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姓名老中医秘方集(下)

 永kzmznah1htt0 2020-12-12

29.解邪化饮(陈伯元方)

  【处方】参须5克(加蒸兑),麦冬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法夏10克,陈皮5克,吴茱萸6克,黄连2克,砂仁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主治】呕吐

30.骨刺消酒(陈光宪方)

【处方】怀牛膝30g杜仲30g桑寄生30g续断30g当归30g川芎24g红花30g丹参45g苏木24g土鳖30g地牯牛500只桂枝30g木通24g枳壳30g麝香3g骨碎补30g制二乌各10g甘草10g

【用法】上药用原度酒5斤密封浸泡两周后服用,每次服15ml,日服两次。

【主治】特效根治骨质增生,骨刺消酒是目前唯一能根治骨质增生的特效药,坚持服用半年到一年,骨刺能完全消除。

31.散偏汤(陈明方)

【处方】川芎30克,郁李仁6克,柴胡10克,制香附15克,白芍10克,白芷10克,白芥子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用。快者一剂即愈。

【主治】偏头痛(一侧或两侧头疼,涨痛、跳痛、刺痛)、头晕目涨、心烦易怒。

32.麻杏前胡饮(陈天然方)

【处方】蜜麻黄10克,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甘草5克,前胡12克,桔梗15克,紫苑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四时咳嗽,慢性咳喘。症见咳嗽吐痰,痰多色白易咯,胸中郁闷不舒,或气喘而少气懒言,或痰多伴恶心呕吐,或口渴而痰多黄稠,或痰涎清稀而背心冷,舌淡苔白或薄黄,脉滑或弦滑。

【加减】冬日风寒咳嗽者,加紫苏、薄荷以解表散寒止咳;春天风热咳嗽者,加菊花、桑叶以疏风清热止咳;夏日痰湿咳嗽者,藿香、香茹以清暑祛痰;秋燥咳嗽者,加梨皮、沙参以润肺止咳。痰多咳嗽者,加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等化痰止咳;痰涎清稀者,加细辛、干姜以温化痰饮;痰多黏稠者,加浙贝母、知母以化痰散结;痰多黄稠,胸闷不适者,加黄芩、枇杷叶、瓜蒌壳以清热宽胸顺气;咳嗽气喘者,加厚朴、莱菔子以降气平喘;气虚气短者,加白果、五味子以补气敛肺止咳;阴虚咳嗽者,加地骨皮、麦冬以滋阴润肺止咳。

【简介】陈天然,男,1950年生。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陈天然1965年随叔父学医3年,后执医乡里和镇卫生院,1976年调剑阁县中医院,又拜师和侍医川北名中医王柄如先生,在县中医院一直从事临床和管理工作,曾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书记、县卫生局副局长。

33.通窍汤(陈仁华方)

【处方】金银花、苍耳子各15克,大蓟10克,辛夷、菊花、黄芩各9克,白芷、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8~10剂为1疗程。一般需1~2疗程,最多3疗程。

【功效】芳香通窍,祛风清热。

【主治】鼻渊。

【方源】陈仁华《集验百病良方》

34.外阴溃疡方(陈玉琦方)

【处方】樟丹40克,生蛤粉50克,炉甘石20克,上冰片5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用时取本散适量,用香油调匀成糊状,涂在外阴溃疡处,每日涂2次。至愈为度。

【功用】燥湿止痒,去腐生肌。

【主治】阴蚀、女阴溃疡。

【方源】陈玉琦《名医秘方汇萃》

35.咳喘止血汤(陈国藩方)

【处方】生地25克,功劳叶25克,仙鹤草25克,百部草25克,白芨15克,百合50克,天冬25克,沙参20克,煅花蕊石20克,秋石10克,三七粉7.5克(分3次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养阴清肺宁络。

 【主治】阴虚肺热咳喘 

36.柴芍龙牡汤(陈源生方)

【处方】柴胡12g 白芍24g 龙骨24g 牡蛎24g 玉竹15g 茯苓12g 甘草6g

【主治】抑郁症,诸凡气郁血虚、肝阴不足、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心神不宁、心肾不交所引起的头痛、眩晕、心悸、怔忡、耳鸣、耳聋、不寐、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小儿夜啼、妇科崩漏带下以及癫痫、癫狂等病;

【方源】《伤寒论》柴胡加龙骨蛎汤化裁而成。

37.缓痉镇咳汤(陈光祖)

【处方】蜈蚣2克(冲服),僵蚕4克,地龙、鹅不食草各6克,南天竹子、天浆壳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化痰、缓痉镇咳。

【主治】百日咳痉咳期。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

【方源】陈光祖《名医治验良方》

38.温肺化饮汤(张先五)

【处方】半夏、麻黄、五味子、干姜、天竹黄、贝母、甘草各10克,细辛3克,百部、葶苈子各15克。

【用法】用水先煎麻黄,除去浮沫后再加余药,水煎30分钟至煎成药液200毫升。1~3岁每日服70毫升、4~10岁服100毫升,11~16岁服150毫升,分早、晚两次服。

【功用】温肺化痰、降逆止咳。

【主治】百日咳(属寒邪束肺者)。

【加减】腹胀便溏者,去葶苈子,加白术、茯苓各10克,砂仁6克;自汗者,加桂枝6克,白芍10克;寒热互作者,加柴胡10克。

【方源】张先五《中医杂志》(10)1989年

39.百旋龙赭汤(陈建平)

【处方】百部10克,旋覆花6克(包煎),地龙5克,代赭石15克(打碎),大贝母、天冬、麦冬各6克,黄芩3克,炙枇杷叶1张。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肃肺解痉、化痰止咳。

【主治】小儿百日咳之肺阴虚者。

【加减】咳而呕吐痰涎者,加川连、陈皮、法半夏;舌苔黄腻者,加蒌仁泥、黛蛤散(包);痉挛性咳嗽较剧者,加白僵蚕、制胆南星、全蝎;咳而鼻衄及球结膜出血者,加白茅根、藕节炭、生地炭、蒲黄炭。

【方源】陈建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0.清玉止崩汤 (陈治恒方)

【处方】 生地15g 归尾10g 川芎10g 赤芍10g 丹皮10g 黄连10g 黄芩12g 茯苓10g 半夏10g 陈皮10g 甘草3g 炒香附12g 苍术(米泔水浸,炒)10g 柴胡8g 升麻1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可用于治疗时近绝经之年龄,崩中不止。

41.参苏饮加味(陈德兴)

【处方】人参6g 茯苓10g 陈皮6g 半夏10g 苏叶10g 前胡10g 葛根12g桔梗10g 柴胡10g 枳壳10g 木香6g 炙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咳嗽,肺气不固型。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遇风频作,入夜咳甚,肢倦乏力,气短懒言。

42.头痛方(陈绪伦方)

 【处方】黄芩(酒炒)8g 白芍10g 菊花10g 蔓荆子6g 生地黄15g 当归10g 川芎5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祛风。

【主治】治疗风热头痛。 

【加减】两眼、巅顶胀痛,加石决明(先煎)15g;前额胀痛并见脉大苔黄,加生石膏(先煎)30g;中焦有湿,脘闷腹胀,或肝胆风热犯胃作呕,去生地黄、甘草,加法半夏8g,化橘红6g,茯苓10g;风热邪气宣降不解,加生龙骨(先煎)15g,生牡蛎(先煎)25g;风邪顽扰头痛难已,加全蝎(碾末)6g冲服;风邪、实火循胆脉逆冲,耳后、颈侧筋脉胀痛,去生地黄、川芎、甘草,加胆南星6g,僵蚕10g,钩藤10g。

43.麻夏石甘汤(陈宝明方)

[处方]麻黄6~10 克,生石膏 15~30 克,夏枯草 20~30 克,生甘草 5~9 克。[用法]早晚各1剂,水煎服。

[主治]治疗急性结膜炎 

[方源]陈宝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 

44.吴苓汤(陈镜开方)

 【处方】吴茱萸10~30克,党参15克,羌活3克,大枣、茯苓、桂枝各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补虚温中,健脾渗湿,祛痰。

 【主治】美尼尔氏综合征。

【方源】陈镜开《千家妙方·下》

45.头痛方(陈绪纶方)

【处方】黄芩(酒炒)8克,白芍、菊花各10克,蔓荆子6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川芎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祛风。

【主治】风热头痛,特别是对长期头痛、久治不愈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加减】两眼、巅顶胀痛加石决明15克;前额胀痛并见脉大、苔黄加生石膏30克;中焦有湿、脘闷腹胀,或肝旺风热犯胃作呕,去生地黄、甘草加法半夏8克,化橘红6克,茯苓10克;风热邪气宣降不解,加生龙骨15克,生牡蛎25克;风邪顽扰,头痛难忍加全蝎末6克(冲服);风邪、实火循胆脉逆冲,颈侧、耳后筋脉胀痛,去生地黄、川芎、甘草、加胆南星6克,僵蚕、钩藤各10克。

【方源】陈绪纶《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46.亢痿灵(陈玉梅方)

【组成】当归、白芍、甘草、干蜈蚣。

【用法】研细,共分成40包,早晚空腹用白酒或黄酒送服1/2~1包。

【功用】活血疏肝通络。

【主治】肝郁不疏型阳痿

47.益母饮 (陈雨苍方)

  【处方】当归9g 川芎6g 益母草15g 泽兰叶10g 北山楂10g 百草霜12g(布包)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虚祛瘀。

【主治】治疗产后瘀血阻滞,小腹疼痛,或恶露不行,或恶露不净,或不全流产等症。

【加减】产后瘀血阻滞腹痛剧烈,恶露不行加桃仁以增强活血化瘀,或再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以化瘀止痛;血瘀有寒加肉桂或炮姜,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兼有气虚加党参、黄芪补益中气以助生血治血摄血之功;出血量多者去川芎,加茜草、乌贼骨。

48.润燥通便汤(陈延方)

【处方】厚朴15g 枳实15g 槟榔15g 火麻仁30g 杏仁20g 瓜蒌30g 桔梗15g 白芍15g 生地黄30g 当归10g 黄柏15g 虎杖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老年性便秘,质硬,腹胀,口干等。

49.陈国恩皮肤科方(陈国恩方)

【处方】蛇床30克、苦参30克、川椒15克,黄柏10克,白矾10克,雄黄7.5克,少许食盐。

【用法】水煎熏洗,不必服药,屡使屡应。

【主治】治阴囊湿疹及皮肤湿疹

50.柴桂汤(陈庚吉)

【处方】柴胡8~12克,桂枝6~9克,半夏9~12克,白芍15~60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为引。

【用法】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舒肝和胃镇痛。

【主治】胃脘痛。

【加减】

(1)胃脘隐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大便稀薄等脾胃虚寒症状明显者,加良姜、香附、熟附子、云苓、煨姜以温中散寒;如兼呕吐剧烈不能进食者,加吴茱萸、生姜汁、灶心土泡水煎药,少量频饮;痛连少腹,喜温喜按者,加小茴香、沉香、连须葱白三寸为引。

(2)全身乏力,脘腹隐痛,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脉缓弱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云苓、陈皮、砂仁、大枣;伴有胃下垂者,重用黄芪、党参、白术、泽兰叶、枳壳。

(3)肝郁气滞,胃脘胀痛牵及两胁,嗳气则舒,脉弦者,加佛手、青皮、槟榔等,胸痛者加全栝楼、薤白;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暗者,加香附、五灵脂、黄连、蒲黄炭;便血重者,合黄土汤。

(4)胃脘痛甚不止,重用白芍,量可达60克,加白芷、木香;兼有嘈杂泛酸,口苦苔黄者,另加左金丸、乌贼骨;食滞嗳腐,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炒麦芽、枳壳。

(5)湿热郁滞,脘腹胀满,胃中灼痛,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者加苍术、川朴、藿香、龙胆草;苔白如积粉者,此为湿浊内蕴,加草果、蔻仁、川朴、佩兰等药物,取行气化湿的作用。 

(6)胃脘疼痛,口干唇燥,舌红苔少,纳食不香,采取标本兼顾之法,本方去桂枝加沙参、石斛、玉竹、鸡内金、大豆黄卷等,俟痛止后再以治本为主。

51.益气活血利水汤

【处方】黄芪20~30克,白术30克,连皮茯苓30克,当归10克,三七粉3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车前子20克,陈葫芦壳30克。

【用法】成人每日1剂水煎2次,分2至3次口服。

【功能】健脾疏肝,活血利水。

【主治】各种肝硬化中晚期,因肝脾失调,日久气血水互结体内形成积聚水臌者。

【加减】气滞腹胀者,加枳壳、广木香、青皮;阳虚寒湿明显,加熟附、干姜、苍术、草豆蔻、厚朴;水臌甚、尿少体质尚实者,加甘遂末1克,胶囊装晨起吞服,见效则减量或停服;湿热中阻者,加大黄、牵牛子、虎杖、茅根;阴虚明显,加白芍、旱莲草、枸杞子、鳖甲;瘀血明显者,加桃红、姜黄、地鳖虫。水臌属疑难病症之一,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治应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即治本补虚不碍邪,治标攻邪勿伤正,特别要忌急求近功,不图远利的措施,否则必变症丛生,不可收拾。

52.疏肝暖土汤

【处方】白术10克,苍术10克,炮姜10克,吴萸6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防风15克,羌活10克,藁木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3次分服。

【功能】疏肝暖土,顺气解郁。

【主治】老年结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脾土虚寒、肝气郁滞者。临床见症为脘痞纳呆,左下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肠鸣,大便不爽,或泻或结,甚或少腹胀痛即欲如厕势极窘迫。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多弦缓乏力。有的还伴有情绪不安、失眠、心烦。腹胀痛作泻易在餐后,受寒后及情绪受刺激时诱发。

【加减】阳虚肢冷、腹冷、脉沉加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2小时);湿郁化热口苦、苔黄加黄连10克;化热伤阴舌质红去羌活、藁本加乌梅10克、白芍加为15克;泄泻次数增多,加车前子30克(淡盐水炒)、木瓜10克;若为湿郁化热泻次增多加臭椿皮15~20克;夹滞腹胀多加槟榔10克、鸡内金10克;便结加火麻仁30克(打)、肉苁蓉15克。

53.三黄胃炎汤

【处方】黄芪18~30克,黄精12~15克,黄连3~6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神曲30克,生姜3片,大枣6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

【功能】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加减】临床上,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以脾胃虚弱及脾胃虚寒者居多,此种类型者在北京地区约占70%以上,又中焦脾胃喜温喜暖为其特性,故本方可谓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方和常用方。若脾胃虚寒较重,胃脘寒凉怕冷,加高良姜;若以脘胀痞满为主证,脉见弦象,证属肝气犯脾、肝脾不调、肝强脾虚者,则配以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以疏肝理脾;三黄胃炎汤配四逆散名曰“三黄四逆胃炎汤”,乃治肝脾不调型慢性胃炎之良方也。若以呃逆、嗳气为主证,证属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则用三黄四逆胃炎汤加竹茹、制半夏、丁香、代赭石等;若以胃脘痛或胀痛为主证者,加元胡、甘松、佛手等;若似痛非痛,或嘈杂难忍,或莫可名状,加吴茱萸,视其寒热配原方黄连决定二药之用量比例,成左金丸、颠倒左金丸或加木香成加味左金丸;若便溏者加党参、木香、诃子、肉豆蔻等;食少纳呆加炒谷麦芽、焦楂等;若口干咽干证属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生地等。若经检查明显有HP感染者,再加蒲公英并酌加高良姜佐制其苦寒伤胃,等等。随证加减,疗效更佳

54.开肺宣郁汤

【处方】秋桔梗6克,炙紫菀12克,川郁金9克,炒枳壳9克,炙杷叶(包)12克,粉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开宣肺气,利气疏郁。

【主治】食道炎,食道痉挛,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

【加减】若肺郁化火者,佐用泻火开郁之品,如栀子、豆豉、丹皮之类;肺郁扰神伍入远志、夜交藤;肺郁痰阻加入菖蒲、陈皮、桔梗;肺郁而肠痹者佐用栝楼、麻仁,或用适量硝、黄,取小承气意;肺郁阴血不足者,当兼以养阴益血,可伍以白芍、当归、鸡血藤之类;肺郁兼气虚则又当配用参、芪之类以助其推行之力。

55.复元养肝汤(陈增潭方)

【组成】白芍15克,何首乌15克,山萸肉12克,百合15克,白茅根15克,炒酸枣仁15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丹皮12克,鸡血藤15克,水红花子15克,生炒苡米各12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15克。

【功能】凉血解毒,养血柔肝,滋肾扶脾。

【主治】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面色晦暗,头昏目涩,手心灼热,两胁隐痛,腰腿酸软或见齿鼻衄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取400毫升,早晚2次分服。

【加减】胁痛加金钱草15克、小蓟10克;血脂高加决明子15克、山楂12克;纳呆腹胀加炒莱菔子15克、炒麦芽15克;便溏腹泻加炒白术12克、太子参12克;苔厚舌红加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56.益气活血利水汤(陈昆山方)

【处方】黄芪20~30克,白术30克,连皮茯苓30克,当归10克,三七粉3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车前子20克,陈葫芦壳30克。

【用法】成人每日1剂水煎2次,分2至3次口服。

【功效】健脾疏肝,活血利水。

【主治】各种肝硬化中晚期,因肝脾失调,日久气血水互结体内形成积聚水臌者。

【加减】气滞腹胀者,加枳壳、广木香、青皮;阳虚寒湿明显,加熟附、干姜、苍术、草豆蔻、厚朴;水臌甚、尿少体质尚实者,加甘遂末1克,胶囊装晨起吞服,见效则减量或停服;湿热中阻者,加大黄、牵牛子、虎杖、茅根;阴虚明显,加白芍、旱莲草、枸杞子、鳖甲;瘀血明显者,加桃红、姜黄、地鳖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