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美蟛蜞菊

 一帆csp 2020-12-12

珠海是个宜居的城市,很安静,路很宽,车又少,市区的公路都像高速路,满城都可以停车,还不用钱……就那样我爱上了这个城市,可惜,那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近来没再出远门了,市区走走还是可以的,这个午后,天气尚好,开车就往梅华城市广场风驰而去,那是城市植物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停着车,安安静静观察植物四季的变换。可是,等我到了那边,发现我可能是闭门太久了,城市的繁花与喧嚣远在预料之外,以前随处可停车的广场,已经是人满为患,兜了大圈发现居然没有容我停车之地,只好悻悻地回头。

楼下那一片南美蟛蜞菊开得正好,那金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城市够挤了,它们居然还在扩充它们的地盘。

好吧,它们赢了,城市太挤,我要回乡下去……可乡下的它们长得更野更狂妄。

南美蟛蜞菊,菊科、泽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顾名思义,它是来自美洲的蟛蜞菊,因此得名,也叫美洲蟛蜞菊,它的最大特征是叶片三裂,因此它也叫三裂叶蟛蜞菊,民间还叫它地锦花、穿地龙。

蟛蜞,读作péng qí,是淡水产小型蟹类,又称磨蜞、螃蜞,学名相手蟹。因两只大螯像极古人“拱手行礼”,故而又称为礼云。至于怎么把这种野生菊花跟螃蟹扯在一起,各有说法。其中有种说法是南美蟛蜞菊的叶子形状长得像螃蟹,所以得名“蟛蜞菊”,我觉得是胡说,蟛蜞菊的叶片跟螃蟹一点也不像。靠谱的说法是蟛蜞菊像螃蟹的一个地方是:作为一朵横行霸道的菊花,它可谓植物中的霸道总裁,已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南美蟛蜞菊的拉丁名是Sphagneticola trilobata ,它的属名Sphagneticola(泽菊属)是“泥炭藓的居民”,(不知所然),种加词trilobata的意思是比较明了,就是“三浅裂”之意。

它有个异名是Wedelia trilobata (三裂蟛蜞菊)属名Wedelia中文翻译为滨蔓菊属。

南美蟛蜞菊原产南美洲,在中国西南及南方各城市均有引种栽培。

我不时把长得泛滥成灾的植物当做入侵,比如在珠海横行霸道的红瓜,还有很多人喜欢的首冠藤等等,其实入侵植物有个定义,它要满足几个条件:

1、借助人类活动入境;

2、自行繁殖扩散并定居;

3、对当地生态造成明显影响;

4、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5、外来物种。

按这五点往南美蟛蜞菊头上套,它真的就是罪不可赦的入侵植物了。

南美蟛蜞菊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迅速,其种群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依靠匍匐茎不断占领新的空间,节节生根并在节上产生新的植株而蔓延扩散,不断入侵新的领地。它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只要一个带有节的茎段就有成功发展扩大种群潜力。一小段南美蟛蜞菊分分钟都可以占领它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土地。

最可怕的是,它自己怎么活都行嘛,可它还不允许别人活,它还有很强的侵占性,它会分泌一些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为了占地盘不仅到处攀附,还开展了化学战争,可怕吧?!

尽管它罪不可赦,可是,它有可取之处,不然当年也不会把它引进来了嘛。

据说南美蟛蜞菊最早在80年代的香港首先作为地被绿化植物引进栽培,它叶色青翠,花色淡黄,在南方几乎全年都有花,其生性粗放,病虫害较少,生长快速,耐早、耐痔,繁殖容易,深受人们喜欢。

就算把它列入入侵植物的黑名单后,它在园林绿化中应用也是极为广泛,常作地被植物,装点墙隅、丰富植物景观,做护坡植物,作为优良观花地被植物和护坡植物。

除了观赏价值,它还能改造与恢复退化生态系统,蟛蜞菊对于植被恢复很有帮助,对污染土壤也有较好的净化修复功能。也是一种很好的污水处理,湿地重建优选植物。

同时,它还有药用价值,南美蟛蜞菊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散淤止痛的功能。假若利用得好,那么丰富的资源也就不会浪费了。

除此之外,它还能制作饲料,利用蟛蜞菊新鲜茎叶中提取的蛋白质可以用作动物饲料蛋白,而且南美蟛蜞菊中的含有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对某些昆虫有驱避、拒食、抗生等作用。

▼ 说到它的结构,它的花就是小菊花,头状花序中等大小,花序宽约2cm,连柄长达4cm,花黄色,小花多数:假舌状花呈放射状排列于花序四周,筒状花紧密生于内部,单生的头状花序生于从叶腋处伸长的花序轴上。

▼ 最特别是倒是它的叶片,南美蟛蜞菊的叶子是闪绿闪绿的,叶片对生;叶三裂!有些没有叶柄,有些只有极短的叶柄;整片叶片条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外周锯齿状,叶片两面都有小绒毛。

▼ 这就是它可怕的茎。

很多人,甚至大神,都会把南美蟛蜞菊简称为蟛蜞菊,严格意义上说,不太对。因为它们俩其实是两个种,只是我们常见的一般都是南美蟛蜞菊罢了。

还好,我去年八月,在珠海的淇澳岛遇到了蟛蜞菊本种,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叶片,蟛蜞菊并没有明显的“裂”,而且相对南美蟛蜞菊而言,蟛蜞菊身材相对比较纤细,花朵也较为娇小。

蟛蜞菊的拉丁是Sphagneticola calendulacea,它有个异名叫Wedelia chinensis,从这个名字,我直接理解它的模式种来自中国,或者说它原产我国。

▼ 蟛蜞菊  Sphagneticola calendulacea 

菊科  泽菊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南美蟛蜞菊为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上部茎近直立,节间长5-14厘米,光滑无毛或微被柔毛,茎可长达180厘米;叶对生、具齿,椭圆形、长圆形或线形,长4-9厘米,宽2-5厘米,呈三浅裂,叶面富光泽,两面被贴生的短粗毛,几近无柄。

头状花序中等大小,花序宽约2厘米,连柄长达4厘米,花黄色,小花多数;假舌状花呈放射状排列于花序四周,筒状花紧密生于内部,单生的头状花序生于从叶腋处伸长的花序轴上;瘦果倒卵形或楔状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近3毫米,具3-4棱,基部尖,顶端宽,截平,被密短柔毛,冠毛及冠毛环。花期极长,终年可见花,以夏至秋季盛开为主,瘦果主要在夏秋季采到。

中文正名      南美蟛蜞菊

拉丁学名      Sphagneticola trilobata (L.) Pruski

别称              三裂叶蟛蜞菊、地锦花、穿地龙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属                  泽菊属

种                  南美蟛蜞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