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红树林

 一帆csp 2020-12-12

这个夏日,天气真心的热,就算待在家里,汗也毫不忌讳地满身爬,干脆去大自然走走呗,谁怕谁呀。

红树林是首选,尽管一直还在维护中,可我总能找到捷径遁入,于是,四十度高温下,一个孤独的身影出现在偌大的红树林中。

都是熟悉的朋友了,每次来总有不同的感受,记录这些红树林常见品种呗,权当到此一游。


海杧果


某天起,海杧果成了红树林我的最爱,当然把它放在第一位了。

满树白花的季节已经过去,换来硕果累累,注意了,尽管它真的像芒果,可是它却非进口之物,而且还有毒。

它的枝叶很绿,形状很美,有点像鸡蛋果的枝叶,累累硕果挂在枝头,绝对是红树林的明星物种。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L.  夹竹桃科 海杧果属


无瓣海桑


一直在《中国植物志》找不到无瓣海桑的身影,问之张老师,他还是那句,又不是中国物种,干嘛中国植物志要记录它。原来它原产孟加拉国西南部的Sundarban(申达本)。1985年引种回中国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试种,三年后开花结果;“八五”期间北移引种到广东深圳湾等地,长势良好。

在我对红树最初认识的时候它就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了,因为它的花与果颜值都很高,而且,它生命力很强,它有强大的根部,可以扎根淤泥中,引进它的目的是用于守卫海岸,于是,它有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 海桑科 海桑属


银叶树


某天,广州大学的方老师跟我要银叶树的图片,我惊愕了一下,我认识它么?

原来,我在横琴湿地跟它一面之交,当时对它满树红褐色小花惊叹不已,拍了,打标了,发在群里,因为没记录它,我居然把它给忘了。感谢方老师提起它,也感谢银叶树让我认识植物地理颇有造诣的方老师。

此次来到红树林,这次不再放过它了,赶紧跟它套近乎。只是从它名字和小花图片中,我一直把它想象成娇小细腻的“美女”,没想到它反其道而行之,居然高大威猛,树高可达10米有余,叶子背后呈银白色(正因这而得名),树干深褐色,树冠宽大,根深扎在地里,春天开红褐色花,此时,满树核果,果实木质,呈椭圆形,一串串挂在枝头。

无疑,它是红树林主要物种而已。它长势茂盛,如此酷暑正靠它为我遮阴避凉。


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  梧桐科 银叶树属


桐棉(杨叶肖槿


认识它是在去年的夏天,那会一期只是寥寥无几,如今,准备开放的红树林二期,它是主打物种。

名曰杨叶肖槿,带“槿”字的通常为锦葵科家族的,如朱槿,木槿,黄槿等,它也不例外,不过查资料时才发现,《中国植物志》给它的大名是桐棉,桐棉还是一个锦葵科下面的一个属,它具有锦葵科物种的常有特征。

难得遇见花果同株的它,才有下面这个图片,不过这个季节,果实却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桐棉 (杨叶肖槿)
Thespesia populnea (L.) Soland. ex Corr.  锦葵科 桐棉属


海漆


在南方乡下长大的孩子也许都认识一种漆树,不小心碰到它的乳汁,很容易过敏,全身发痒,那是野漆树。看红树林的海漆,跟它神似,特别是叶子的形状以及绿叶之间偶尔的红叶,海边的漆树就叫海漆,这名字也太随意了吧?!

不过,野漆隶属于漆树科(同科的有大名鼎鼎的腰果、芒果等),海漆则属于大戟科物种。只是,海漆与野漆一样,都是有毒植物,会引致皮肤生疮或瘙痒,乳汁更不宜接触眼睛。正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遇到带“漆”的植物,特别留意一下就是了。


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L.  大戟科 海漆属


木榄


认识木榄,我才知道居然有个红树科,别小看木榄,其实它才是红树林里当仁不让的主人,其他很多物种或许只是来红树林做客赖着不走罢了。

原来,在红树家族里,木榄是很重要的一位成员。在划分的七大类红树族群中,有一类就叫做木榄群系,因为那里主要的植物就是木榄。如果按照生物进化地位给红树家族排个“梁山位次”,那么木榄群系可以坐上第二把交椅了。失敬失敬了。

能在红树林生长的植物都有对付盐份的特异功能,它也不例外。它有一个形似膝盖的根,借助它呼吸“新鲜空气”。木榄大部分生长于淤泥中,它没办法在泥里得到充足的氧气,于是只好把自己的“鼻子”——根伸出地面从空气中得到氧气,不信,你认真研究它的结构,你会情不自禁佩服它的神奇。


木榄
Bruguiera gymnorhiza (Linnaeus) Savigny  红树科 木榄属


卤蕨

  

      对于蕨类植物,我向来敬而远之,它不开花,也不结果,更主要的是,几乎所有蕨类在我眼里都是一个模样。不过看了介绍,看见红树林成片成片生长的它,丝毫不敢怠慢,免得以后有人同行问起它来让我哑口无言,那就在这里充个数吧,而且人家还是科长大人呢。

卤蕨,通常生于溪边浅水中,或潮湿处。常靠种子繁殖及在水中的茎节长出新植株,蔓延成片。茎下部生水中,无叶,节上产生不定根;茎上部露出水面,具轮生叶……不抄了,我没兴趣,你也不会有兴趣,有空亲自看看,其实嘛,挺好看的。


卤蕨
Acrostichum aureum L.  卤蕨科 卤蕨属


秋茄树

   

       秋茄树是我的老朋友了,常年可见它的果实,这个季节它的花稀稀拉拉的。它别名水笔仔、红浪,跟木榄一样,也是红树科物种,是较有代表性的红树林植物之一。

它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胎生苗”特点上。其果实还挂在母树上时,种子已长出胚根,继续吸取足够的盐分以适应新环境。胚轴成熟后即脱离母株掉落于淤泥中,成为新的幼苗继续成长。


秋茄树
Kandelia obovata Sheue et al.  红树科 秋茄树属


阔苞菊

  

大家都知道,菊科植物精彩纷呈,约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全世界,我国约233属,近3000种。没想,连红树这种“恶劣环境”,它们也派代表霸占地盘。

对我而言,阔苞菊算是新朋友了,《岭南采药录》中记录它为栾樨,据说,广州有个习俗,民间摘取其叶,捣烂和以米粉及糖制成饼,小孩食之有暖胃去积之效。

跟它不熟,没能介绍很多,这次算是认识它了,待我日后慢慢对它跟踪观察再认真记录它。


阔苞菊
Pluchea indica菊科  阔苞菊属


水黄皮


我一直纠结于水黄皮的确认,并且顽固不化,不听诸位专家的意见,一定要把它与乔木的水黄皮分出个甲乙丙丁,不过这次过来,看到它满树的果实,事实证明它就是水黄皮,好吧,我输了……

不过它毕竟是豆科植物,看它的豆荚就能分辨出来,跟我们吃的黄皮却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一定不要为它的名字误导了,就像别把海杧果当成芒果一样。

水黄皮属于半红树植物,所以一般在红树林的边缘才会有它的身影,有兴趣光顾珠海红树林的朋友会发现,就在红树林的河提边长满了水黄皮,那里应该算是半红树环境了。

对于灌木的水黄皮与乔木的水黄皮,我还是会继续跟进它们的区别。


水黄皮
Pongamia pinnata (L.) Pierre  豆科 水黄皮属


乌桕

红树林也有乌桕?我一直持怀疑,于是,我把它叫做像乌桕的物种,可是问过一些专家朋友,他们却告知,除了乌桕,还会有谁?原来是自己无知了,看来乌桕的适应能力超强,大江南北,高山低洼,它都坚强地活着。

严格意义上说,它不算红树植物,可它待在红树林里,还能长得那么好,我又怎么能把人家拒之门外呢?


乌桕
Triadica sebifera (Linnaeus) Small  大戟科 乌桕属


海刀豆

    

       海刀豆算是老朋友了,在惠州的十里银滩认识它的,后来在东澳岛见到它的身影,而且都是在海边的沙石中生产,我敢断定它是入侵植物,因为看它霸道的蔓延特性就知道了。

这次在红树林时不时见它的身影,我一度怀疑它是不是我熟悉的海刀豆,张老师为我解开了谜团,在红树环境中的豆,除了它,还会有谁呢?

它饱满的豆荚很诱人,可是注意了,又是有毒!有毒!有毒!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豆荚和种子有毒。人中毒后头晕、呕吐,严重者昏迷。豆荚和种子经水煮沸、清水漂洗可供食用,但常因加工不当而发生中毒。

再馋嘴也要懂点科学常识呀?!


海刀豆
Canavalia maritima 豆科  刀豆属

  

以上介绍几种常见红树物种,当然,想对于丰富的红树物种,这只是凤毛麟角,容我再走几次,再去挖掘,再来记录。

感谢张老师和方老师对我本文内容的指点与纠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