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情

 ekylin 2020-12-11

01

暴脾气的克星

最近老杨在家打了不少工作电话。

他急脾气,脾气上来吹胡子瞪眼的,我看着都凶。

所以电话里,经常听到他说着说着就开始上头,急得满屋子乱窜。

 

唯独有一个老哥,听声音属于理工科的技术宅兼花样美少年那种,说话温柔,缓和,冷静,像叮叮叮弹钢琴,永远有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

 

老杨跟这位老哥通话时,语速都会被影响放慢,音量也小了,也不上头了。

那天两人叨叨了一个小时,讨论一些听起来很紧急又难缠的问题,然而老杨也是从始至终情绪稳定,最后还能笑着自嘲。

 

回想起来,我经常嫌老杨暴脾气,其实都是我自己开始着急,然后他就音量加高,然后我俩一山更比一山高,最后我怒了你怎么这么急!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他的小火焰里,有我丢的小火柴。

这位淡定哥,就是我近期的学习对象了。

 

果然,任何一段关系的互动方式,都有自己50%的贡献。

 

 

 02

你不吃饭,我就饿着

 

今天老杨早上8点就要出门。

他工作辛苦,我想让他吃了早餐再出门,于是就更早起床,做了早餐。

(平日他出门晚,所以我们经常起床晚,不吃早餐)。

 

等他吧唧吧唧吃完了,出门了,我也为自己吃了顿早餐而开心。(养生爱好者,感觉每个细胞都变得健康了)

 

但回想一下,如果不是想照顾他,只为了我自己,我是很懒得这么早起床给自己做早餐的。

同时,我也经常叨叨他,都是他不肯起床,连累我吃不上早餐。

 

这么看来,照顾他的时候我就充满动力,照顾自己的时候我就偷懒。

我没吃上早餐又关他屁事呢?

 

总结:

那些优先满足别人需求的人,和那些经常抱怨别人的人,往往是同一批人。

因为内在对自己的亏欠已经太多了。

 

       

 03

上帝把房顶掀了

下午突然有点胃痛。

 

我曾有过长期胃胀的经验,(已治愈很多)。因此我充分知道我可以采取什么行动,让它舒服一点,别那么疼。

 

但很恐怖的是

在发现它痛的那个瞬间,我前几个冒出的念头分别是“忍一会吧”“也许过一会就好了”“还好,没有上次那么疼”。

我本能的想忍受这习惯性的痛苦,哪怕改变的方法就在眼前。

 

想想,如果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过的症状出现,我一定会马上问朋友,查百度,吃点药……最起码会喝杯热水或者休息会,而不是像此刻生忍着,假装无事发生。

 

我什么都没做!不是因为不痛,竟然是因为我习惯这痛……

 

我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哪怕不开心不快乐甚至很痛苦,就是不行动。他们的想法跟我一样,“忍一会吧”“也许过段时间就变好了”“还好,事情还没更糟”。

 

我习惯了我的胃痛,如同他们习惯了各自的痛苦。

痛苦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一旦开始习惯痛苦,那别说上帝给你开扇窗,就算给你把房顶掀了,你都看不到头上的光。

 

(后来想了更多。这些习惯痛苦的人,他们最初一定也做过很多努力和尝试,只是都没用,后来才开始麻木,习惯,心灰意冷。

就像我胃胀了很久,试过很多方法,也是最近几个月被推荐了靠谱的医师才好转很多,感受到正常的胃有多快乐。

请你们别放弃,只是以前的方法没有用而已。)

 

 

 04

爱你就是冷眼旁观

我在厨房做饭,老杨给家里大门换锁。我俩分工合作。

 

做饭途中,我就去围观老杨工作。正好看到拆旧锁的时候,有个锁芯拆不下来。我就跟老杨说,搞不定可以问下淘宝客服。他没回话。

 

然后过了几分钟我又去围观,发现,哎,还是没拆下来。

于是我就打开手机淘宝的店铺客服,强行递给老杨,说“你问下客服啊”。

 

递完手机,我就意识到我干了件特别蠢的事。

 

之前在我的《亲密关系通关指南》课程里有过分享:

男人很享受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男人来说,需要别人帮助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所以他们实在自己搞不定了,才会求助。

偏偏女人呢,又很喜欢自作主张的帮助男人。

女人是好心,但相比女人冒昧的帮助,其实男人更希望女人信任他

 

于是我就啥都不管了,灰溜溜的回到厨房,继续专心做我的饭。

过了一会就听到老杨喊我,说拆下来了。

哇塞老公好厉害!

 

后来我拿回来手机,偷偷看了眼,发现他果然没去问客服,自己琢磨来着。

 

 

 05

神清气爽的一次按摩

 

 

 

连续几天晚睡,头疼去按摩。

师傅帮我按了一个小时脖子和脑袋。按完出来,还是疼。

想起来去年在宁波出差,也是因为头疼去按摩。师傅却花了大力气帮我按背部和锁骨上方的某些穴位。(可惜我记不清是哪里了)。

当时我好奇,师傅笑,说这里才是根源。

 

我经常因为头疼去按摩。唯独那次,那效果,至今回想起来,那个神清气爽,立竿见影,按完我差点飞起来。

也唯独那次,师傅的按摩重点不是头和脖子。

 

心灵疗愈和身体疗愈真的很像。

种种问题,无论是“自我调节”,“两性关系”,“亲子”抑或是“情绪”,究其根源,往往在原生家庭这里

所以想成为一个好的心灵导师,也务必要在原生家庭层面有很深的经验积累。不然,就只能像今天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效果有没有?还是有的,按按总比不按强。

只是做不到那日的“哇塞好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