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节拍】开港十五年,洋山港吞吐中转1.97亿个集装箱

 乐乐1108 2020-12-12

洋山港全景。(洋山边检站供图)

12月10日,清晨5时30分,随着一声悠长汽笛声响,马耳他籍“阿拉伯内夫德”轮靠泊洋山港。洋山港迎来开港运营15年。15年间,累计1.97亿多个集装箱在这里吞吐中转。马士基、地中海、达飞、中远等20家全球知名航运公司开通了洋山港至欧洲、地中海、南北美洲、大洋洲等80多条主要航线,通达世界109个重要港口。洋山港跻身世界强港。据洋山边检站统计,开港以来该站累计查验入出境(港)船舶超过12万艘次,入出境(港)人员2863.6万余人次。

洋山港一手牵着长江,一手连着世界。15年,码头岸线从1.6公里延展到8公里,桥吊从15台到88台,集装箱泊位从5个到23个,数字的集聚和增长产生了吞吐量的质变,今年洋山港全港吞吐量预计突破2000万标箱,是开港首年的6.19倍,集装箱吞吐量在上海港的占比从14.4%提升到如今的46.3%,码头种类从单纯的集装箱码头拓展到了包含成品油码头、天然气码头的综合性码头。在洋山港的助推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起连续领跑全球。

作为口岸查验单位和移民管理机构,洋山边检站因港而生,因势而为,从建站初期设立专业执勤队到2018年成立综合执勤队,一支一岗多能的全能型检查员队伍使口岸查验流程更加简便高效,民警一次登轮就能完成入港查验和面询等多项工作。从开港之初民警在船舶梯口监护、人工查验到如今汇聚了智控一体化、智能通讯融合、船舶抵进监控、进港人员定位等智能化管控手段,口岸管理已转变为交互连通的大数据、智能化模式,“科技赋能”更加精准、高效。

2018年4月,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改革的动能产生了通关的效能,“数字赋能”助推移民管理更便利,“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都不用跑”。去年4月1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据洋山边检站统计,疫情期间,边检手续网办率最高达93.7%,既为广大出入境人员提供了便利,也阻隔了疫情传播。

去年2月,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吹响了小洋山岛北侧开发的号角;今年12月8日,洋山港水公铁集疏运系统——口岸查验场地工程开工建设,将助力洋山港深水岸线能力和效率提升。

(原载于2020年12月11日《文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