见的回首。

短短一年时间,风云变幻。去年那时落魄失意,面对艳若桃花的姑娘,缺少陈情表白的勇气。一年后心想事成,意气风发,再来重续前缘,可惜人去宅空,唯有桃花灿烂,春风依旧。门上锈蚀的锁,锁不住满怀心事,锁不住满眼满心的失落。

姑娘,你去了哪里?我明明看见桃花旁你动人心魄的身影,还有你微微羞涩的脸庞,还有去年今日我们彼此情意绵绵的对视。意外相遇,转瞬别离,你的欲言又止,我的满腹心事。如今,我心事已了,多想跟你诉说,可是,我不知道你去了哪里,在什么地方!

崔护,1200多年前,这个在长安城南写下这四句话的年轻人,把他的惆怅和绵绵不绝的细密而复杂的情感,借助春风,借助满天桃花,延续至今。总有不能轻易碰触的文字,总有轻易不能碰触的回忆,崔护,用这首诗维护了我们脆弱的内心。

什么京兆尹,什么御史大夫、什么节度使,与一场冠绝千古的相遇与错失相比,都不值一提。崔护因为这首诗名垂千古,也许我们不会把他看做诗人,而是心里早已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知音。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这短短的一生,谁没有一次这样的体验呢?可是,又有谁能把这种体验完美的表达出来了呢,唯有崔护!

3/

一首诗成为经典,必然被后世传颂、引用。在同样璀璨夺目的宋词天空以及元曲、明清诗词海洋里,就有很多诗人据此抒发内心的情绪。举几个例子:

花枝人面难常见,青子小丛丛。

韶华长在,明年依旧,相与笑春风。

——张先《少年游·井桃》

露萼鲜浓妆脸靓,相映,隔年情事此门中。

粉面不知何处在,无奈,武陵流水捲春空。

——贺铸《定风波·桃》

今岁桃花千百树,去年人面应非故。

万点胭脂,一行清泪,总是消魂处。

——陈维崧《雨中花·雨中看桃花》

最恨东风急。飘上春泥湿。

易掩重门,难逢人面,断肠空忆。

便浣花笺纸染轻红,也无他颜色。

——朱彝尊《红娘子·绯桃》

……

这些词句,虽然各有意境,却终归没有崔护原诗撼人心魄的力量。真正的经典,不论如何解构、翻新,都无法超越经典本身。假如这里面也存在一种遗憾,与崔护错失桃花人面的遗憾相比,分量委实太轻,轻到可以忽略不计。

只有一种遗憾,才是让人久久无法释怀的遗憾——心,不是疼痛,却比疼痛让人难以承受,每当想起,很长时间无法平静。

4/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有时候我想,纳兰是不是因为同样受了崔护这种遗憾千年的感染,才写出同样让人心灵震颤的诗句!仅此一句,纳兰便可名垂后世,成为汉语文坛一颗永不寂灭的星星。

当然,我是想引用纳兰的另外一首词,也是“桃花”,也是用典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薄劣东风,凄其夜雨,晓来依旧庭院。

多情前度崔郎,应叹去年人面。

湘帘乍卷,早迷了、画梁栖燕。

最娇人、清晓莺啼,飞去一枝犹颤。

北山郭,黄昏开遍。

想孤影,夕阳一片。

是谁移向亭皋,伴取晕眉青眼。

五更风雨,算减却,春光一线。

傍荔墙、牵惹游丝,昨夜绛楼难辨。

——纳兰性德《东风第一枝·桃花》

说心里话,除了“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我并不喜欢纳兰的诗词。总觉得他的诗词沾染了一种病态美,既不是李商隐的沉郁和萧索,也不是李煜的悲伤和遗恨。这种病态美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像一个北方人突然陷入南方的梅雨季节,浑身不清爽,不透亮。

引用这一首词,只是意在进一步说明崔护这一首经典的影响力。不要忘了,这首经典除了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崔护当时的心理和情绪,更重要的是借助了经典的意象——桃花。可以说,没有桃花,就没有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就没有伴随诗歌那个同样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拾人牙慧,也并不多纳兰一个人。

5/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春天抒发对美人的情怀,桃花成为最重要的信物,桃花美人,美人桃花,岂止三生三世,岂止春风十里。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李白

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

——杜甫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

细腰宫里露桃新,默默无言几度春。

——杜牧

已落又开横晚翠,似无如有带朝红。

——温庭筠

花在舞楼空,年年依旧红。

——许浑

逢人寄语问桃花,春残吹洗落谁家。

——郭祥正

上苑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

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苏轼

……

李渔有言:“桃之未经接者,其色极娇,酷似美人之面,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桃,原生中国,作为中国驯化的古老水果之一,桃的香甜似乎也暗暗呼应了美女的气质。只不过,在驯化改良的过程中,我们很难见到李渔文字中所说的纯野生天然的桃花了,就像现实里很难见到纯粹天然的美女一样。

这同样是一种遗憾。

6/

八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桃花总是开放在同一天》。我忘记了那时候文字里隐喻了怎样的情绪,如今再读,心情有点奇怪,就像走失多年的孩子,突然回到家园,他看着家门竟然不敢上前。

一片桃林。一座茅屋。一位老人。

茅屋处在桃林中。老人身在茅屋外。

正是三月,桃花即将开放。风里似乎已经飘满了桃花香。

一对青年男女,来桃林见证他们的爱情。茅屋外,他们见到了老人。

“老人家,这里的桃花什么时候开放?”小伙子问老人。“还有三天,这里的桃花就全开了。”老人微笑着回答。

“老人家,您怎么知道还有三天这些桃花才开放?”姑娘问老人。“我在这里看他们开放已经看了三十年。”老人微笑着回答。

“老人家,桃花每年都在同一天开放么?”小伙子问老人。“在我心里,桃花总是开在同一天。”老人微笑着回答。

青年男女不知道,老人的眼睛看不见。老人是用心来感受春天,来感受桃花开放的时间。

“在我心里,桃花总是开在同一天。”在你的心里呢,有没有桃花开放?在你心里,有没有一片值得固守三十年的桃林?

7/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唐代·无名氏《铜官窑瓷器题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好了,我只是告诉你这篇文章标题的来源。

春天,三月,桃花,美人……这一切都在,只要你的心还在。你看不见,不是你视力有限,是你心已乱。春风十里,桃花十里,你的心不在,这一切与你无关。


最近文章:

其实,酒也是一本书

阅读一棵树,与阅读一本书没什么不同

张公子教了我一个写作的法门

小心,你正在掉进假朗读的坑!

孟子、罗胖和成甲,都是会读书的人

稻盛和夫的谨慎,罗胖的“狡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