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1671- 清朝老照片 十九世纪的北京颐和园

 泊木沐 2020-12-12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军队兵犯北京。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光绪中叶,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挪用海军建设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清漪园,1888年(光绪十四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园的格局,至此更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万寿山中轴线上的主建筑,呈对称排列。排云殿、徳晖殿、佛香阁,均为颐和园中的建筑精品。

颐和园石舫 ,又名清晏舫,取自海清河晏之意,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颐和园的风景。

昆明湖边远眺万寿山。

位于颐和园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王庙,是颐和园中的祈雨的地方。

十七孔桥,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