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历史七上期末试题
2020-12-11 | 阅:  转:  |  分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暑假期间,小明同学曾到某地旅游,并参观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据此判断,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

A.山西B.陕西

C.北京D.云南

2、元谋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第一手资料最主要的途径是()

A.神话传说B.考古发掘

C.史书记载D.学者推断

3、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丰功伟绩的黄帝B.自强不息的炎帝

C.高尚情操的大禹D.彪悍勇猛的蚩尤

4、商周时期是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下列出土文物中,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毛公鼎D.利簋

5、央视文物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有了×××,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指的是()

A.甲骨文B.金文

C.小篆D.隶书

6、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一共存在时间是()

A.211年B.210年

C.193年D.194年

7、《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描述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

C.春秋争霸D.中央集权制

8、《史记》:“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反映的是()

A.武王伐纣B.战国七雄

C.D.西周分封制

9、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与相关战争的搭配正确的是()

A.围魏救赵---------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C.草木皆兵---------巨鹿之战D.卧薪尝胆-----------赤壁之战

10、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是()



春秋战国时期 大科技:铁器牛耕

大变革: 大动荡:诸侯争霸 大思想:百家争鸣

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D.社会转型

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指()

A.项羽、刘邦起义B.“国人暴动”

C.陈胜、吴广起义D.牧野之战

12、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A.北庭都护府B.伊犁将军

C.宣政院D.西域都护

13、“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

C.东汉晚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D.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

14、道教和佛教都是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两个宗教。关于二者异同的表述正确的是()

A.道教是战国时期的老子创立的宗教B.道教一开始就得到了上层统治者扶持

C.两者都迎合了贫苦民众的精神需求D.东汉时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15、下面两幅地图呈现了我国古代东汉末期的两场著名战役,关于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一:官渡之战示意图图二:赤壁之战示意图

①图一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北方地区的完全统一

②图二战役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③两场战役均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④两场战役均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6、曹操在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中以“奸雄”形象出现,但历史上的他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杰出人物。他的“作为”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人才

②采用屯田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③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④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②

17、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下列有关这一时期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①政权更迭频繁②民族交融达到高潮

③国家政权统一④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8、2019年7月19日,为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届国医论坛在太铁广场召开。论坛邀请20多为中医名家齐聚一堂,探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方法和路径。在我国中医发展史上为中医药临床治疗作出开创贡献的人物是()

A.医圣张仲景B.神医华佗

C.D.神医扁鹊

19、下图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图三:制作蒸馍与烙饼图四:食用烧烤食品

A.江南开发B.政权并立

C.D.经济重心南移

20、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历史源远流长。若举办书法的历程展览,下列书法作品按出现先后的正确顺序是()



①宣示表(楷书)②熹平石经(隶书)③琅琊石刻(小篆)④兰亭集序(行书)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2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根据下面的提示信息,填写资料卡片①②处内容。(2分)





















(2)阅读表格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百家争鸣”的影响。(4分)

人物 派别 内容 ③ 法家 依法治国 孔子 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老子 道家 ⑤ (3)请任选两张邮票从历史角度进行解读。(4分)



都江堰云冈石窟贾思勰司马迁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制定恰当的政策有利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三: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1分)说说其措施及作用。(4分)

(2)客观评价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人物。(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的什么措施?(2分)该事件有何意义?(2分)

(4)说说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2分)

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两种房屋样式,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材料二: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

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3)汉武帝“铸”的是什么币?(1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还有那些措施?(1分)有何意义?(2分)



任务四:【拓展对外交流】

材料四:



图一图二

(4)图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图二中路线的开通有何进步意义?(2分)图二与图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任务五:【再议历史名人】

(5)有人认为汉武帝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也有人认为他是无道暴君,穷兵黩武。你认为我们在评价汉武帝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七上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CBABA6--10BBDBD11--15CDBCD16--20DBACB

二、简答题(共10分)

21.(1)①蔡伦;(1分)②7;(1分)

(2)③韩非;(1分)④儒家;(1分)

⑤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换。(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3)都江堰是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有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开凿于南北朝时期;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贾思勰,北朝著名农学家,撰写了《齐民要术》;这本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评分说明:任选两个邮票作出解读,一个2分,共4分。

22、(1)事件:商鞅变法(1分)

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作用:使秦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2)功: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郡县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统一岭南;派大将蒙恬被击匈奴,修筑长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过:实行“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罚。(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改鲜卑姓氏为汉姓(1分)

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4)相同点: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有统治者的大力支持;都增强了国力,促进了社会转型;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23、(1)图一:半坡人(1分)粟(1分)

图二:河姆渡人(1分)水稻(1分)

共同主题:原始农耕生活(1分)

(2)文景之治(1分)

措施: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勤俭治国。(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3)不同:《史记》中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宋书》中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供天下人使用。(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4)统治者的重视;制定恰当的政策;充足的劳动力;优越的自然条件。(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探究题

24、(1)问题: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统治。(2分)

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董仲舒(1分)

原因: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的儒学人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分)

(3)五铢钱(1分)

措施: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

(4)事件:张骞出使西域(1分)

进步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分)

(5)要把历史人物还原到历史情境中去评价;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评价人物,要看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东汉时,①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