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在夺嫡过程中,为何得不到众多宗室兄弟的支持

 烈火真心 2020-12-11

雍正中年继位,在位总共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雍正皇帝整饬吏治、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去除贱籍、改土归流,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雍正的历史功绩都是古今罕有的,最令人惊奇的是在于它的密集程度,前前后后仅仅十三年,却创建了如此之多的制度,干了如此之多的事情。

汉武帝功劳不小,但是他是用五十四年的时间完成的,朱元璋同样政绩不菲,但也用了三十一年,明成祖又用了二十二年,如果论起“密度”,这些帝王都输给了雍正皇帝。从这一点来看,雍正算得上是一位功绩卓著的帝王,丝毫不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差。

可是为什么雍正在夺嫡时却得不到众多兄弟的帮助呢?

——上图康熙

一、康熙皇帝的二个转变

康熙是一个有大志的皇帝 ,少年上位后,摆在他面前的两大严重问题:一是权臣专权;二是吏治的腐败。这些也都被少年的康熙看在眼里,他是怀着“察吏安民”志向登上帝位的。在亲政之前,他对民生的凋敝和吏治的腐败有着非常深切的认识。也决心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除鳌拜削三藩之乱,都取得了胜利,此时的康熙皇帝表现出一副锐意进取的姿态。他首先从严惩治了在三藩之乱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贪腐问题。比如湖南地区是三藩之乱的重灾区,也是官员贪腐的重灾区,康熙对此地的吏治就进行了专门的治理和打击。再比如山西地区,康熙曾经对山西的民生疾苦做过一番深入的调查,钱粮亏空,吏治废弛,苛捐杂税满天飞,私征摊派名目繁多,百姓不堪重负,这些都是康熙一手调查过的,康熙也同样进行了集中的治理和打击。

但后期的康熙发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是从一个锐意进取的法家实施者,变成了一个宽仁的儒家学派代表。主要是康熙年少便缺乏家庭关爱,父亲顺治早亡,母亲孝康皇后在他即位第二年病死。只有祖母孝庄太后和他最为亲近。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往往会表现出仁厚的一面;二是现实生活的影响。康熙自登基之后,就处于辅政大臣、鳌拜、皇太后等多方势力的角逐之中,这让康熙自幼便充满抱负和理想。青年时候的康熙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凭借极强的政治魄力,铲除了鳌拜、平定了三藩和准噶尔、收复了台湾。当一个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就会很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而一旦产生这样的情绪,他就会从原先的积极进取转变为安逸享受。

以上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康熙中后期的政治决策逐渐偏向了宽仁。变得由紧到松,从严变宽。

正因为康熙的宽仁,所以在立储问题上不够慎重,胤祁一出生就被立为皇太子,当太子出现问题后,两次罢免,因为太子被废,随后出现了九子夺嫡的严重事件,也成为清史上一件较大的政治事件,这个事件成为康熙皇帝晚年的一件伤心事。

二、康熙的忌讳

康熙在废掉太子后,一直在想着立储问题,还因此搞过一次“民主选举”,结果大家一致选举八王爷胤禩为皇太子候选人。这样的结果令康熙气得脸色铁青,因为他不希望看到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一个强大的政治中心,因为康熙一生都在与结党行为作斗争。他除掉鳌拜,然后是索额图、明珠,紧接着又是太子党,如今所有人都拥戴八阿哥胤禩,这说明围绕着胤禩已经形成一个权力中心,这让康熙无法容忍。

这场“民主选举”的结果自然被康熙否决了,同时,康熙下令彻查,是谁在带头力推胤禩。这一查就查出了好几个人,有大学士马齐、国舅兼国丈佟国维、户部尚书王鸿绪、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散佚大臣鄂伦岱等。真没想到,居然这么多人带头。康熙越想越生气,胤禩只是一个贝勒,一个贝勒就有如此大的号召力,若是让他当了太子,那还有我这个皇帝吗?接下来的日子里,康熙皇帝对这件事严抓不放,对这个日渐形成的“八阿哥党”进行了严惩。

——上图雍正

三、雍正变“明争”为“暗争”

“九龙夺嫡”这一政治事件中,我们似乎并未看到雍正的身影。事实上,雍正和其他的皇子不同,其他的皇子多是在“明争”,而雍正则是在“暗斗”,所以,从表面上看,雍正似乎全然置身事外,实际上,雍正一直都在参与这场皇位角逐的战争。这就是雍正的聪明之处。他深知康熙的心理,所以他不会大张旗鼓地去参与夺嫡,而是以孤臣的身份参与竞争。但他真的是孤臣吗?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可以得知,在雍正的背后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手,此人就是雍正的谋士戴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也就是第二次废黜太子不久,戴铎给还是皇四子的胤禛写了一封长信,为胤禛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夺储大计,明确提出“五步走”的夺嫡战略:

第一步,想方设法获取康熙的好感;

第二步,与诸皇子保持和睦关系,不依附也不得罪任何一人;

第三步,笼络人心,讨好百官,为自己争取舆论力量;

第四步,不掺和闲杂事务,少惹是非;

第五步,招贤纳士,培植个人势力,积聚力量。

最后,戴铎还叮嘱道:“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学素俱,高人万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势难中立之秋,悔无及矣。”这番话就是告诫胤禛,一定不能放松警惕,不然别人就会捷足先登。胤禛将这番话奉为“金玉之言”,从此以后,他更加谨小慎微,不断地为博取康熙的好感和信任而努力,同时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最终成功登上了皇位。

四、雍正严于自律,同时也严律他人

雍正方方面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决不允许超过亲王的标准。平时他府上的吃喝住穿都是按规定的俸禄执行,他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也是简单礼物。不许家人让下属办理贵重物品,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认真勤勉,要求完美,一般人很难达到他的要求,个人品行上也是处处正统,他做事光明磊落,不树小恩小惠给下属,从来不招引门客党人,未当上皇帝时,他除正房外,只纳了一房侧福晋。雍正当政的十三年,你会发现,他的人生就是奋斗、奋斗、再奋斗,最后终于累死在皇位上。这样的人他是有理想的,活着就是为实现理想,和这样的人交往没有闲言碎语,家长里短,没有凡夫俗子的生活,所以这样的人很难有很多朋友,正所谓阳春白雪无人应,下里巴人众人欢,这正是雍正没有过多兄弟帮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图年羹尧

五、雍正性格暴躁,处事霸道,心狠手辣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是雍正皇帝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雍正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雍正在骨子里就是这样一个露道的人,只是在做亲王时还不敢完全暴露,不过从他处理的几件事已经能说明问题了。一是年羹尧从四川回京去了八王府,没有先进他家的门,让年羹尧一个四川总督在他的院子里跪了一下午,晚上还得给他洗脚。二是当他的管家泄密给八王爷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将管家杀了。后期当上皇上后,当初参与夺位与密谋的府上人员大部分都杀了。三是对亲儿子也能痛下杀手,为了让弘历顺利当上皇位,令大儿子自杀。四是滥杀大臣,以杀人解决政治问题。对年羹尧利用完后,让其自缢而死。电视剧里的邬思道先生(戴铎的化身)为雍正出的力最大,但最后也没有重用,而是流落到地方官府做幕僚。这其实是邬先生自保的方法,但雍正后期对邬先生也没有过什么恩赐。

象这样的人能够有什么朋友,再加上皇家兄弟同父异母,亲情本身就不深厚,为了夺得大位有几个甘心为人臣,自古皇家最无情,这句话充分体现在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这一大戏之中了。

综上所述,雍正在夺嫡过程中得不到众多宗室兄弟帮助就不难理解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