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里,想起李白一首诗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文章配图 @网络」


1/

陌生而又漫长的街道两侧,安置了恰到好处的储物柜,全自动智能化的储物柜,你可以把打包好的快餐、盒饭或者所有可食用的食物,放进储物柜。

路上需要的人,可以自动加热,然后取出来食用。

每一条通往乡关的路上,都设置了这样的储物柜。

我记不清楚自己是一个路上的行人,还是一个往储物柜里存放食物的人。

仿佛是清晨,又仿佛是黄昏,我站在储物柜前,看着绵延不绝伸向远方的柜子,竟然看出炊烟袅袅的景象。

炊烟袅袅,早已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词,连同这个词,被遗忘的还有故乡,以及故乡的风吹草动。

见不到从储物柜取用食物的人,路上偶尔有奇形怪状的车,闪着五颜六色的灯光,鸣着叫不上曲调的旋律……广场舞大妈一样舞动过去,然后一点一点消失不见。

2/

我迎着所有车开来的方向,漫无目的的走下去。

路两旁的储物柜,像勉强列队欢迎政府官员或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视察学校卫生状况的学生,心有不甘,面无表情,却又无法发声。

储物柜里,存放的是我们的善意吗?是我们的爱心吗?还是我们的施舍和怜悯?

我不知道应该问谁,也没有人给我答案。

路,无休止的延伸下去。

有辨不清楚是朝阳还是夕阳的光,懒散的打在储物柜上,我再也感受不到炊烟袅袅的景象。

突然有浓重的雾从路的尽头涌来,像苍山玉带路附近偶尔涌起的玉带云,缠绕在储物柜上,储物柜显得庄重而又诗意。

看不见从储物柜取用食物的人。

路上的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堵,仍然看不见从储物柜取用食物的人。

饥饿哪里去了?

3/

突然就想起李白写给一个贫苦农家妇人的诗歌: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荀姓妇人,善良好客,她的举动让年过花甲的李白异常感动,以至于再三道谢,食不下咽。

我知道储物柜与李白这首诗没有任何关联,奇怪的是却在一场梦里把它们关联得如此紧密。

此时的李白早已千帆阅尽,该实现的抱负没有实现,志向成空,人到暮年,内心寥落,本就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事。

这样的心境下,看到清苦年迈却又真诚热情的农家妇人,用家中最好的饭食来招待自己,李白想起了当年接济韩信的河边洗衣的妇人。

想起接济韩信的漂母,想起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对漂母的感恩与回报,李白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感恩回报荀媪的机会,不免异常失落和悲凉,又哪里吃得下去荀媪给做的饭食呢?!

三谢不能餐。

李白知道自己壮志难酬,所以只能再三感谢荀媪的盛情款待,除了这样去做,李白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想起韩信与漂母,再看自己和荀媪,李白的内心一定五味杂陈,同样生而为人,境遇却如此迥异。

4/

在写给荀媪这首诗里,我们感受不到李白一丝一毫的豪放和洒脱,感受到的只是李白发自内心的感动,甚至还有一点惭愧和不安。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农家生活如此清贫,邻家女在清冷的秋天夜晚,整夜舂米的声音让秋夜显得更加冷清、漫长。

在李白的心里,他是否会想——如果我的志愿能够得以实现,这些农家的生活会不会要好一些呢?

或者,我的志愿假如得以实现,我至少有余力接济一下这样清贫劳苦的人家吧?

至少,面对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我还有尽力感恩与回报的机会和能力。

遗憾的是,李白也只能这样设想和想象一下。

年过花甲,志愿未竟,李白的豪情壮志在荀媪面前都化作了静默的谦恭与深情。除了把这份心意融进文字之中,李白还能怎样呢?!

5/

梦境毕竟不能与现实完美相融。

五松山通往荀媪家的路上,也一定没有梦里的储物柜,也没有做梦者孤单寂寞的影子。

大唐王朝内忧外患那一刻,李白的一生即将终结。

带着对荀媪的愧疚与感激,带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未酬之志,李白用这首诗真实记录了那一刻的现实。

浪漫余音中的现实,形销骨立,多么契合李白的心意。

我喜欢李白,不仅仅是喜欢他心中的诗和远方,还有这样一首诗中的温厚与善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一醉累月轻王侯的李白,带着遗憾离开,却把一篇又一篇流传千古的诗文留给后人。

这或多或少让喜欢李白,喜欢李白诗文的人,心里稍微好过了一点。

〈 END 〉

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