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读鲁迅,这个夏天就很凉爽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横眉冷对千夫指。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正被铺天盖地的假象和梦想围绕,吃的食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美好与香甜的味道。

我们总是习惯把一些肮脏、黑暗、邪恶与残暴的行为看做特例,直到突然有一天这些特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猛然明白,这个现实远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样子。

其实,这也没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读一读鲁迅的文章,你就会理解,这个现实没有什么特例,只有永远的不平和无辜者、弱小者的鲜血。

读读鲁迅近百年前这些文字,你会在闷热的夏季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凉爽。

1/

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欺软怕硬一直是人性中暗黑的一面。

所以江湖中那些除暴安良的侠客成为不折不扣的英雄,在正义无法得到伸张,在不平无法得到申诉,在恶人无法得到惩治的时候,我们希望这样的英雄出现。

这种渴望成为武侠小说故事最核心的元素,让武侠小说成为我们内心懦弱不安的补丁。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

近百年过去,你再看现实,鲁迅所言并不过时。有些人性,不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又怎么会过时呢?

2/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近百年过去,鲁迅那时眼见的家庭教育现实,并没有随着新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反而更有过之。

中午听之前同事提起,另外一个前同事家的孩子16岁,身体健全却不能自理。早起,如果不是奶奶和小姨帮着穿衣服,自己势必要将衣服穿反、纽扣系错,然后衣衫不整的去学校。甚至吃饭时,还不能自如的使用筷子和勺子,有时时间紧张,还要家长上手喂食。

我听了并没吃惊,尽管这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出现也是合情合理。爱的盲目,爱的毫无科学,出现多少这样的巨婴,都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其实,这种家庭教育的最可怕之处,鲁迅先生早在近百年前同样给了精准的递进式的结论: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3/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看到日本政府又开始对“铳剑道”和《教育敕语》在学校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推行,暂不论日本本土反对和质疑声一片,仅就日本政府这个举动,我突然就有脊背发凉的恐惧感。

我将一部一部抗战片中英勇甚至神化的抗日战士与现实中早已习惯锦衣玉食的看客们进行简单的比对,忍不住杞人忧天起来——一旦战争再起,我不敢想象会出现多少汉奸和奴隶。

日本的青少年已经开始重新练习“效忠天皇”和“白刃战”了,而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习惯了“温室”,想一想真的不寒而栗。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遗忘,是一个民族毁灭性的硬伤。

4/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所以,在学校你很难看到真正有个性有独立思想有想象力的学生,在公司你很难看到这样的员工,在家庭你就更难看到这样的父母,因为你看不到这样的老师、上司和爷爷奶奶。

调和折中的性情,会磨灭一个人所有棱角。只有这种文化熏陶下,“夹着尾巴做人”才会被尊崇为一种做人的智慧。

专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

鲁迅的真知灼见,把一个民族内心的黑暗表露得一览无余。

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同样是鲁迅的洞见,这段话更是让你发现为何在遍地学者、专家、达人、大咖的现实中,真正的“名流”并没有几个。性情调和折中,这种温水煮得半死不活的青蛙,又能蹦跳多久呢?

5/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看到这段话,我笑了,只不过笑得有些无奈。

相信每一个人都碰过这样的壁,并且有时候在一天时间内你就会碰上无数次,碰得你精疲力竭,碰得你欲哭无泪。有时候,这种无形的壁,会让你碰上几年、几十年甚至整整一生。

胜利者总是少数。

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我想,“自己营垒里的蛀虫”应该就是这些壁的作俑者。

不知道最近有点热闹的“微腐败”反对风会刮多久,是不是会让这些无形的壁露出一点本来的面目,让人看得清楚一些,知道入口和出口在什么地方,至少能够避免直接碰得头破血流。

我知道,我也只是想想,这毕竟也算一种充满善意的想象。

PS:你最喜欢的鲁迅的一句话是什么?

         欢迎留言分享。


最新文章:

五月最后一天,总该说些什么

真正的悲伤,谁都无法掩藏

故乡,是游子心中最硬的伤

这一天,这么多美好的片段

陌生的城市,到底给了我什么?

我只想在阴暗的角落看到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