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局面、局限和格局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1

昨天的文章看不到了,提示是“经用户投诉”违规。“用户投诉”是幌子,这是个普删的结果。就是在一定的特定时期,相关的内容都删除。当然,有的公众号不在审查之列。

昨天我聊了人的历史局限性,想展开谈局限,但因为跑题儿跑太远了,没说。

今天,我们聊聊人生的三局,即:局面、局限和格局。

这三个局看了很空洞,其实是有实际内容的,对于汉语中的词可以直接从字面理解。

经常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局,你生下来就入局,不想玩也得玩。除非你自我结局,那就是自杀。

入局之后,我们先面对的就是局面,就是这个局当下的面目。

生下来,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面对的局面是出于本能的生存问题——吃奶。

这个局面,我们用本能的哭去面对,小孩哭就是主动地面对局面。当局面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没有第二选择,只有面对。

然而,局面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面儿,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常说,国际时局千变万化。这里的时局就是当下的局面,每种局面都只能面对,无法逃避。

面对是一种态度,并不一定有固定的做法,只是在变化万千的局面中等待机会。

2

当然,我们的一生之中每时每刻都在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局面是预定好的步骤,比如上学、升学、考学、就业、结婚、生子、退休、养老、死去。

如果你把这些固定的局面用一张张玻璃片架构起来,在每一片玻璃上标明内容,那就是一个透明的人生。

不过有很多局面我们无法预设,大到健康出问题,不能正常走完人生,早早就掉了;小到早上出门突然下大雨,可你没带伞,淋成了落汤鸡,一天都很沮丧。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这样不确定的局面中奔忙。

那么,我们怎么面对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不同局面呢?

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去扛,简单地讲叫挺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小时候就想当飞行员,终于有一天他当上了飞行员。但是他第一次飞行,飞机就出事了。好在他能够跳伞,但是降落伞坏了,打不开。突然,他看见了在正下方的地上有一个很高的干草垛。但是,再往下掉他又发现干草垛上有一个铁叉子。不过他很幸运,他掉到了干草垛上,没有落到那个铁叉子上。

这虽然是一个偶发事件,飞机出事是在飞行员的预料之中的,但是,降落伞打不开的局面一定是没想到的,接着就是干草垛的出现、铁叉子的出现,所有不确定的局面都出现了。如果飞行员挺不住,吓也吓死,最后他没落到铁叉子上,这也没法预料。

这是一个自由落体运动,他什么也干不了,只有被动地等待,而被动地等待是我们面对局面的常用方式,但被动地等待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时刻告诫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局面,要冷静。

3

我前面说,用一张张玻璃片架构起来,在每一片玻璃上标明内容,那就是一个透明的人生。

那么一张张玻璃片按时间顺序怎么排列呢?是把生下来放下面,一点点长大,到最上面的死呢?还是把生下来放最上面,一点点长大往下排,最下面的死亡呢?

显然,死在最下面是最合理的。

但是,我们往往太在乎成就感给我们带来的虚荣,哪怕从吃奶到上学这段和我们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也喜欢把它当成就一点点地往上堆。

这样形成的结果就是,我们自己宠着自己,我们喜欢仰视自己的人生。仰视是从下往上看,总保持这种姿势是很累的,等到了要接近最在上层的时候,突然感叹人生苦短,好没意思。

但如果你能从上看往下看,那就完全不一样。

人生就是一场自由落体运动,并不是从无有再到无的过程,而只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在这个自由落体运动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什么都干不了,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然后再面对一个又一个迎面而来的新局面,落到哪一步,也许都有幸运的事情发生。

从上往下看就是俯视,不会那么累,并且把死定义最下层的终结,我们也能更容易接受这样一个结局。

4

俯视有的时候可以是旁观者的视角,我们更能冷静地观察自己的人生,也许会给你带一份意想不到的洒脱。

因为你看到的不是自我仰视的一步步升高,然后是所有玻璃的碎片,而是清楚地看到每一步下落都是离最终目标近一点,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根本就没有回头的机会,第一步都要小心地去面对,直到走完全程,能走完全程就是成就。

我原来喜欢一句王维的诗——坐看云起时。

其实我最早不明白王维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啥意思,就是喜欢。就和喜欢一个姑娘一样,有的时候没什么道理。后来,我用云起时给别人的公司、商品都起过名,多数人没用,记得好像一个朋友用这个名注册了一个商贸公司。

坐看云起时就是一个俯视的视角,当你把自己的人生都置身其外的时候,你才能不被云雾遮住眼睛。

那么,这叫什么呢?

这就是突破格局。

我们的人生都是被各种条件限定的,这些条件不分好坏,都是这个局里的格子,都能起到限制的作用,也就是局限下的格局。

这些格子有能看得到的物质条件,最现实的限定条件就是财富和地位,也有看不见的非物质的条件,比如来自性格的,来自身体的,来自特定历史条件的。

来自特定历史条件的就是历史局限,我们每一个人都跳不出这个格子,这也就注定了每个人都有他的历史局限性。

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一个被限定的、有局限的格局里做动态局面下的自由落体运动,我们的现实生活无法逃出这个局限,每天都有柴米油盐、接老婆、送孩子的小格子框着。

能逃出去的只有精神,傻了吧叽地坐在山顶看云起时,这时,你就突破了原有格局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这才看明白一切。

仰视是一种奴才视角,也就是说,你认为你能战胜一切,这就是你的自大和傲慢,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不一样。而自大和傲慢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奴役。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长恨歌》里说,一个女人的美丽先是自己把自己骗了,然后所有男人都来骗你。最后不是男人们奴役了这个女人,而是因为美丽而自负,最后自己奴役了自己。

而俯视是上帝视角,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是不能用正确来容易上帝的,上帝视角就是直视不同局面,看到底儿是死亡。

4

法国作家加谬有部著名的小说叫《局外人》,加谬通过小说主人公个人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加谬正是通过小说中人物在社会中的荒诞表现,来反抗现代社会的种种格局,以达到突破局限、做一个独立个人的目的。

加谬的《局外人》用的就是上帝视角,上帝视角就是一个独立个人的视角,只有这样,你才能突破局限,无限扩大自己的格局。

加谬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三年后,1960年1月2号,在一个出版商家度过了新年。他买好车票,准备带着妻女乘火车从普罗旺斯的一个小镇上返回巴黎,但在出版商朋友的劝说下坐朋友的汽车回巴黎。1月4号汽车在国道上撞到了一棵树,加缪坐在乘客座位上,没有系安全带,当场死亡,年仅46岁,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二年轻的作家。这也是这个局外人无法预想的结局。

啰嗦了这么多,我想说有只有三点:

一、我们无法跳出局限,这是设定好的,比如家庭出身,没办法去抱怨。

二、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的局面,我们正确的姿势是冷静地正视,因为根本没有地方躲藏。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最好是什么都不做,等待下一个幸运的局面到来,你相信一定会来,这就是信心,但你要看紧,而不是意想天开地闭着眼睛做梦。

三、争取能俯视生死,以个人的视角看自己的人生,别听别人评三说四或扎堆起哄,别把所得看得太重要。最好能以旁观者的姿势看自己有多无知和荒唐。如果你看到了,你就成功了一半,然后别让无知和荒唐重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