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志四川•人物】田闻一 ‖ 辛亥四川大都督尹昌衡最后的归宿(一)

 方志四川 2020-12-12

辛亥四川大都督

尹昌衡最后的归宿(一)
田闻一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说过:如果不是四川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极大地分散了清廷的精力和注意力,武昌起义的成功,至少要迟一年半载。

 在四川这场至关重要的斗争中,清末清廷的“西天双柱”,先后作过四川总督的赵尔巽、赵尔丰不是等闲之辈,而赵氏兄弟属下的尹昌衡更是了得,他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最终计斩清廷在川最后一任总督、威名赫赫的封疆大吏、同时有“雪域将星”“四川屠户”称谓的赵尔丰;年仅27岁,便被推上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高位。就此,他一边是风云际会,一边是生平坎坷。他的一生,犹如一条粗线,将清末年间至新中国诞生初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串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明亮的焦点,光芒熠熠,引人注目。以下是他在成都解放前后的一故事。

尹昌衡(图片来自网络)

“小诸葛”白崇禧登门拜访恩师

 1948年深冬的这个早晨,瑟瑟寒风从宽阔的庭院中扫过,卷起片片枯叶,让宽阔的尹府显得有些萧索。

 时年64岁、退隐多年的原四川省军政府大都督尹昌衡,在成都忠烈祠街的家中,以著书自娱的他,着意静坐打功。如同以往,心情怎么也不能彻底平静下来。他这一生经历的事太多、太不平凡,也太刺激,不是那么容易平静下来的。

 这时,过去难忘的一切,在他的思想上转得走马灯似的——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廷倒塌,民国建立。登上民国大总统宝座的袁世凯还不满足,企望恢复帝制、皇袍加身;而他最不放心的两个都督是四川的尹昌衡、云南的蔡锷。袁世凯将尹、蔡哄骗至北京软禁。半是出于麻痹袁世凯,半是出于对袁世凯的抗议,尹、蔡两位将军频繁出没于纸醉金迷的八大胡同,自称“风流将军”。谁知,他们却在这里遇上了真爱――蔡锷遇上了侠肝义胆的小凤仙,尹昌衡遇上了美丽情真的梁玉楼。过后,蔡锷在小凤仙的帮助下潜离京师回到云南,高举反袁义旗,一举带动全国的反袁怒潮,成了天下闻名的英雄。而尹昌衡就没有这样幸运了,袁世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逮捕下狱7年之久。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相继当过民国大总统,他们有的与尹昌衡关系还都不错,但都不准尹昌衡离开京师。原因很简单“搏虎容易纵虎难”!尹昌衡是他们眼中的虎,他们不能放虎归山。

小凤仙与梁玉楼(田闻一 供图)

 最后,他是在有“山西土皇帝”之称的山西都督、他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的同学、很有办法的阎锡山鼎立帮助下,才脱离缧绁,回到四川、回到成都。然而,等待他的是川中新贵,他的学生辈的刘湘、但懋辛对他同样不放心,逼他在报刊公开发表《归隐宣言》。被逼无奈的他,在《归隐宣言》中这样表白:“昌衡从此不党南以谋北,亦不党北以谋南……公议私情两不敢背,勋名利禄一意长辞……”明眼人不难看出,其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腔何等的无可奈何,还有失望、失落。

 为了让心情尽可能平静下来,尹昌衡为自己设计了一种无异于“酷刑”似的东西,当他坐在宽大的木椅上后,用一种木质机械将自己强行固定,让自己丝纹不动。这样,久而久之,似乎也有些成效。

你奇妙的圣行无边无际,
虽是精神也难以到达。
但只要有一片笃信虔诚,
总能写下来一鳞半爪……

 就在他默念着《一切知语在法称祥妙本生记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里让人费解的佛家语句,心灵逐渐向幽深的佛界潜沉时,门帘轻轻一掀,跟了他多年、忠心耿耿的原副官马忠轻步走了进来。他情知有事、有要事,不然,马忠断然不会这时来打扰他。

 刚刚闭上眼睛的他,睁开双眼,用一双深邃的目光看着马忠。马忠轻步上前,很恭敬地用双手递上一张名片。啊!是他的学生,绰号“小诸葛”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一级陆军上将白崇禧拜望他来了!他知道,国民党败局已定。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大员最近陆续飞到成都。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准备集中兵力,打一场“成都决战”,也叫“川西决战”,主要是打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争取美援。然后将部队撤至康藏,沿途给跟进的解放军以迭次有效打击,以空间换时间;作为国防部长的白崇禧这个时候当然要来。

 他要马忠将白崇禧请进来。

 白崇禧与李宗仁,这二人是桂系军阀代表人物,号称“李白”;都是他发现、拨擢出来的。

白崇禧(图片来自网络)

 那是1904年底,他与阎锡山、唐继尧等同学,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学成归来,在北京武荫殿应试。本来他们应试成绩很好,但清廷怀疑他们在日本时秘密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旨在推翻清朝的秘密军事组织“铁血青年丈夫团”而又没有实据,因此,以他们成绩不合格为由,不予录用。过后,他被同学介绍给广西巡抚张鸣岐,经一段时间考核,张巡抚认为他有“元龙之气,伏波之才”,特任命他为刚刚创建、即将招生的广西陆军学堂监督(教导主任),与同是日本东京士官学校毕业,早他三期,时任军校校长的蔡锷共事。

 1905年,广西陆军学堂开学在即,开始招生。蔡锷因病,全权委托他极为信任的尹昌衡对首届招生负全责。

 尹昌衡招生很特别。首届招生200名,前3名要带去见巡抚张鸣岐。他不出试题,也不让考生到课堂上应试,而是不厌其烦地传考生一个个来,由他亲自面试。

 考生收取过半,尚无满意的。心中正暗叹广西无人时,进来一个考生,相貌堂堂,体态魁梧匀称,有大将风度。尹昌衡心中一喜,问来人姓名。来人白崇禧。再一问答,对答如流,尹昌衡很是满意,窃以为接下来的考生还有好的,他吩咐将白祟禧取为第三名。可惜接下来的考生都不如白,只好降低标准。韦旦明是个美男子,水平也不错,但总觉得骨子里缺少军人气,无奈,取为第二名。第一名叶琪,当然也勉强了些。

 当晚,他带上叶琪、韦旦明、白崇禧去见巡抚张鸣岐。张鸣岐很满意,高兴,设宴款待他们。

 宴罢,尹昌衡独自骑上他那匹火焰驹归营。月上中天,远山、近水组成了好一副恬静幽美的八桂山水画。正暗自赞叹间,旁边突然窜出一个青年,伸手捋住他的马嚼子,正待喝问,那青年解释,请大人留步,学生是为考陆军学堂来的。

 混帐东西!”尹昌衡大怒,考试早就完了。军人以时间为生命,如此大事,你却如此粗疏,当什么军人?尹昌衡声如洪钟,身材高大,又骑在高头大马上,很威严,他以为这样一番喝斥,那青年必然被轰退。不意这青年人沉着应对,态度诚恳。说是,请大人息怒。学生家贫,不得不在外打工谋生,得知消息,紧赶慢赶还是来迟,请大人见谅!尹昌衡感到来人身上有股不凡的气质,注意看去,月光下的青年人,衣着简朴,高高的颧骨,阔嘴,虽不漂亮,但身上自有一股英豪之气。他立刻改变了态度,问青年叫什么名字?

 李宗仁。

 好,你考中了。他一锤定音。

 回到营地,副官闻讯赶紧去找梯子,准备在榜尾添上李宗仁的名字。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尹昌衡却从副官手中接过墨笔,一阵龙飞凤舞,在榜尾添上了“李宗仁”的名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