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到了的“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过年寺庙比任何地方都热闹?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和我儿子去店里,街上一片冷清。

商铺的卷帘门都无情地耷拉着脸,一幅受了虐待的样子;红绿灯很不情愿眨着眼睛,三心二意地左顾右盼,仿佛丢了东西。

路上我问儿子。

我问,你说,今天,哪儿的人最多?

儿子说,哪里的人都不多,都在家过年呢!

我说,不对,今天有个地方人满为患。

他说,哪里呢?

我说,寺庙。

1

珠海有两座有名的寺,一座是普陀寺,另一座是金台寺。

珠海普陀寺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山下,最早是清代的一处佛教禅院,叫怀庵古寺,原是供奉观音的道场。2000年3月,经省民宗委和市宗教局的批准,开始规划扩建,命名为普陀寺。

珠海普陀寺

珠海普陀寺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古刹为原型顺着山势一比一兴建而成。

珠海比较喜欢克隆其他地方的景观,普陀寺算是一个,另外一处是圆明新园。

珠海圆明新园西洋景区

中国的普陀寺很多,最著名的是厦门南普陀寺。

珠海金台寺位于珠海市斗门区黄扬山脚下,现在的金台寺是1992年选址重建的,原址位于黄杨山第二峰中腰,是从现的位置再向山上的深处走。

与珠海的普陀寺相比,金台寺比较有故事,而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联。

南宋末年,蒙古人入主中原,南宋小朝廷从杭州一路南逃,逃到泉州之后下了海。南宋第八位皇帝宋端宗10岁的赵昰在大风大浪中掉到海里,又目睹一直保护自己的亲密大臣江万载为救自己被狂风海浪吞没,惊病交加而亡。

南宋众臣及家眷20多万人继续南逃到了广东新会,在新会陆秀夫、张世杰、江万载之子江钲立7岁赵昺为帝,改年号为“祥兴”,定都现新会城南的崖山。

这个时候文天祥正在海丰与元军作战,说是元军,其实都是汉人,元军统帅张弘范就是保定人。文天祥战败被俘,张弘范统帅水陆元军直趋崖山。文天祥被押在水路军中,才有了那首著名的诗《过零丁洋》。把文天祥押到崖山的目的是劝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投降。

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之后,对南宋军民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双方在1279年2月6日展开决战,3月9日海战结束,宋军大败。

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也相继跳海,南宋灭亡。

崖山海战之处离现在金台寺所在地黄杨山只有15公里。

大将张世杰率领余部突围,在南海遇上狂风舟覆人亡,其遗体漂流至黄杨山下,被村民安葬于黄杨山北麓。遗臣承节侍郎赵时从、大理寺丞龚行卿、翰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避元兵追杀而筑茅草屋隐居于黄杨山第二峰山腰,取名“金台精舍”。

赵时从等人在此会聚贤士,以读书吟句为名,密谋抗元为实。但时过境迁,赵氏后人将“金台精舍”改名为“金台寺”作为出家人修行办道的场所。

清乾隆年间扩建成三进殿堂,中座为大雄宝殿、东厢供奉南宋三遗臣像,后座为二层的魁星阁。山门刻联:“金身永在,台镜常明”。

建国以后,各种运动和水利工程让金台寺受到极大的破坏,1958年大跃进期间拆掉主体建筑物,1981年兴建发电站时原金台寺彻底被毁,现在只留下了断壁残垣。

 水库尽头人那座小庙

改革开放后百废俱兴,人民政府开始保护合法宗教场所。90年代初,修复金台寺工程启动。因旧址易被水淹且交通不便,1992年选新址于黄杨山南麓的105.3米“将军卸甲”处重建金台寺,此地风景秀美,前眺崖门海口,后枕黄杨主峰。

1994年10月建成39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还建成了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鼓楼、僧房、客房、齐堂以及登山石阶、环山公路等配套建筑设施约7000多平方米。

金台寺全景

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2

珠海特区报报道,除夕之夜到大年初一,前后有超过5000辆车涌入金台寺。大年初一上午8时,交通高峰来临,金台寺礼佛的车辆从粤A排到粤Z,至上午10时,已经在机场高速绵延数公里。

这就辛苦了斗门区的交警,连个像样的年也过不上。

珠海金台寺去人还不算多,也就一万多人,出动的警力也就几十名。

有报道,大年初一,武汉归元寺有27.6万游客入寺。动用警察、辅警、消防官兵、保安、社区群干等保卫力量1700余人次。

法制晚报报道,杭州灵隐寺初一零点约万名香客入寺,民警冒雨执勤疏导。

为什么过年不在家好好过,要去寺庙受挤呢?是这些人都信佛吗?

当然,这里面有信徒,但大部分人是为了烧头香。

烧头香是中国民间信俗,在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到寺庙上香。大年初一,许多人竞相赶早,争着到庙里上第一柱香,认为这样可带来好运。

烧头香中又以除夕之夜抢烧新年头香为贵,也叫拔得头筹。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不然,中国人只不过有把所有信仰都转化为祈福或求财的能力。以烧头香最为典型。

烧头香最牛的地方还真不是各地的名寺古刹,而是故宫当中的雍和宫。

常言道“佛门乃清净之地”,藏传佛教喇嘛庙——雍和宫,却是北京这座大都市里大年三十到初一最喧嚣的地方。彻夜排队、摩肩接踵,最后形成一片血海。

有人说头炷香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在皇宫的做法,最早兴起是在东岳庙,后来广泛流传。

反正慈禧的作用就是为近代史背锅的,多一个骂名也无所谓。

近年来,“抢头香”这一现象日益火爆,大年三十彻夜排队的现象已是常态。

3 

雍和宫主持胡雪峰说:“抢烧头炷香是一个误区,烧不烧头炷香,与虔诚与否没有关系,也不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福报,如果相信烧了头炷香就有更多福气,就是与佛做交易,不是信佛。”

其实,胡雪峰把这个问题看复杂了,人们只是为了祈福。换成现代的说法是对美好生活向往,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今年过年各地的表现普通都很冷清,这与红火的烧头香活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看来,我们还没有找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际之路。

也许烧香的人心愿各不相同,但祈福的心愿是一致的。而把赐福的权力交给寺庙却是对现实社会的反讽。

从传统来看,这种做法也符合常理。福字的一边是“示”,代表祭祀;另一边是“畐”,是一口田。据说在甲骨文里,畐是酒坛的形状,也是祭祀用具。祭祀自古就是祈福的的中心活动。

对于福字也可以有一个更现实的解释,“示”代表祈祷,“畐”代表祈祷的心愿——一口田。一口田,既是生民的自然权利,也是长治久安的社会制度安排。

一口田不拘泥于实际的田,它是每个人的事业,再低一点说就是就业。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有个职业能养家糊口,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也就满足了。

烧头香,只不过是人们对这一简单心愿的表达。

每个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权力,就像每个人都有去烧头香的权力一样。

今天初六了,大部人开始离乡,年前的返乡大军也好,现在开始出现的离乡大军也好,流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

解决好就业,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佛当然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体应该是政府。

4

过完年开始离家的人写下了很多感人的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走的时候,上初一的弟弟偷偷塞给我一百块钱,告诉我省着点花。

妈妈给我煮了十个鸡蛋,从车窗递给我,那鸡蛋的温度暖暖的。

站在安检口低头等待的时候,发现站在旁边的爸正在偷拍我,不敢动,悄悄地等他拍完。

离开前,爸爸递了一支烟给我,我很尴尬,没接。爸爸说拿着吧,我早知道你会抽烟了。父女俩站在火车站前高高的台阶上,看着家乡的灯火阑珊,共度了一根烟的时光。

我进站后,火车马上来了,妈妈发来一个小视频:爸爸、外公和我隔着一列火车车厢,两个上了岁数的大男人踮着脚尖,试着看车厢那面的我,一踮、一踮……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