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学英语叩开巴别塔之门窥见更大的世界(在扇贝打卡5年)

 山峰云绕 2020-12-11

https://m.toutiao.com/is/J4EmSRA/ 

   (在扇贝打卡5年)

年届50,他已经在扇贝打卡5年,2046天,单词量达到13000+,托福考了93分。曾经因为英语不好,在国外餐厅闹过笑话,如今已和妻子去过十几个国家自由行,应付自如。

扇贝用户@兮扬 说,生命应该是三维乃至四维的存在,生命长度有限,但学习让他有机会去扩展它的宽度,增加它的厚度。人生苦短,唯学习不可辜负。

没吃上龙虾,是吃了英语不好的亏

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这当然是一句非常有意义的心灵鸡汤。但是,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我却始终倔强地认为,我的生命应该是三维乃至四维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只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存在,应该还有厚度。

我今年已经50岁了。我们那个年代,从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而且是纯粹的应试教育和“哑巴英语”。高考我考上了东南大学,但过了四六级之后,就再也没碰过英语。尤其是当我进入机关单位后,工作内容与英语完全不相干,我便笃定地认为,今生我将再也无缘英语。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的生命在长度这个维度上,已经明明白白地画上了一条规律而工整的正弦曲线,家—单位—家,上班—加班—下班。而每逢休假,我会选择出去旅行,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体会一段不同的生活。在我而言,这是难得的拓宽生命宽度与厚度的机会。最初也会报旅行团出国旅游,但美其名曰“出国”,其实和到厦门、北京、海南没什么区别,跟着导游,吃着中餐,说着中文,在一个个景点前打卡、拍照。生命的宽度是增加了,只不过还是如同一条在莫比乌斯带上低头逡巡的小虫,始终在一个二维世界里面徜徉。直至有一天,因为英语的缘故,我抬起了头,看到并开始了对二维之外世界的探索。

那是2015年,为庆祝有惊无险地经历了七年之痒,我和妻子决定去老挝旅行,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自由行。妻子是学俄语出身,于是我被迫翻出了多年前大学六级的底子。最初那几天还能够勉强应付。但是到达万象之后,语言障碍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糟糕的体验。

按照计划,我们将在万象住上两晚,尽情享受法式殖民地的浪漫。当然,一顿丰盛的晚餐是必不可少的,我也成功预定了附近一家非常有名的餐厅,整整一个下午我都沉浸在妻子欣赏的眼神以及言过其实的表扬中。晚上6点,我们背着相机风尘仆仆地从万象的凯旋门赶到餐厅。当我结结巴巴地用蹩脚的英语告诉门口迎宾员我们的预定后,却被他一口拒绝。经过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冷落和交涉,我才终于搞明白,这家餐厅必须着正装才能进入。于是,我毅然决定放弃这家餐厅。

经过七拐八绕和反复的比较磋商,我们这一对中年夫妇终于在一家印度餐厅里面坐定。这时候,一个新问题又让我尴尬起来——点菜。尤其是当妻子一定以及肯定地声称,如果今天吃不到龙虾和印度飞饼,就和我没完。而在我极有限的单词表里面,有“shrimp”,有“prawn”,却没有“lobster”,有“pie”,有“biscuit”,却没有“Naan bread”,更别说,当地菜单上只印了一个“Chapati”。虽然“flying pie”解决了飞饼的问题,但一盘满是咖喱的shrimp却始终替代不了lobster。妻子在用飞饼蘸着咖喱吃完了最后一只基围虾之后,抹抹嘴愤懑地夺门而出,只剩我在风中凌乱。回国之后,我便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英语,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出国旅行能点到自己想吃的菜。

重拾英语,我在扇贝这5年

回来后,我在单位英语专业出身同事的推荐下,下载了扇贝单词,从45岁到如今50岁,5年多来打卡基本一天不落。

最初,我只用扇贝单词。俗话说人生读书识字始,学英语也是一样,背单词是第一步。记得当时选的第一本单词书是托福核心词汇。结果大部分单词都不认识,学起来很痛苦,没多久,我就乖乖选择了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老老实实从abandon开始吧。事实证明,如果你想学好一门语言,真的一天也不能松懈。英语丢了这么些年,即便是背四级词汇,一开始的效果也并不好,往往是今天背了,明后天就忘,只能一遍遍地复习。虽然这个阶段很痛苦,但这是每一个学习者的必经之路,只有单词量提高了,才能逐步达到句子、段落和语篇的水平。

我最初设定每天的任务量是100个单词,后来觉得多,又减少到50个,30个,习惯了之后,再慢慢提升,现在每天稳定学习60个左右。这样的数量对于上班族而言,只要能挤出时间就可以完成,关键是,能记得住啊。

大约一年左右,我的单词量从2500上升到了12000左右,阅读四六级水平的文章就挺流畅了,China Daily能看懂九成左右。但听力和口语依然还是很差,和外国人交流最多撑十分钟,之后就进入“yes yes”的倾听阶段,或者“sorry pardon”的尴尬阶段。于是我就又分别下载了扇贝听力和扇贝阅读。

听力素材的难度很重要,如果太难了,如同听天书,打击积极性,如果太简单,一听就懂,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所以,我根据自己的水平,一般每天选择一篇ESLPod来泛听,每篇20分钟左右,涉及日常生活的很多情境,很适合了解英语国家的习惯用语和地道表达。另外还会做一篇精听,一般我会选择科技类内容,先听一遍,然后再做听写和跟读。你想,自己会说了,听起来也就不陌生了。最近我开通了扇贝大会员,它最吸引我的点就是听力能够使用跟读和复述模式,做完精听直接切换跟读练习,还可以根据打分不断纠音。反复“磨耳朵”“练跟读”,这对提升听力和口语水平而言是事半功倍的。至今我已经听完了999篇专辑,共计8204分钟。

除了练听力之外,有空我也会看美剧,记得我看的第一部美剧是《成长的烦恼》,很老的一部片子,最早是在电视上看的译制版,后来就买了成套的光碟,自己在家用VCD看。《老友记》《欲望都市》《生活大爆炸》也是我一刷再刷的。看剧时,我会有意识地不去看字幕,目前语速适中的英美剧不看字幕可以听懂70%到80%,看CGTN上的各类节目基本上没压力了

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在扇贝阅读上一般只是每天看2篇短文,但是这2篇一定会精读,先自己看一遍,再从头到尾听一遍,然后跟读一遍,最后再把生词记忆一遍,这样才能达到效果,而不是泛泛看过就完。

后来,我渐渐发现,在读短文和练听力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熟悉的单词加入生词本,再回到语境中去记忆和巩固,这样背单词的效果更好。这样一来,虽然我现在基本上不死背单词了,但是词汇量却一直保持,而且略有增长,最近一次测了有13000多。

怎么说呢?坚持肯定是能得到提高的。最近我自学考了一次托福,93分,不算高,但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和心力,认认真真背完了核心词汇,然后就是刷真题。英语学习对我的工作也有所助益。原本我以为工作上不会用到英语了,但这几年凭着对英语的爱好和能力的提升,我得到了参与翻译一些国家法律法规的机会,对英语在专业领域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先后参加了一些国际研讨。因为工作的原因,就不详细说了。

学习,增加生命的厚度

这五年来,我和妻子先后去了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自驾游,都能应付自如,也能为妻子做一个合格的“翻译”了。因为语言上更自信了,我也愿意多和当地人、其他旅客交谈,交了很多朋友,而且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马来西亚亚庇,我们在青年旅社中结识了一位来自德国的少年,他对当地很熟悉。原本我们打算去沙滩上看日落,和他一番交流后,他热情地建议我们去亚庇城外可可山上的卡希萨扬度假村,于是我们在山林间惬意地欣赏了整部海上落日“大戏”。

在纽约的游船码头外,我们通过当地人的介绍,没有花钱上自由女神岛,而是转道乘坐Staten Island Ferry渡轮,在那个当地人日常往来的小渡口,从自由女神像旁边完美路过,来了一次免费自由女神像观光。

如今,当我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不仅仅是看看当地的风土,还能坐在咖啡馆里和当地的老人聊聊那里的人情和传统,甚至到市场上和摊主讨价还价,了解与我所来之地、所生之处不同的生活。

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中级汉语教师资格证,虽然现在还没有教学实践,但是相信等我退休以后,我就可以去一边教书,一边游历了。而对于学英语,虽然打卡之初抱着很强的目的性,但如今已变成了我的日常习惯,再忙也总能匀出一隅属于自己的时光,静下心来背背单词读读文章,每天有所输入,心里才觉得踏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据说庄子他老人家其实在后面还补了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却不这么觉得。虽说英语学习道阻且长、无涯无尽,但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它让我叩开了那扇巴别塔之门,窥见了门内更广阔、更博大的世界,创造出了许多值得保留的回忆。

更重要的是,这份坚持让我明白,学英语——或者更进一步说——“学习”是一件随时可以开始、且并非纯粹功利的事情,它的美妙之处在于总能够为你开辟那些你不曾预想过的可能性,于我而言,那些铅字最终化作了能用双眼饱览的风景、能凭脚步丈量的土地,于大家而言,它或许会以其它形式不期而至。无论你是二八年华,还是鸡皮鹤发,只要开始学习,坚持学习,总会学有所得,当未来的某一天,世界的瑰丽以一种全新而未知的面貌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所感受到的那种惊喜是无可比拟也无可替代的。这是一种至高的生命体验,人生的快乐和丰沛莫不来源于此:以有涯的生命长度追随无涯的生命厚度,我觉得我做到了,并感到很幸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