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与明星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1

今天,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气象泰斗曾庆存获201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含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160项。

还有10名外籍科学家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我本来想数一下参与的人数有多少,结果发现数不过来,最少有上千人。

2

一个国家对科学的态度,对待科技人才的态度,是这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方面的态度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二是对科技人才的尊重;三是对科研成果的尊重。

在第一点上,我们比较欠缺,这才造成了伪科学,甚至是谬误横行于市。

第二点,我们做得一般般,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尊重人,以为给予荣誉和奖赏就是尊重。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对大学、科研机构的行政化领导,这是对科技人才最大的不尊重,领导啥都说了算,想搞出点科研成果比登天还难。

第三点我们做得比较好,科研成果不管是谁的,我们转化为技术、转变成产品推入市场的能力都非常强。这里不但有行政方面的大力支持、资本的推动,还有对利润渴望的勇往直前。在这一点上,我们非常了不起,特别是市场化的能力哪个国家也比不了,这是真事。

3

今天,评比结果一出来,两大官宣都在微信公众号里抢先报道。

新华社报道的题目是《他们才是最该追的星!

人民日报报道的题目是《他们才应该是今天的顶流!

追星这个词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星都是港台的,追星的又都是青年人,当时的成年人看这些年轻人就是傻子,后来叫追星族,追星族这个词是略带贬义的,到了互联网时代叫粉丝,移动互联网时代把追星族的贬义直接表达了出来,叫脑残粉。

去年,第三方中立营销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精硕科技)联合微博社会化营销研究院,特别发布《粉丝经济4.0时代白皮书》。“粉丝”,作为社交互联网时代具有鲜明烙印的群体,既是一个人群的标签,也是一个时代特征。“粉丝经济”,作为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随着粉丝群体的变化不断更替,粉丝的购买力与造势力,也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特点。

白皮书把粉丝经济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粉丝经济1.0。

粉丝对偶像单向追随,几乎没有话语权,粉丝跟着偶像疯跑。这个时代从古代一直到上世纪末,也就是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

第二阶段,粉丝经济2.0。

粉丝与偶像双向互动,粉丝与偶像的话语权逐步平等,粉丝开始有自己的要求,偶像开始考虑满足粉丝的要求。这个阶段是本世纪初的前十年。

第三阶段,粉丝经济3.0。

粉丝群体达到一定规模,能通过网络平台组织起来之后,产生了追随式的消费意愿,粉丝购买力成为粉丝营销的重要营销因素之一,粉丝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开始在一定成本左右偶像的行为。这个阶段是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到4G时代之前。

第四阶段,粉丝经济4.0。

这个阶段从4G时代到现在。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连接从追随式进化到了养成式,成为了习惯。粉丝的话语权远远超过了偶像,偶像的所以行为都要受控于粉丝的意愿,粉丝甚至对偶像的行为具有了决策权,粉丝经济达到顶峰。

4

看到了从追星到粉丝经济4.0的发展过程,我们能拿科学家当星来追吗?

显然不能。

科学家的工作是艰苦而乏味的,并且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无法成了普通人追逐的对象。小孩子不懂事的时候都说要当科学家,长大后都不干了。一是门槛太高,二是太没意思。

再说,科学家本身也不应该有成为明星的想法,成天为粉丝服务的科学家还叫科学家吗?所有把科学家塑造成明星的作法都是对科学家的贬低。

2004年11月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

这就是科学的精神。如果你问赵本山这三个问题,他一定能讲出三段子,一定不会说不知道。

明星的用途是给人们带着眼前的快乐,让人们活在自我满足之中。科学家的任务是为人类找到前行方向上的灯塔,至于能发生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不同的社会分工,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完成不同的社会责任。

当粉丝经济发展到4.0时代之后,除了粉丝的购买力能直接产生价值之外,产生的流量本身就是价值,最简单的就是广告效应。

这就出现了这两年的另一个网络流行词叫顶流,也就是人民日报报道的题目《他们(科学家)才应该是今天的顶流!》中的顶流。由流量明星带动的粉丝经济已进入数据为王时代,也就是谁能把流量顶上去,谁就是王者。

这时候的顶流者不一定是明星、名人,也可能是普通人或流浪汉,甚至是宠物。无论怎么说,科学家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有可能有人会说我是鸡蛋里挑骨头,我还真没那个意思。只是官宣不应该有这样的引导,科学既然追求的是严谨,那就不应该有模糊的概念。同时,这两个报道也有标题党的意思。

中国人当中不缺乏科学家的头脑,缺少的是科学家精神,这才会出现用科学家迎合大众的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