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自然田野 2020-12-11
原创赵永志672020-10-14 12:46:37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天已过中秋,正是天高气爽、金秋十月之时,也是农民们三秋大忙之际。

何为“三秋”,“三秋”指“秋收、秋秋种、秋管。每年白露到寒露节这段时日,是农民最为忙碌的季节。

古人讲的“三秋”有多种含义。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指情人、夫妻等的相思之苦,形容思念之情的爱之深重、情之意切,它的来历源于《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采葛》中有“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宋代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中有:“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三秋泛指时间长。

古人将秋天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农历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

唐朝著名的经学家,秦王李世民府中的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认为:“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秋收:此时正值玉米、水稻、谷子、大豆、高粱、烟草、红薯、花生、棉花、苹果、梨、大枣等作物、果品收获之时,是充满丰收喜悦的季节。冀中一一带讲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的麦子正当时。”此时,是抢秋种麦的最佳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男女老少齐上阵,收玉米、谷子、大豆、芝麻,刨花生、红薯等等,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以前,看农田里,牲口车、拖拉机、三轮车,各种车辆一齐上,秋收抢的是时令,马虎不得,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秋收的时间也逐渐往后推迟了。

秋种,农民更为忙碌,以种植冬小麦为主的华北平原为例,节气不饶人,冬小麦虽然耐寒,但播种时令不能太早或太晚,太早气温过高,麦子发育迅速,冬小麦长得过高过快,容易冻伤不利它们安然越冬,而播种的太迟,气温下降过快,冬小麦又会植株羸弱,分孽太少,不利于小麦生长和来年的收成。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种植冬小麦,若农田墒情好,就要抢耕抢种,以前,生产力低下,以种冬小麦为例,先要腾地。如玉米地要先掰玉米、削秫秸、清出大田,然后起圈、拉粪、撒粪、肥,耕地、起垫地、耙地、耩地、盖地,最后修麦畦。其中最累的活是起垫地,即平整土地,首先回填耕地时留的墑沟,然后再仔细平整土地。若是有地头,更加费力。平地时把高处的土用锹一锹一锹扔到地势较低处,这种农活看似简单,干起来时既费力又费时,只有平整好土地,才能把地耩好,庄稼才能好浇水,来年才会有好收成。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最技术活为耙地,耙为一长方形农具,中间斜着两根竖框,以方便耙地的人在耙地时在上面站立,耙的下面是类似钯似的铁齿。耙地时,耙上有绳,以方便耙地时,上下抬动耙具,把土块耙碎,把地耙平整。耙地的好把式蹬在耙上,双腿晃动,视田地平整程度,不时拽动耙绳,抬动耙具,用耙齿把土块耙碎、利于土地保墒、土地平整、疏松土壤、利于大田耕种。初学农活的生手们,在拖拉机后面蹬耙要小心,不会耙地者不仅土块耙不碎,耙齿挠出的土会越聚越土,聚到耙下,耙会打横。地杷不平不说,耙到地高土多的地方,耙会打横走,人在耙上手忙脚乱,拽耙绳不稳容易从耙上下来,误伤身体,所以新手蹬耙,前面的拖拉机手要缓慢而开。

若逢今年土地干旱,秋种时则日夜不停地要先浇地,或播种完后再浇蒙头水。

花生、红薯地若种小麦需早点收获,捡地里遗漏的花生、红薯对老人、孩子来说责无旁贷,蹦蹦跳跳的孩子们对这项活计特别感兴趣,专注而敬业。一天下来,大筐、小袋收获颇丰,得到的奖励也颇为诱人,甜到牙根的糖块、糕点,四处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铅笔盒、笔记本……令人乐此不疲。

种上小麦,则要进行秋管。打麦场里的玉米、大豆、谷子、高粱芝麻等堆积如山,刨出的红薯需晾一段时间再吃,才能又甜又面,丰收的花生、红枣摊了满房、满地,麦田里基本没活,只等初冬打冻水,打了冻水的麦田能增加麦苗抗寒性,让麦苗安全越冬。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过了三秋大忙季节,秋天的影子愈离愈远,冬的肃杀之气将笼罩大地。秋后的时光短暂而令人留恋,棉花、尖椒运到家中,棉桃在闲暇的日子里,再剥出晾晒,红薯入窖、菜地里咨意生长的大白菜用草绳束缚绑起来,绑好的大白菜长得紧密、瓷实,玉米、大豆、稻谷等,卖的卖、入囤的入囤,日子在不经意间从忙碌的指尖中溜走,西北风渐起、落叶飘然而下,大自然又开启了四季中最后的时光模式,冬天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