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理脾胃对抗失眠

 图书 馆员 2020-12-11

调理脾胃对抗失眠 

 □ 李尤佳 河南省中医院

  小王这一段老睡不好,每晚总到后半夜才能入睡,白天打不起精神,到医院看了看,医生开了中药让他“先调理调理脾胃”,他就纳闷,“失眠与脾胃有什么关系?”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副主任牛学恩主任医生解释说,“其实睡眠与脾胃关系密切。”《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就是说如果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到睡眠。中医认为脾胃统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浊邪或热邪内扰心神,会造成心神不宁而失眠。所以失眠先调理脾胃是有道理的。而且现代人失眠,除了精神上的因素外,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脾胃的原因。不当的饮食习惯是现代人的通病,或因工作繁重,三餐不规律、深夜还要再加一次夜宵;或以减肥为目的,拒绝正餐。如此不善待脾胃,过饱、过饥或是饮食不规律,都会造成脾胃亏虚,久而久之,脾胃开始出现毛病,泛酸、恶心或者是胃胀难受等症状都是脾胃不适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了睡眠。

  对于有失眠症状,同时脾胃又虚弱的一部分人来说,调理脾胃很关键,也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调节脾胃功能,使其恢复和谐,睡眠自然也就改善了。

  调理脾胃分几种情况:脾气虚弱,如面色发白、四肢乏力、没有精神,可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脾胃积滞,如脘腹胀满、大便不畅,可用健脾消积口服液、保和丸;胃阴不足,如口干舌燥、没有食欲,可用益胃汤。《伤寒论》中记载了一个针对脾胃不和而导致的失眠的方剂,甘草泻心汤——甘草、党参、大枣益气补虚,干姜、半夏开结散寒;还有黄连、黄芩等,诸药并用可起到苦降辛开、补气和中、调节肠胃的作用。但是否可以服用这个方剂,还要请医生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辨证。

  除了调节脾胃,还不能忽视心情的舒畅,以及饮食的清淡(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再加上适量的运动,一定能有一个好的睡眠。

治胃酸逆流先调胃气 饮食3原则

俗称火烧心的胃酸逆流已成为现代人的文明通病之一,中医认为,胃酸逆流主要原因是“胃失和降”,又分为脾胃燥热、受寒两种,因饮食失节、劳累过度、压力缠身导致胃气上逆、升降失序,从而产生烧心感、泛酸及吞咽不顺等症。医师建议,要根除此症,宜从控制饮食、调养胃气下手。

中医认为,脾胃因燥热或受寒,是引起胃酸逆流的主因,要根除首重调养胃气。

北市联合医院林森院区中医师周威宇表示,胃食道逆流在中医的治疗上,首重在疏肝理气,使吞酸烧心的症状减缓,再继以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调养胃气。针对如表浅性胃炎肇因的胃热,可施以半夏泻心汤、清胃散,能调和胃肠功能,健胃,抑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而胃寒症状,则用黄耆建中汤,有强心、缓解 平滑肌痉挛、舒缓胃酸效果。

若是胸口灼热感明显,可加黄连、蒲公英等清热之品,胃痛较重者可加强川楝子、大腹皮以通便消胀,大便不通则加大黄、枳实以行气通便。周威宇医师进一步强调,本身有胃食道逆流症状的民众,除了应即早就医,依循医嘱治疗外,日常饮食习惯宜养胃气,可从3点原则下手。

第1点:早餐应吃热食

中医学说的胃气,其实是广义的。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早晨初醒,夜间的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呈现收缩的状态,假如这时候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个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顺。

也许刚开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时候,并不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大便容易开始变稀,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时常感冒,或小毛病不断,便是伤了胃气,降低身体抵抗力的原故。

第2点:饮食忌炸、过辣、过酸、过甜

平日少吃油炸食物、辣椒、太酸、太甜等,以免加重胃酸逆流的发生。对不易消化或容易发胀产气的食物如粽子、米糕、根茎类、豆类等食物,应多咀嚼再咽下,或少量摄取。

另外,勿吃滚烫食物,或是太多冷食物,以免刺激胃部。因为上班忙碌,吃饭时总是草草了事,迅速“扒”光的人,也要改掉坏习惯。最重要的是避免晚睡,以免让胃消化能力变差,宜在晚上12点前就寝。第3点:食补首选平补养气平日建议可以多吃些莲藕汤、五谷粥,可修补胃壁的溃疡或发炎。若是像近日气温骤降,要养补胃气,首选平补。如添加芡实、莲子、淮山(山药)、茯苓等组成的四神汤,便适合养胃气。但市售四神汤通常会添加当归泡米酒,用以将药气向上提。虽增添了口感,然里面仍含有酒精,对脾胃有害不宜过度添加。

气和血的表相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警惕夏天常见胃痛肠胃炎 九味欣谓茶支招

 忙碌打拼的上班族,因为压力大,三餐老是在外,加上夏天细菌容易孳生,如果未注重饮食卫生,肠胃很容易拉警报!常见夏天肠胃疾病包括:胃痛、急性肠胃炎、胃食道逆流、便祕,造成极大的困扰。
  夏天常见:急性肠胃炎
  夏天天气炎热,原本即是细菌容易孳生的季节,一旦喜欢生食,不小心吃进遭受如沙门氏细菌或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就容易发生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又可分为病毒性肠胃炎与细菌性肠胃炎,前者主要在季节交替时,为诺罗病毒与轮状病毒所引起,具有群聚传染性;后者则以沙门氏细菌或大肠杆菌引发,在夏天属于偶发情况,因食物在保存过程中受到细菌污染,人不慎吃进肚子裡所致,而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
  尤其是到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出国旅游,因为饮食不洁,容易感染到毒性很强的大肠杆菌,出现发烧,甚至败血症、休克等危急状况,比罹患病毒性肠胃炎的症状更严重;或是不慎因饮食传染到A型肝炎,没有抵抗力的人吃到或喝到被A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时,就会感染到A型肝炎。
  预防急性肠胃炎要注意勤洗手,如烹调食物前与饭前便后。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准备两块砧板,生食熟食分别使用不同砧板处理。外食时选择清洁卫生的店家自备餐具,并自备餐具,以及蔬果要仔细清洗乾淨等。每天冲泡两杯九味欣谓茶,这个在养胃方面做得很不错的,脾胃兼顾,一步到胃。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夏天常见:胃食道逆流
  另外,夏天酷热,食欲会变差,却忍不住空腹时就想吃冰,或喝手摇杯饮料,以及随手买杯冰咖啡消暑,吴俊颖医师表示,空腹食用冰凉食物、糖份很高的饮品,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酸逆流的情况,产生胃部灼热、胸口灼热、胃痛、胸闷、打嗝嗳气、咽喉至食道有异物感等典型胃食道逆流的症状。
  避免胃食道逆流,除了避免暴饮暴食之外,也要减少食用影响食道括约肌张力或引发胃酸的食物,例如咖啡、酒精,甜汤等。此外,餐后至少要等1小时后才能躺平,千万不要立刻躺平,因为平躺的姿势,胃部的东西更容易逆流到食道。
  夏天常见:胃痛
  每天辛勤工作,下班后晚餐想要好好犒赏自己,于是揪三五好友大啖麻辣锅,吃完再来3球冰泣淋,胃部如洗「三温暖」般冷热交替,于是胃部会感觉饱胀感,接下来胃部一直无法好好休息,于是咕噜咕噜发出怒吼,出玩胃痛的情况。
  避免胃痛除了不宜暴饮暴食、进食时要细嚼慢嚥,还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并忌喝咖啡、酒、汽水等饮品,忌食油炸、高纤及难消化食物,以及进餐时心情尽量放轻鬆等。推荐九味欣谓茶健脾养胃。
    俗语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茶疗,即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夏季养胃可以喝些采用中医古方养生茶疗方的九味欣谓茶,在养胃的同时兼顾调理脾脏及相关脏腑,以求治根之目的。脾与胃一脏一腑,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夏天常见:便祕
  夏天容易食不下嚥,焦躁不安,脾气爆发。于是便祕、上火、接踵而至,令人招架不住。由于天气炎热乾燥,人体出汗多频繁,体内水份损失,容易导致肠干,很容易引起便祕。
  避免便祕平时应多饮水,尤在夏季应注意补充体内水份分,还有忌食厚味辛辣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做适合自己的户外运动,可以增加肠蠕动。还可以按摩腹部,被动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祕发生。

益胃汤

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黄 
甘草 半夏(以上各二分) 黄芩 柴胡 人参 益智仁 白术(以上各三分) 当归梢 陈皮 升麻(以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饮食失节、生冷、硬物、酒、湿面。

慢性胃炎是如何来的?

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不良习惯伤害着我们的胃,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流入到我们日常的食品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危害。现在将带你了解一下我们的胃!
我们常常出现胃痛、胃胀、泛酸、恶心,这时我们就该警惕了我们的胃是否已经出现状况,在现代生活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检出率达80%~90%。
在一些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对于只是体检胃镜报告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本身无任何症状的人而言,无须治疗。假如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对症治疗。
导致我们的胃出现问题的一般为以下几点:
1.精神因素。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粘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2.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不断地被吞入胃内;或胃内缺乏胃酸,细菌易在胃内繁殖,长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3.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这些因素反复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肿。
4.胃粘膜长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粘膜长期处于淤血、缺氧,引起营养障碍导致胃炎。
5.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点容易被人忽视,却是大问题。
7.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调养与防治:
宜慢,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宜节,饮食应有节律,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
宜洁,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粘膜的侵害。
宜细,尽量做到进食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
保护我们的胃就是保护了我们生命活动的最大源泉!

舌苔厚白小心是胃寒的症状!

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寒、胃热。胃寒湿者较明显的病症是舌苔白腻,也就是舌苔白白的,厚厚的,不易刮除。西医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均属中医“胃脘疼痛”的范畴。如表现为胃痛连绵,喜温喜按,没有食欲,神疲乏力,舌淡白,多属虚寒。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具体胃寒的症状表现如下:

胃寒呕吐

症名。因真阳不足,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所致的呕吐。见《症因脉治·呕吐论》。其证畏寒喜热,不思饮食,遇冷即呕,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脉沉迟。真阳不足者,宜八味肾气丸;脾胃虚寒者,宜理中汤、四逆汤。参见寒呕条。

胃寒恶阻

病名。恶阻证型之一。多因妇女平素脾胃虚寒,孕后胞门闭塞,脏气内阻,寒饮逆上。症见呕吐清水,倦怠畏寒,喜热饮,兼见面色苍白,肢冷倦卧。治宜温胃止呕。方用干姜人参半夏丸。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3法滋养脾的“运化”功能?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强盛,食而能化,劳而不倦,元气充足,则人能延年益寿。脾胃纳亏,升降协调功能失常,故易出现食少,每食黏腻、肉荤,常有食滞不化,胀闷之感,大便溏泻或便秘,以及中气不足,导致内脏下垂等症象。由于脾胃虚弱,湿滞关节,经络受阻,则老年人常 引起关节痹痛;湿滞肌肤,则可肥胖不实;脾主四肢肌肉,受纳不足,运化失司,肌肤失濡,则老年人可导致皮肤粗糙,瘦弱体薄,因此,调理脾胃是中医养生的有效手段。

要维护好脾胃的运化功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防寒保暖

   有慢性胃肠病的人,常会在寒冷的冬天或天气突然转冷时发作,原因就在于与寒冷刺激有关。人的胃部有一部分紧靠腹壁,寒冷空气容易直接侵犯到胃部,从而反射性地引起胃及血管收缩,胃运动功能发生紊乱,产生痉挛性腹痛、胃饱胀感、纳差、恶心、呕吐等。因此,在寒冷的季节以及秋末、初春等气候变化较大的时节,要 注意防寒保暖。有经验的胃病患者,常在胃前面佩戴一个小兜肚。兜肚虽小,却能有效地防止胃部的受凉,有胃病的人不妨试一试。

   2)心情舒畅

   在不良情绪的刺激下,大脑皮质功能发生紊乱,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主神经系统,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攻击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强。还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通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防御因素(胃黏膜的抵抗力和局部血流)减弱,从而导致胃壁“自身消化”,引起胃病发作。因此,有胃病的人要注意情志的调节,要注意精神的放松,尤其要防止长时间的抑郁忧虑,:以防“气”伤了胃。

   (3)饮食有节

   胃是食物储存和进行初步消化的场所,胃病对饮食的要求具有特殊性,防止吃伤了胃。喜食烫食、进食快、三餐不定时和喜食熏腌饮食等,都可引起胃黏膜的损伤, 而成为消化性溃疡的诱因。

   饮食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为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选择对胃无刺激的高蛋白、高维生素、能制或中和胃酸、有利于溃疡愈合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瘦肉、淡水鱼、新鲜蔬菜等;忌食生冷瓜果、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壅滞阻气之品,如葱、、辣椒、韮菜、烟、酒、土豆、红薯、南瓜等;切忌 暴饮暴食,饥饱不一;烹调食物的方法应以蒸、煮、炖、烩、烧为主,使食物软、烂而易消化。

   现在患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富贵病 的逐年上升,这与现代人营养过度有关。

   中国人喜欢喝茶,我也每天喝茶,但我一般不喝浓茶。研究表明,浓茶会引起胃酸的分泌增加,每200毫升的水泡1 5克茶,其分泌的胃酸量是喝不浓的茶时的3倍。因此,经常喝浓茶不利于养胃,尤其是患有胃病的患者不要喝浓茶。

吃出来的胃病,也能吃回去!

胃肠功能紊乱常见的症状↓

厌食、恶心、呕吐、上腹痛、闷胀、嗳气、烧心,有的还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并且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中医看来:

脾不升则腹胀、腹泻;胃不降则泛酸、嗳气。根本上来讲原因在于“脾胃不和”所致。饮食由口入胃经肠道排出,其间,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个有升有降的过程。脾胃位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从饮食摄入的水谷精气经脾胃有序的升降,布散濡养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脾胃是整个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以升为主,当它运化失常时就容易出现腹胀、泄泻;胃以降为顺,胃气不降反升就容易导致胃气上逆,恶心、嗳气、泛酸、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异常又进一步会影响大小肠的功能。小肠不能泌别清浊,吃进去的营养不能吸收,还容易腹泻;大肠传导失常,代谢物不能顺畅排出,停留肠道,以致便秘。

合理的就餐顺序

1先吃蔬菜后吃肉

人体消化食物的顺序总是严格按照进食顺序进行的。如果人们一开始吃的是一些成分过于复杂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的食物,接着再吃一些简单、容易消化的食物,就会大大妨碍肠胃对后者的吸收和营养的利用。

对此,营养学家们建议,采取下面这种进餐顺序:先喝小半碗汤或小半杯新鲜果汁,接下来吃蔬菜,然后吃成分较为复杂的肉、鸡蛋、奶酪等。

这样的进餐顺序既可以让人合理利用食物的营养,又能够减少胃肠负担,从而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

2饭后不要马上吃水果

在各类食物中,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它不用通过胃来消化,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就被吸收。不过,如果饭后马上吃水果,肠胃需要先消化、吸收吃饭时摄入的淀粉、脂肪及蛋白质等,然后吸收水果中的果糖。

在人体内,一般水果一两个小时就会发酵,甚至腐烂产生毒素,进而引起胃炎、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营养学家提醒,水果不宜在饭后马上食用,必须给肠胃一个消化其他食物的时间,以免水果在人体吸收前就已经腐烂变质而产生毒素。

3吃饭时、吃饭后不宜喝汤

吃饭时喝汤的最大缺陷在于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被吞咽下去,而吃饭后再喝汤的最大缺陷在于过量的汤水会稀释消化液,从而削弱肠胃的消化能力,甚至会引起胃过度扩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胃动力不足。

由此可见,吃饭前喝一小碗汤比较符合生理要求,因为适量的汤不但可以在饭前滋润消化道,而且不至于过分增加胃容量,同时可以促进消化液有规律地分泌。

天枢穴是最好的安眠药

把右手中间的3指并拢,在肚脐左侧两寸处,找到天枢穴,用中指指腹按压天枢穴约10分钟,天枢穴肚脐左右各有一个。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大要穴,是人体上的重要枢纽,它就像长江大桥能让南北变得畅通一样,有了它,人体头部和足部之间的经络就能通达。

        另外,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指它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按揉此穴就能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因为它与脏腑是“近邻”,内外的病邪侵犯人体时,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所以,它又起着“信号灯”的作用。

天枢穴治失眠,治标又治本

       现在,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很多人失眠就是“胃不和”引起的。所以,我们不能一遇到失眠就认为是神经衰弱,于是就服用安眠药、养神药,这些药物暂时会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但治标不治本。

         在古代,中医强调“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说肠胃有毛病就会引起心神不宁、失眠。而且,最新医学研究认为,肠胃病确实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许多长期失眠或入睡后易醒的人都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因此,这些人的肠胃病治愈或缓解后,失眠症也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要想解决睡眠障碍,我们就必须先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特别是已经确诊有胃炎、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或者是有慢性胃病病史,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还没有痊愈的;又或者是还没有做过相关检查,不能明确病情,但又经常感觉胃部不适的朋友,都应该意识到是肠胃毛病导致了睡眠障碍。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您不妨用我上面教的方法,坚持按摩天枢穴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典胃病方——枳术汤

       说到胃病,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传统方剂,它的效果非常好,使很多人解除了痛苦,这就是枳术汤。枳术汤只有两味药,枳实和白术。如果您整天感觉胃里难受,没有食欲,肚子胀满,那就试试这个方子吧。

选枳实15克,白术10克,不要加太多水,150毫升水足够。等药汁熬得只剩下一半时就可以了。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熬一遍,把两次剩下的药汁混在一起,每天早晚各喝一次,每次喝50~60毫升就行。坚持喝一段时间,胃胀就会消失。

          要想了解大肠功能,不妨多摸摸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和肚脐平行往外两寸(中指的第二指节为一寸)即是。天枢穴是我们大肠功能的窗口。因为无论是病生在内还是外邪入侵大肠,天枢穴都会摸到痛。

        要想了解大肠功能,不妨多摸摸天枢穴。平时多按压天枢穴,还有疏调肠腑、消炎止泻、通利大便,以及治疗脐周疼痛、消化不良等功效。

        止泻的按揉方法仰卧于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露出肚脐,全身尽量放松,找天枢穴,分别用拇指的指腹压在两侧的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力量以能忍受为度),持续4~6分钟,然后将手指慢慢抬起(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如果腹部没感到舒适,可重复上述动作一到两次。大多数的腹痛、腹泻,按压一次就有明显的效果。

        通便的按揉方法通便按揉时,要取站立的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用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还要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随后上身缓慢向前倾并呼气。反复做5次,然后两腿并拢坐下。在按压天枢穴的同时,左腿尽量向上抬,然后收回,换右腿上抬、收回。抬腿动作也反复做5次。

【“缺觉”带来灾难性影响,3个表现说明睡眠变“老”了】你有多久没能睡到自然醒了?熬夜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总结一下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舍不得入睡,一种是想睡却睡不着。睡眠不足的问题很普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人类睡眠科学中心创始人兼主任马特·沃克说:“睡眠不足是个悄然无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