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只适当孤独的猫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昨天的文章审查没通过,本来想白天重写一篇,可是懒了,发了个公告:文章没有通过,停一天。

有好多网友问我,你写了啥?

其实是原来说过的话题——传销。

为什么还要说传销呢?因为现在被骗入传销组织的多是90后的大学生,我习惯地把他们称做孩子,这些人骗孩子太可恨了。然后就想,如果我儿子大学毕业,敢让他一个人去应聘吗?

这种家长式的担心有些过头,可哪个家长不为孩子担心呢?

更多的网友问我,为什么没通过?

这个我也不知道,腾讯的审查制度很严,主要是查关键字。至于查哪些关键字不能公开,因为一公开大家会想办法绕过去。

审查是必要的,无论是网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不能乱说——谣言惑众。

以往还真没有没通过的现象,发出去被封的倒是有几次。总体看审查变严了。

昨天没发成,还有一个大背景。

昨天,中国网信网发布消息,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三家社交平台因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被立案调查。

对此,三家公司均作出回应。腾讯表示,微信坚决打击通过群聊、公众号等传播违法信息,在功能上设置了投诉入口进行整治;新浪微博发表声明,微博将通过产品、技术和运营的持续创新,打击不良内容;百度贴吧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大审核力度。

严格监管是对的,但技术上存在很大问题。无论是网信办,还是这三大公司都花了很大的力气,但如何有效地监管用户几亿的社交媒体平台还是没有好办法,显得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昨天,一个写公号的朋友很气愤地和我说他的也没发出去。他是一个公职人员,做的是官方的公号,发不了等于今天的工作没完成。

生活当中会有很多麻烦,遇到了正确面对就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事不能干。

世上没有一条河是直的,因为总会遇到阻挡,顺其自然就好了。

有人问,做公号的目的不就是给别人看吗?要不然做它干什么?

当然给别人看是一个目的,其实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自说自话。我每天写一遍,讲一遍也就满足了。

想把所有的话说给别人听是不可能,能说给自己听也不错。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随时可以学习到想学的东西,学习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充实。

我也是差不多把每天学习的东西写成了公号文章,我儿子说,你公号别叫老杨品谈了,品谈有点吹牛的感觉,叫老杨学习笔记更好。

这个名字还真不错,很谦卑,我身上是少了很多谦卑。

接受我儿子的意见,从明天开始“老杨品谈”更名为“老杨学习笔记”。

今天就聊一个学来的东西。

人格修习的目标,是成长为一只适当孤独的猫。

这个观点是罗胖子说出来的,他是从熊逸那儿学来的。

熊逸这个人的真实身份没人知道,被称为思想隐士。

熊逸是笔名,好像是北大毕业,应该是学哲学的。著有《春秋大义》、《孟子他说》、《周易江湖》等,其《春秋大义》被普遍认为是专业功力与通俗笔法的完美结合,一扫网络写史通俗有余而深度不足的一贯弊端。

做一只适当孤独的猫是个不错的选择。

罗胖子是这样讲这个问题的:

他先提了个问题,为什么狗和人那么亲近,而猫对人爱答不理?

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狗很早就被人类驯化,那个时候食物少,所以狗得跟人类紧密相伴才能存活。而猫呢,是在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才被驯化的,食物相对充足,所以猫就没那么忠诚。

第二种解释是说,狗和猫的安全感的来源不一样。狗是社交动物,它的安全感建立在和人的联系上,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主人在一起。而猫是领地动物,它的安全感建立在地盘意识上,重要的是对环境的熟悉,而不是人。

熊逸讲过一句话:“所有人格修习的目标,都是从一只必须和人亲近的狗,成长为一只可以适当孤独的猫。”

从狗到猫,就意味着你的人格不再依赖于关系,而且还有了自己的领地。

他讲的观点并不一定都正确,但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

这块领地应该是心里的,是对自己底线的把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