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叶耳草

 一帆csp 2020-12-12

“产于广东博罗县罗浮山;生于中海拔山谷坡地,极少见,迄今仅在该地区飞云顶发现过。”

对于《中国植物志》的表述,我向来一目十行,可这次翻到植物志关于黄叶耳草的表述时,这句话却让我眼前一亮,我刚刚认识这个黄叶耳草居然是来自家乡的特产,也太荣幸了呀。

重点的是,我发现的黄叶耳草并不是在植物志说的罗浮山飞云顶,而是离它几十公里,同是博罗县境内的象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博罗县境内有两大山系,西为罗浮山系,东为象头山系,而象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正是坐落于象头山系,它距惠州市区18公里,紧贴北回归线,是北回归线上一片难得的绿洲。

由于白垩纪剧烈的地质运动,象头山多为险要的山地和深切峡谷。放眼望去,群峰叠翠,云蒸霞蔚,长溪怪石,幽谷灵岩, 绝美的景色,自宋代以来吸引无数游人前往观赏。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野生动植物。这里的自然植被,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也是东江重要水源涵养林。

非常感到愧疚的是,身为博罗人,几十年来从象头山身边经过无数次,却一直只是远视而没有近观。直到这个五一小长假,张老师听说我回老家陪爸妈,约上了象头山保护区的康宁老师,才第一次走进风光旖旎的保护区。

走进山里,就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了,这里群峰竞秀、怪石嶙峋、溪谷清幽、高峡平湖、飞瀑直下、玉带明珠,自然风光美不胜收,难怪传说中的象群,也为之倾倒而流连忘返。

当然,我们的此行目的并不是为风景而来,植物才是我们眼里的宠儿。

象头山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分干湿两季。但雨热同季,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区内植被非常茂盛。

保护区的康宁老师放弃五一休息陪伴我们刷山,实在感动之极,他对这里的植物昆虫熟稔于心,一路有他的娓娓道来,我们也没了定种的烦恼。

尽管错过了很多野生兰花的花期,可邂逅最美花期的黄叶耳草,是这次行程最意外的收获。

黄叶耳草,茜草科、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科是肯定的,耳草属也是肯定的,可是,它的黄叶在哪?你一定好奇名字是怎么来的,对我也好奇呢?

这段时间我不是在学习拉丁文嘛,那就只好搬出拉丁文出来看看呗。它的拉丁学名是Hedyotis xanthochroa Hance,其中属名Hedyotis的解释是“<阴>耳草属[(希)hedys甜的+ous耳]”这个好理解,最主要是种加词,种加词有xantho+chroa,其中,xantho是黄色的,比如Xanthocarpus(黄果的)、Xanthochymus(黄汁的),偏偏找不到这个种加词的意思,不过我看到黄叶的种加词是'Xanthophullus,对不上嘛。百思不得其解一下,突然发现有个叫绿背绣眼鸟的鸟(Zosterops xanthochroa),用了同一个种加词,鸟与植物拉不上关系,可感觉这个黄绿色还是有点靠谱,因为黄叶耳草的叶片也是黄绿色的……如此推断一下,也许它叫黄绿耳草更合适一些呢。

跟康宁老师讨论名字时,他提出,黄叶耳草的叶片到了冬天是偏黄色,或许命名人是冬天采的标本嘛,要不直接问命名人Hance,他是谁?他是1885年英国驻广州副领事、其时公认的中国植物学专家汉斯博士(Dr.Henry Fletcher Hance),哈哈,开个玩笑,不再纠结。

甫进入保护区,就被里面的风景所吸引,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回到中学时代外出郊野的时光,熟悉的山峦,熟悉的绿丛,熟悉的溪水……

而岩石上的那丛黄叶耳草,更让我有种穿越的感觉,它就藏在稀疏的草丛中,对,小时候的我们就当它是草,跟小伙伴们割了回家,晒干,家里的燃料就靠它了,长大后才知道那叫芒萁。

虽然黄叶耳草是那么的小清新,在草丛里那么的绚烂夺目,可我却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在这片土地上,它早就扎下了根,只是很少植物学家涉足这片水土罢了。

在我们乡下山野,耳草属的植物并不少见,难保我真的小时候就见过它的身影……

身边的康宁老师说起来更是如数家珍,他说这货分布并不多,遇到他开花也是小概率事件,他属于这边的特有种,顿时感觉我的RP突然就膨胀了起来……

回去查资料,植物志的记录正如康老师说言,只是,并不像广州深圳,博罗属于丘陵地带,山峦众多,植物爱好者并不可能每个山野都能走遍,我想除了象头山,除了飞云顶,它扎根之处还有很多很多……

▼ ppbc上的黄叶耳草的图片正是身边的康宁老师上传的。

黄叶耳草是多年生直立草本,它跟我见到的其他耳草属植物一样,并不高,大概高30-40厘米;它的茎钝方柱形,具浅纵槽,初时被短绒毛。

我对科属的知识非常浅薄,最初看它的叶片,我一度以为它是鸭跖草科的呢,它的叶片很美。

植物志是这样描述的:叶对生,无柄,长卵形,长4-5.5厘米,宽1.6-2.4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抱茎,上面粗糙,下面被短硬毛,在放大镜下可见黑色腺点;侧脉每边4条,与中脉成锐角向上伸出,在上面平坦或微下陷,小脉不明显;托叶三角状披针形,被硬毛。

它的花不大,很密集,一簇簇开于枝头,此时,正是它的盛花期,深紫色的花在阳光下特别的耀眼。

聚伞花序密集成头状,顶生,具短总花梗,苞片叶状,花萼疏被长柔毛,萼檐裂片线状披针形。

黄叶耳草是野生植物,目前并没有引进栽培的记录。

不过,民间早就发掘了它的药用价值。黄叶耳草的全草,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关节疼痛、筋骨疼痛、关节拘挛、肢体麻木、腰膝疼痛。

以下内容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厘米;茎钝方柱形,具浅纵槽,初时被短绒毛,后毛脱落。叶对生,无柄,长卵形,长4-5.5厘米,宽1.6-2.4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抱茎,上面粗糙,下面被短硬毛,在放大镜下可见黑色腺点;侧脉每边4条,与中脉成锐角向上伸出,在上面平坦或微下陷,小脉不明显;托叶三角状披针形,被硬毛。聚伞花序密集成头状,顶生,具短总花梗,被疏长毛;苞片叶状,比托叶小,紧贴;花4数,近无梗;花萼疏被长柔毛,萼檐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6毫米;花冠深紫色,长约11毫米,内外均疏被长柔毛,冠管管形,花冠裂片与冠管等长,顶端外反;雄蕊与花柱伸出冠管外;柱头2浅裂;花丝无毛。蒴果幼时长圆形,被毛。花期7-8月。

产于广东博罗县罗浮山;生于中海拔山谷坡地,极少见,迄今仅在该地区飞云顶发现过。


中文正名      黄叶耳草

拉丁学名      Hedyotis xanthochroa Hance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茜草目

科                 茜草科

亚科             金鸡纳亚科

族                 耳草族

属                 耳草属

种                 黄叶耳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