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边忍耐、边期待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0-12-12

郭德纲曾在段子里调侃老搭档于谦说:于谦的妻子是个忍耐的表演艺术家。

一开始以为只是台上胡乱调侃,没曾想看了几期《幸福三重奏》中于谦夫妻的相处模式。

还真让老郭一语道破了。

于谦和妻子白慧明,用自己真实的婚姻状态戳穿中年夫妻关系的假象:

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在拼命表演边忍耐、边期待。

01

感情最怕遇到的两种行为是什么?

一个不开口要,一个不主动给,把日子过成一潭死水,双方都在比谁更能忍。

有一期节目,三对夫妻接到了节目组下发的砍竹子任务。

老大哥于谦吃完饭带一大伙人拿上装备说笑着就走了,不仅忘记了叫妻子白慧明,还自顾自给妻子安排了50度水泡香菇的任务。

晚饭桌上,一行人高兴的谈论砍竹子的趣事,白慧明插不上嘴,委屈的说自己:“啥也没干。”谢楠发现她的失落安慰道:嫂子应该去。

而丈夫于谦呢,不仅自顾自的说“她说不去,我叫她”,而且还给妻子找了各种不去砍竹子的理由,最后潦草的拍了拍胳膊以作安慰。

众人去砍竹子的时候,白慧明是想去的,她再三往门口张望,最终也没等来丈夫一句:你去呗。

这期节目播出后,部分网友就此展开了争吵,一部分网友说于谦应该多看看妻子,看看她的委屈。

另一部分网友表示,我爸妈也是这样相处的,老夫老妻的又不像另外两对小夫妻一样,已经很好了。

事实上,白慧明只比小夫妻之一的谢楠大了4岁,而被网友看出自己父亲样子的于谦也只比吴京长了5岁。

年龄,并不能给婚姻的相处模式下定义。

于谦和白慧明,一个看到委屈不问,一个有了委屈不说。

就像现实中许多夫妻爱侣一样,把生活过成了一滩死水,还要安慰自己这是岁月静好的模样。

02

你要知道相爱的人也会彼此伤害

西班牙著名心理学家曼纽尔·埃尔南德斯·帕切科在自己的书《亲密关系心理学》中提到了一个自己和患者之间的对话。

曼纽尔有一位长期治疗的患者,有一天,这位患者突然向曼纽尔提问:

“为什么我爱的人会伤害我?”

曼纽尔回答说:

“因为我们爱他,所以他会在情感上伤害到我们。人类的思维没有准备好承受本该保护和照料我们的人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曼纽尔认为:即最爱我们的人也会对我造成极大的伤害。

他们带着最好的意图,我们却获得了最坏的后果。

回头再看“砍竹子”的这一期节目,你会发现,被网友们喊话要求看一看妻子的于谦,其实并不是没有爱的。

他记得她不喜欢坐车,记得做她爱吃的菜,院子里种满她喜欢的杏树。

只是他太久没有妻子参与到自己社交生活中的经历了,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妻子不会和自己出去砍竹子。

晚饭桌上,于谦也很快觉察到了妻子的落寞,抬起手拍拍胳膊,是他在人前能做出的最大的安慰了:

有事回家说,有架回家吵。

然而对白慧明来说,这轻轻一拍,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让她停止委屈的暗号:你要记得自己是一个体贴周到的妻子。

这就是亲密关系中最赤裸的真相:明明深爱着,记挂着对方,却还是不自知的做出伤害感情的行为。

03

亲密关系里最大的伤害是静默不言

幸福的婚姻,大多都是两人磕磕绊绊扶持到白头。

就连广为人知的“神仙伴侣”杨绛和钱钟书,也曾因为一个法语单词“bon”的读音而争吵不休,最后不得不设定“吵架规则”才避免因为吵架过凶而影响生活。

都说“钝刀子割肉”最痛,感情也不例外。

亲密关系中,争吵、摩擦都在所难免,真正伤害感情的是,边忍耐边伤害。

在情感纪录片《幸福定格》中,有这样一对夫妻。

妻子温柔亲切,丈夫也温厚老实,两人从不吵架,表面看着是一对岁月静好的小夫妻,然而转头各自面对镜头时抱怨连连。

妻子吐槽丈夫处处让她厌烦不爽:在她需要用车子时,把车开走;把夹链袋撕掉;把洗衣粉弄丢......

而面对妻子的火气,丈夫觉得无理取闹,采取“不听、不看、不理”的三不原则。

丈夫这一反应愈发让妻子觉得他是在故意和自己作对。于是她也开始故意给丈夫吃过期食物,弄乱丈夫的安排......

隐性攻击,是常年忍耐的一方最常出现的行为。我生气我委屈我不说,我不说,但是你在别处就是错了。

同样是小事滋生的委屈和矛盾,谢楠和吴京的处理就好很多了。

谢楠体贴地给丈夫下了面条,吴京却嫌弃太甜直言直言“很不好吃”。

谢楠十分委屈,但她没有立刻向对方表现出来,而是从当下的不愉快中抽身出来,选择看书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这时吴京也后知后觉过来妻子的心情出现问题,强行蹭过去要关注:“就不让你看书,来,先喝一口。”

两人甜蜜蜜的干了一杯水,冷静下来的谢楠主动和吴京说起了自己委屈的原因——她觉得放糖会好吃,没想到吴京不喜欢。

听到这些,吴京才真正明白妻子的委屈,连吃几大口并再三保证:媳妇做的菜不能说不好吃。

04

伴侣是相对的两面镜子:别把不堪留给彼此

我们为何相爱,又为何对关系感到不安?

为何总是和伴侣因为同样的问题争吵?

在《亲密关系心理学》一书中,作者曼纽尔·埃尔南德斯·帕切科这样解释成年人在进入到爱情关系中的种种“作妖”迹象:

无论你多大,心里都一直住着一个孩子,他需要被关爱、赋予价值和提供支持。当我们成年后,这个内心的孩子会再次显现在一个健康的伴侣面前。”

心理学家常说,童年受的伤害,要在关系中疗愈。

其实,两性关系在包容的何止是童年的伤害,一个人从小到大所有的获得失去,满足与不满足,最终都会显现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上。

曼纽尔说:人类需要通过他人来了解我们是谁,谁是我们的参照点。我们根据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来观察自己。

童年时期我们拥有了第一面镜子——抚养者,而进入两性关系中,我们就拥有的第二面镜子——伴侣。

亲密关系的构建过程,本质是在找寻自我。

某种意义上说,伴侣是相对的两面镜子,所有的分手、争吵、冷战、相互折磨......都是滋生在互相观察的过程中产生的自我需不满足。

这些投射在亲密关系里的不堪,恰恰是人类最真实的、最残忍自我。

微博上#人类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已经有近5亿的阅读量了,很喜欢那句导语:

人类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因为我们的一生都是反复被爱救赎的过程。

爱,是一个长久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它与我们的生命共同存在。

婚姻不是爱情的happy ending,没有人能忍受自己渐渐爱成一滩死水。

如果还爱,请多动手搅动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