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海曲上人 2020-12-11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且在9月2日派遣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订投降书,标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尽管日本已经投降,但是国民党却与侵华日军达成秘密协议,不允许日军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缴械投降,只允许向国民党投降。

当时的华北、华东日本沦陷区又岂是日本人和国民党政府说得算的?

中共在敌后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随即给子弹上膛,你不向我投降,我就打到你投降,先后有26万日军被我军缴械投降,其中也有较为顽固的,比如驻守高邮的日军,在日本投降四个月后,依然不愿缴械投降。

究其原因,还是国民党搞的鬼,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义正辞严的对日本人表示:如果各地为中共占领,日军应负责任,并由日军将其收回。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当时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了逃脱中国的制裁,请求国民党的宽大处理,竟然宣称:完整部队还有一百几十万人,装备都是齐全的,趁现在尚未实行遣散,用来打共产党当能发挥一定的力量。

在何应钦的鼓动下,当时的华北上演了这样一部闹剧,一方面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将日军缴械,接收投降,不久之后这些日军却叫嚣着要“收复”这些领土。

这种违背日本无条件投降协议,公然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竟然受到蒋介石的赞许,如果不是蒋介石迷信自己的四百万大军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击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也许老蒋真的会干出邀请日军帮助其发动内战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

让人想不到的是以冈村宁次为代表的260余名日本侵华战犯,竟然能够毫发无损的被国民政府“遣返日本”,此举也足以说明蒋介石政府与侵华日军之间的合作。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将华北地区的武装力量调遣到东北,以抢占先机,舍弃南方革命根据地,向北方运动。一场关于行军速度的竞争开始,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本身就在北方,所以采取步行的方式积极向更北的地方运动。

国民党则依赖美国的运输机和军舰运输兵力,在美国的帮助下,抗战时期位于西南和西北的三十多万国民党军被运送到华北、华中以及东北地区。

可以说老蒋凭借美军的帮助取得了前期速度上的优势,但是代价也是巨大的,为了运输这三十多万国民党军,美国政府动用了6亿美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蒋介石也深知不能完全依赖美国人。

通过铁路运输一直都是最便捷,最有效,最便宜的运输方式,为打通南北向的铁路,蒋介石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其中连接天津与南京的津浦铁路更是被蒋介石看作是打通南北的大动脉,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奉命北上的新四军则被要求拆除沿途的铁路,为北方乃至东北的军事活动争取时间,同时填充华北地区武装力量北上留下的空白。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接到中央命令前往津浦路北段配合陈毅部作战,正当粟裕部打算北上的时候,中央又传来国共签订《双十协定》的消息,让粟裕不要在交通线上采取必要军事行动,以免给外界造成口实。

不打的话,国民党军正在迅速的调兵遣将占据有利地理位置;打的话,又可能会给在重庆的和谈造成影响。

根据当时蒋介石正在调遣国民党军大举进犯华中解放区的情况下,粟裕分析出必须要攻克并控制高邮、邵伯、泰州一线,以打破国民党“沿运河北进分割华中解放区的企图”。

最为关键的一点,高邮城内驻守的不是国民党军,而是侵华日军和伪军,当时国民党对于无法接收的地区,让日本侵略者“代为保管”,一直等到自己有能力接收才算。这就给了粟裕以口实,也不会影响《双十协定》的停战内容,毕竟打日本人和伪军本来也不是国共和谈的内容范畴。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即使攻占了高邮,国民党政府也不敢进行谴责,毕竟这种利用日本投降士兵打内战的责任,是谁都承担不了的。然而就在新四军快要发起进攻的时候,中央传来电报,要求粟裕重返津浦线配合陈毅部活动。

也许中央考虑到高邮毕竟不是一般的城池,公元1353年反元义军张士诚拒绝元朝的招安,在高邮称王,元朝丞相脱脱调集大军对外号称百万,对高邮展开进攻。尽管元朝大军把高邮围得水泄不通,但是进攻一个半月后终究还是没能攻下,此时元顺帝对脱脱产生猜忌,罢免其官爵,围攻高邮的元军随即溃败。

而当时的高邮城也是日本占领期间重要经营的地方,防御工事修筑的十分坚固,光是城墙就高9米,厚7米,城墙上分布着几十个碉堡火力点,用“固若金汤”来形容也不为过。

中共中央历来不赞成军队打攻坚战,而是打擅长的游击战和运动战,面对拥有大量日伪军驻守的高邮城,中共的意见是不要粟裕去打高邮,以免带来大量伤亡后还无法攻克高邮。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粟裕向中央发去一封长达千字的电报,陈述攻打高邮的必要性,向中央请战,高邮之战,势在必打,晚打不如早打。

最后上级同意了粟裕的意见,事实证明,在很多关键性时刻,身处战场一线的粟裕,总是敢于说出自己对战场的想法,并且进行坚持,三番五次修整中央给他下达的决策,令人惊奇的是,每次他都是对的!

当时粟裕的想法苏浙军区有4个纵队,分别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集中三个纵队来进行这场战役,毕竟当时高邮城中驻扎大约1100余人的日军,5000余人的伪军,又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并不好打。

但是考虑到要阻止国民党北上,中央只同意让粟裕率领第七、第八两个纵队来打这场战役,让包括第六纵队在内的骨干武装去配合津浦路的作战计划。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对于这场硬仗,粟裕知道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不能有丝毫纰漏,如果没能达成军事目标,无法向中央交待。在攻打高邮之前,新四军在高邮县外围调集的民工就多达1.5万人,为部队运送粮食和弹药等物资。

12月19日,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粟裕指挥各部展开对高邮的进攻,新四军的王牌武装第八纵队负责扫荡高邮城外的据点,而实力相对较弱的第七纵队负责高邮南面的重镇邵伯镇,邵伯位于高邮至扬州之间,也是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当时邵伯镇内驻扎着两千多日伪军,粟裕指挥第七纵队采取三面包围,留出一面当口子的方法,诱使日伪军从缺口一面突围,然后再以运动战的方法在开阔地带将其围歼。

第七纵攻克邵伯之后,开始在邵伯以南设置防线,以防止国民党的援军,随即第八纵将高邮城的外围据点相继被拔掉,形成对高邮的合围。

面对坚固的高邮城池,硬攻终究不是办法,粟裕采取炮火和心理两种攻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佯攻高邮东门,在东门挖了大量的交通壕,并且修筑了几乎和城墙一样高的机枪阵地。想要借此吸引日军南门和北门的兵力到东门进行防守,实际上这是佯攻,八纵的意图是趁着南门和北门防守疏忽的时候,派遣八纵的尖刀部队破城;

另一方面则是采取心理攻势,日军早在8月15日就宣布投降,如今已经投降四个多月了,如果不是与国民党勾结,这些日军早就应该被遣送回国。

但是他们依然被自己的长官和国民党当局欺骗在这里,于是新四军让日本反战同盟的成员山本一山等人对城内进行喊话,刚开始的时候城内的日本人听到劝降喊话并不为所动,甚至在听到喊话后就用机枪进行扫射。

于是反战同盟的成员就用纸写下劝降信,告诉他们只要投降就能回到日本,八纵的官兵用弓箭把劝降信射进城内。为了让更多城内的日本人看到,也为了让更多城内受到日伪军压迫的老百姓看到,八纵还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风筝,用来向城内撒播传单,告诉城里人战争的真相。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晚上的时候,新四军又找来了大喇叭整天播放一些日本的歌曲,比如《思乡曲》等,勾起日本士兵的思乡情怀,大大地瓦解了日军的作战斗志。

尽管如此,在高邮城中的日伪军依然不愿投降,尤其是那些伪军,竟然把前去劝说投降军官的脑袋砍了下来,挂在城墙上,让新四军全体上下十分震怒。

高邮城内的日伪军拒不投降,无非是认为国民党的援军就要到来,只要他们不投降,新四军就打不进来,援军一到,他们就获得了胜利。

可是他们想错了,在包围高邮城的第六天,第八纵的攻坚部队就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攻城。新四军早就做好了攻坚的准备,即使高邮城墙高,那就准备云梯,把老祖宗的家伙事都拿了出来。

总攻开始后,铺天盖地的新四军涌向高邮城,经过几个小时的混战,高邮城的南门和西门都出现了突破口,在与日伪军经过反复拉锯战后,新四军成功突破城墙打入高邮城,在城内再次与日伪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

抗战胜利后高邮日军拒降缴械,中央建议粟裕撤退,粟裕:势在必打

眼看大势已去,高邮城内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岩奇大佐亮起白旗,同意向新四军投降。

但是在谈判投降条件的时候,岩奇大佐表示,日军只能把重武器和所有的军需物资交给新四军,而日军必须拿着轻武器到南京投降,以求得国民党当局的谅解。

当时负责与岩奇大佐接洽的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霸气回复:“你们只有无条件投降一条路,全体日本官兵将按照俘虏处理。不然,再接着打!”

岩奇大佐见没有谈条件的基础,就将自己的祖传的军刀放到桌子上以示投降,随即举行投降仪式,下令城内所有日军立即解除武装,无条件向新四军投降。

此战剿灭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延续,也是华中战场国共双方的角力,最终以共产党的全面胜利告终。

此战不但夺取了高邮、邵伯等军事重镇,也直接解除了国民党军用运河“分割华中之威胁”的企图。并且将华中、山东两大解放区连在一起,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华中野战军的“大兵团机动作战”提供了绝佳战场。

在后来的战役中,粟裕指挥下的华野往往能够凭借运动战大量歼灭敌军,高邮之战后,国共较量的战场在华中与山东两个解放区之间的“起伏地及半河川地区作战”,能够发挥我军的巨大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