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 5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程师的摇篮

 看得见的历史 2022-02-16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校。1949年,哈工大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是中国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哈工大成为了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并以“工程师摇篮”而名扬全国。


1952年时,学校学生人数达到了3500人。全校分为三个专业,十三个专门组。图为电机系发电厂专业组二年级学生正在听课。

哈工大聘请了大批苏联专家和教授,图为苏联专家普罗霍洛夫博士亲自指导机械系焊接专业组的研究生作电焊实验。

实验室新购了大批精密的仪器和设备,不少还是来自苏联、捷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这是土木系研究生徐福格在试用刚刚安装调试好的万能显微镜。

为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承担工程技术任务的能力,1952年哈工大的学制改为了五年。学生毕业授予“工程师学位证书”,使得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作为工科院校,哈工大特别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图为机械系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组四年级的学生们在作碳素钢的试验。

机械系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组五年级优等生谢鸿汉,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斗员,在全国解放后,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寒假就要毕业了,有望取得工程师学位,他正在写毕业论文。

学校里的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经常举行音乐会、舞蹈会,并演出戏剧和放映电影。课余时间,俱乐部里充满了愉快的歌声。

电机系的女士杨文彦和晋晓林是溜冰健将,她们经常出现在溜冰场上。

新的一天学习开始了,这是哈工大校门外景。

当年的哈工大,确确实实是厉害。

我这里总会有您喜欢的老照片老图片

                                 喜欢历史喜欢老照片的,请关注一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