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秘方:血管栓塞圣方消栓通脉汤

 图书 馆员 2020-12-12

名医秘方:血管栓塞圣方消栓通脉汤 

 

百脉通涤汤(散)真传秘方
一.秘方组成:
当归 赤芍 五灵脂 元胡 木香 乌药 枳壳 甘草各10克 车前籽壳12克 桃仁 红花 川芎 皂角刺 石见穿 香附子 没药 川军 三棱各6克。
二.服用方法:
水煎服,日一次,早晚各一次,空腹服用为佳。重症患者日服二剂,每剂作4次服用。连服2—3天后,隔日一剂,饭前半小时服用为宜。亦可制成蜜丸或胶囊服用,每次服5—10克,日三次,(凡服用丸或散剂,均先要服用汤剂3—5剂,在服用丸或散剂)。
注:以下均为汤剂服用剂量。
三.心血管病:
1.阵发性心跳,服药3—4剂即愈,不易复发。
2.心绞痛,服药6—7剂可愈。
3.冠心病,服15剂获愈。
4.神经性冠心病,(症见:心乱、烦躁、立即休克、半分钟左右复苏如常,这种病可让人形成心肌梗塞死亡)。服25剂可见显效或不复发。
5.风湿性心脏病,服用丸或散剂半年至一年,可愈。
四.脑血管病:
1.脑梗塞,服用30—60剂,可恢复正常。
2.脑血栓,服用40剂左右可恢复正常。
3.高血压,服5剂可降为正常,而后每个季度服用5—7剂,可保正常。
4.脑血管病需另加:穿山甲6克 沙苑子6克 生山楂15克 决明子10克 滑石10克 煎服。
五.杂症治疗:
1.神经性血管阻塞,连服10—20剂可愈。
2.胸痛,服6剂即愈。
3.头痛,服3—5剂可愈。
4.痛经,月经不调,服10剂左右可愈。
5.跌打损伤,服3—5剂痊愈。
6.脓肿,痈疽,可让已成溃者,未成溃者服散剂3—5剂愈,已溢浓坏死,服1—3剂,可自行开头出口,浓出后外用生肌敛口药(如:云南白药),数天即愈,浓肿已溃开口者勿服用,否则疮口不敛。
7.腰腿痛,轻者10剂可愈,重者30剂可愈。
8.甲状腺肿大,病症初起服6—10剂可愈(可另加穿山甲3克研末冲服)。
百脉通绦汤(散)
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每年四立日服3剂,可保身体循环通达,清理体内瘀毒,达到保健养生,抗衰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有外伤出血者忌服。
2.孕妇,女性经期忌服。
3.脓肿痈疽已溃者忌服。
4.皮下出血,胃出血,脑出血者忌服。
5.体内重伤,内出血者忌服。
6.手术后伤口未愈合者忌服。
7.服药期间忌食海鲜,羊,狗,牛,野猪等肉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辛辣,酸食物。

凡一切气滞血瘀类患者,皆可用本方治疗,其效要比其他方药更好,本方药性平和,不寒不燥,服后自觉舒适,无副作用。

溶栓通脉汤治一切中风后遗症!

溶栓通脉汤:
黄芪60克,杜仲,川断各20克,当归12克,鸡血藤6克,赤芍5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全蝎各3克,蜈蚣2条,水煎服,早晚服下

本方主治:一切中风后遗症!

名医名方------化瘀通脉汤(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名医名方------化瘀通脉汤
傅冠城,1941年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出身中医世家,八岁开始学习中医,十八岁考试出师。参加工作后多次进修深造,博采众长,中西合璧。曾任齐齐哈尔市第一康复医院主治医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业务院长,兼任齐齐哈尔市老年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疗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职工疗养事业干部北京培训中心特邀教师、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肝炎、肝硬化、结肠炎、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风湿、类风湿、脉管炎、静脉炎、皮肤病、妇女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等疑难病症,疗效显著。在有关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拍摄《巨针疗法》专题录像带并参与编著《实用巨针疗法》一书。退休后在齐齐哈尔市开办“冠城中医诊所”。
组成:酒炒丹参15g,全当归15g,红花10g,炒桃仁10g,炙水蛭10g,炙穿山甲10g,炒乳香10g,炒没药10g,炒王不留行15g,川芎10g,生甘草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血瘀证。
方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辨证可分为多种证型。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患肢暗红、紫红或青紫,患肢下垂时青紫加重,抬高时可见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呈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重者抱膝呻吟;皮肤干燥,趾(指)甲变厚,舌质紫暗,脉细涩。此属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患肢失养。治疗宜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用药得当,病情很快缓解,如果不能速效,则易形成坏死或瘀久化热形成溃疡。化瘀通脉汤用丹参、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水蛭、穿山甲、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王不留行、川芎行气活血;甘草合诸药而解毒。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临床屡用屡验。
临床应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起病急,变化快,由于血栓形成的原因,往往突然患肢冰冷、疼痛、青紫、肿胀。本方有较强的化瘀通脉作用,可使病情尽快改善。应用时病在上肢加桂枝、桑枝,病在下肢加木瓜、防己通络消肿止痛;患肢灼热加生地、丹皮、紫草清热凉血;患肢溃疡坏疽加蒲公英、地丁、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久病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补虚益气,以助血行。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名方专栏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辨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骨疽范畴。其好发于冬春季,中青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凉、麻、痛、间竭性跛行、坏死等。治疗脉管炎贵在早发现,早期治疗。脉管炎可辨证分为:寒湿型、气滞血瘀型和热毒型。

1、寒湿型:症见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凉。患肢沉重酸痛、麻木不仁,小腿有抽痛感。常伴有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皮肤苍白、冰凉、干燥,舌质较淡,苔白腻,脉弦细。治则:祛寒化湿,温阳通脉。经验方:黄芪15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桂枝10克,降香12克,干姜10克,附子9克,苍术1克,木瓜12克,白芍20克,红花20克,川芎2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丝瓜络2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2、气滞血瘀型:症见患肢暗红、紫红或青紫,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苍白,足背毫毛脱落,皮肤、肌肉萎缩,趾甲变厚,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患肢持久性静止疼痛,尤其夜间为甚,苔薄白,舌质红或紫暗,脉沉细而涩。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经验方:黄芪30克,当归40克,丹参20克,水蛭9克,地龙9克,红花15克,桃仁10克,延胡索20克,枳壳20克,香附9克,川牛膝10克,川芎12克,丝瓜络2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3、热毒型:此型多见于脉管炎的中晚期。症见患肢皮肤红肿、灼热,足背动脉搏劝消失,患肢如煮熟之红枣,皮肤上起黄疤,渐变为紫黑色,呈浸润性蔓延,皮肤及足背肌肉萎缩,色黑而干枯,溃烂腐臭,疼痛剧烈,彻夜难眠,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此型多由热毒化火内郁而成。火毒内阻,血行不畅、瘀滞筋脉,故患肢红肿灼热而痛,溃烂腐臭。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腐生肌。经验方:黄芪15克、当归20克、玄参30克、金银花60克、毛冬青30克、赤芍20克、地龙9克、川牛膝10克、薏苡仁20克、黄柏10克、红花15克、茯苓10克、太子参9克、丹参15克,连翘20克、丝瓜络20

名医名方补肾通脉汤主治:足跟痛症

补肾通脉汤

李方,生于1944年,1970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常务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病专业30余年,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勤奋钻研,广集中西医之精华,博采各家学说之特长。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各种骨折不愈合、慢性骨髓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内服外治,结合手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疗效显著;还擅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通过内服外治及灵活的手法推拿、正骨理筋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组成:熟地15克,补骨脂1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川断12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川芎12克,三七粉6克(冲服),独活12克,威灵仙12克,牛膝12克。
        附外用洗方:生川乌、生草乌、川芎、三棱、乳香、没药、牛膝各15克,制马钱子2克,细辛12克。
        功能:补肾通络,温经散寒,壮骨柔筋。
        主治:足跟痛症。症见腰酸腿困、足跟骨疼痛,休息时加重,活动时减轻,辨证属肝肾不足、寒湿阻络者。
        用法:内服药急火煎沸后,慢火煎半小时滤液,加水再煎半小时,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饭前温服。
        外洗方加水至可以淹没足踝,煎40分钟后,泡洗足跟,每日1~2次,每剂药用5天。因外洗方中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等药有毒性,故切勿内服,皮肤有破损者也不宜使用。
        方解:足跟痛症西医一般认为与纤维组织炎、局部炎性渗出及骨内压升高有关。中医认为此为肝肾不足,经脉痹阻,瘀血阻滞。方中熟地、当归、补骨脂滋补肝肾、壮骨柔筋为君;黄芪、白芍、丹参、川断、三七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协助君药为臣;威灵仙、川芎、独活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牛膝归肝肾经,擅通经络,强壮筋骨,活血止痛,引药下行。外洗方中乳香、没药、川芎、三棱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马钱子通经络、除风湿,为镇痛要药;川乌、草乌祛寒镇痛,对炎性渗出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辛对炎性过程中的炎性介质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药理研究发现川芎、丹参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黏凝状态,使微血流加快、微血管形态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出减少或消失,从而改善微循环,有效降低骨内压,减轻疼痛。
         临床应用:足跟痛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中医认为与肝肾亏虚有关。中老年人,特别是形盛体弱者,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复因慢性劳损或闪挫,伤及筋骨,又受风、寒、湿邪侵袭,导致肝肾经脉气血受阻,瘀血阻痹。治疗中应抓住“虚”和“瘀”这一关键,虚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为其本;瘀为外邪侵袭,血瘀痹阻,筋骨疼痛,为其标。临床应用中,对于足跟痛症以及由于骨质增生引起之踝膝关节疼痛属于上证者多有效验。由于本方有强筋壮骨作用,故久服之可以延缓关节退行性改变。如有关节冷痛,恶寒喜暖,内服方中可加制附片12克(宜久煎),以加强温经散寒、通络止疼之效。本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经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足跟痛外治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以足跟部疼痛为特点的常见病证,多由肾虚、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采用中药外治可获良效,以下验方可供患者选用:

1.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一小时,每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趁热洗足,每日两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一疗程。

3.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的比例研末配好。取适量与醋调成稠膏状,敷于洗净的足跟患处,外以伤湿止痛膏覆盖。3天换药一次,一般用药1~2次即可见效。此方对由骨质增生引起的足跟肿胀疼痛,有明显的消肿止痛效果。(中国中医药报    郭旭光)

足跟疼痛治有方

足跟痛,常引及脚垫,不能承重,行则见跛,入夜尤甚,令人烦恼不安。此病多因穿鞋过大常撞击足跟,跑步过久或速度过快,所跑路面凹凸不平或过硬,引起跟骨骨膜炎、滑囊炎、足跟前筋膜炎或跟部脂肪垫炎,发生疼痛。另一种足跟痛则无上述外界刺激因素,而因肾气不足所致,常见于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

疏通法:让患者平坐于地,直膝,双脚及趾慢慢用力,向脚背钩弯,及至最大限度并保持30秒钟,然后慢慢放松,连续5-10次。此法可使小腿后肌肉及足跟部肌肉伸展,血循增加。中医则认为此法可使肝、脾、肾经的经络得到疏通,达到止痛目的。

药浸法: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煎水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日2次。上述药物有祛寒除湿,和血止痛之功。

尿渍法:取较大花岗石,锻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足跟离石有一定距离),任水气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也可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兑和,取代童便,亦效。

内服药:对肾气不足所致的足跟痛,除采用前述几种方法外,尚须内服中药配合治疗。基本方为:熟地、枸杞、肉苁蓉各20克,牛膝、伸筋草、续断、杜仲各15克,水煎,每周服三剂,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   作者:李泽华

五川灵仙汤治足跟痛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症,尤以女性为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笔者采用自拟五川灵仙汤熏洗治疗足跟痛百余例,屡用屡验,一般治疗1015天,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介绍如下,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及用法: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将前12味药物放入锅中,加冷水3000毫升左右,浸泡12小时,煎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加热可继续使用,每次熏洗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2天。每次熏洗前必须将药液加热后熏蒸和浸洗。
中医认为,足跟痛多属于肝肾阴血亏虚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淤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方中川乌、川椒、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玄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益肝肾,强健筋骨;芒硝软坚化结、消肿止痛;食醋中的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淤,软坚散结之力。诸药煎汤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达到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失。
治腰椎管狭窄症秘方—通脉活血汤
【来源】李同生,《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归9克,黄芪、丹参各18克,泽兰叶、赤芍、杜仲各9克,金毛狗脊12克,鹿角片18克(另包),地龙、苏木各9克。

【用法】方中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钟,再与诸药同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每日1剂药,水煎两次。分两次服用,每服150毫升左右,饭后两小时温服。

【功用】通督活血,补益肝肾。

【方解】方中当归、黄芪补气生血,为“饥因劳疫”所设;丹参去瘀生新、行而不破;赤芍祛瘀止痛,常与当归、黄芪相伍行瘀血滞,发散内外之风气;地龙走血分,能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以上诸药均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鹿角益肾,行血消肿;杜仲温肾助阳,益精补髓,强筋壮骨;狗脊补肾壮腰,祛风定痛,此三味皆有填补奇经,壮腰益肾之力。综观全方,可收补益肝肾、通督活血之效。

【主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急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迁延不愈,腰脊椎过伸试验阳性、相应神经节段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改变,二便障碍,马鞍区麻木。中医辨证属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

【加减】本方适用于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若下肢痹顽痿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各9克;兼有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渴不欲饮,怠倦困乏,湿重者,酌加萆薢、苍术、防己各9克;兼有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面色红赤,阴虚火旺者,酌加炙黄柏、生地各9克,泻火坚阴、滋养肝肾;疼痛甚者,加乌梅、元胡各9克,广三七5克,活血祛瘀镇痛;兼有风湿、游走窜痛、痛无定处、顽麻不仁者,酌加威灵仙9克,防风6克,秦艽、羌活各9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系李氏骨伤科祖传验方。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方,多种腰腿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横突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等都可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