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败和自信地失败

 氧气是个地铁 2020-12-11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有名言是“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句话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并非谁都能驾驭。毕竟是由于名人提出来,基础是有底线的,前提需要真正这句话每个字的背后深意以及组装起来能代表的觉悟。我这里就不多做解释,因为本篇重点不在于此,和那相关的是:不幸的命运。罗曼·罗兰那句话,就是在提强者接受不幸。
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任何人都会以各种形式承受不幸,只是程度和级别的区别而已。我始终相信人本恶,一方面是人性的弱点本来就是更靠谱的基调,而能够稳定和积极全凭后天改善,另一方面就是人生本来就是险恶的,不可抗因素更多,因此失败就成为难控的大概率事件。
生活是一个抽象概念,想构成热爱就必须绑定具体事项,成分更多的那部分就成为个体体验感。非悲观主义者没必要接受失败,苦难从来不存在拯救的意义。而不接受失败和嫌弃困难未必就会趋向悲观,只是要更进一步行动而已。那些“没有什么所谓的坚强,只是我们都在硬扛”和“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的心灵鸡汤读来热血沸腾,好像真的能指点江山,但本质却是在积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已。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大概说的是只有失败次数够多才可能换来成功。其实真相更残酷,失败或许是永远的事情,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甚至机会从来都只有一次。个体的年纪、资本、灵感、勇气和优势都不会固定,很可能最多就坚持一段时间。在这个范围内无法完成使命,那就永远告别事件本身了。这才有那么多遗憾存在,我们无法控制命运的走势,只能尽量升级自己,完善人生。
我可不是来宣传悲观的,只不过给出一个大背景,那就是人生可能总会失败。那该怎么办呢?推荐:自信地失败。说实话,我也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够坚持这样的心态,但我会在一些事情上信仰自信失败这回事。自信不是自负,要考虑现实,但保留自身上限的可能性,以及把握时间范围。自信无法靠鸡汤刺激,而是一种链接自身大部分优势的心态,能百搭挑战,适应于大部分事件。
自信地失败或者自信的失败是唯物主义下唯心主义体现,缺乏物质或者优势或者资本这些可提供参考的公认因素就导致失败,而没有被现实以及命运征服和同化的心态则导出自信。这样的方式顾名思义,大概率还是失败,但失败的方式不会失败。我也没有完全掌控这样的行动方式,在唯物主义这块还太单薄,自信方面兑现方向太单一。但这基本就是我生活最重要的参考,只是我感觉我的性格不利于开发出太活跃的自信,浪费了不少机会。至今,我还是这样的状态,所以自信的失败一项大概也就体现在追求梦想上。
平凡的一天即将过去,普通人挑战命运的方式并不宏观,可能也会失败。但如果能自信地失败,也算壮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