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环换气法

 建华1968 2020-12-12

循环换气法  

      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约在1957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这样一反一复,使笛音保持延续不断。这种鼓腮换气法,虽可解决笛子上的特长音演奏,但却因在以下缺点,所以效果不很理想:
     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
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
     1、因为唢呐是双簧管乐器,它是用嘴包住扁圆形的哨子,用气息去吹,使哨子振动发音。也就是说,只要有气基本上就可以吹响。所以当你鼓腮之后口形外表虽已变化,但并不影响嘴里(口腔内)的吹奏形态。笛子是吹孔乐器,它是靠“风门”,将气息恰当地送入吹孔而发音。所以当两腮鼓起之后,口形就不能保持原样。风门就要引起变化,故笛子也就不能正常发音。
     2、唢呐上大多还有一个档片,这个档片可以帮助嘴的控制,在鼓腮之后,双唇有力地顶住档片,这就大大增加了两腮的压缩(控制)力量。也就有力地增大了气的储存和排气时的压力。而笛子上却不能装置和使用这个档片。
      五十年代末,演奏家们在原鼓腮换气(特长音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琢磨,练习和演奏实践,使这一技巧更加充实、完整和规范并把这一技巧定名为-----“循环换气”法和从理论上作了文字总结,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
      这种“循环换气”法,解放了鼓腮换气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可以使吹奏中的口形不产生任何变化;
     2、不致使观众因鼓腮而分散注意力,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3、扩大了气的储存量,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循环换气法有三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第二种为旋律循环换气,第三种为双吐循环换气。下面分别介绍
      这三种循环换气的方法和要领:
      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
     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方法是: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这里要注意:
     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
     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只要注意到这几方面,细心摸索练习,就可以很快突破这一关的。
     平日最好在笛子上练习,但在没有笛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练习。方法是:
     1、把某一只手(左右都可以)抬起,手心对着风门(嘴)练习换气,依靠手心的感觉,来测量你我气是否集中,有无中断。
     2、用循环换气方法来练习吹灯(蜡烛)要使灯火摆动,但不能使它熄灭,来测量你的运气是否连贯、均匀。
     3、民间艺人过去练习唢呐的鼓腮换气法时,常用一节空心小棒,插入水中练吹,使水落石出泡不停断地翻滚来练习吹、吸两动作的连续转换。这一方法虽不太适用于笛子,(因为在吹笛子时,要时常改变用气的力度、角度和口形),但用来练习呼吸动作也还是可取的。
     在练习过程中,可逐步将嘴与目的物(灯或手)的距离由近渐远地拉开,以测量你的气量是否增加。
     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巧时,总括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吸气的动作要迅速。
     2、第二口气接上去时,一定要连贯均匀,不可时多时少,时缓时急。
     3、在吹奏时,光可稍下俯一些,不可直硬挺仰。这样可使喉腔有力地扩大,以增加口腔和喉腔的控制力。
     4、在换气的过程中,小腹要始终保持控制状态,不可松软,以免失去控制。
     5、身体要平稳,不可上下前后倒斜抖动。
     6、为使笛音柔细动听,而且便于换气,遇到长音时,可加用本位或下位虚颤音(即指震音)相助。



  二、双吐循环换气
  双吐循环换气,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运用的,它难于长音特环换气。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由于可以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进行,而在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可以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在此普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不断。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
  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
  (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进行单吹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前音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形成双吐。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下去。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双吐循环换气的难练之处,也就难在这里。它比长音循环换气时,要求吸气与呼气(下颚压出的气)动作更快而敏捷。
  (5)由慢练开始,找到正确方法后,渐次加速为宜。
  (6)先从第三、四两孔的中音区练起,逐渐扩大音区。

  (7)以上练习达到要求时,即可进行同音的双吐换气练习。 



吹笛者最好能懂得一些修笛和调音的方法(连载)

一枝同样的笛子,给不同的吹奏者使用的话,撇开水平问题,由于嘴唇厚薄、吹口角度、气息力度、手指长短粗细等方面的差异,笛子的音色甚至音准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王铁锤、俞逊发等喜欢开孔较大的笛子,曾格格、陈悦等喜欢开孔适中的笛子。。。)。竹笛的开孔,就一般情况而言,膜孔小于指孔,指孔小于吹孔。开孔小的笛子,易于控制,但亮度不够;开孔大的笛子,发音通透,容易上口,但过度则有响亮聒噪之嫌。因此,吹笛者如欲得到一枝称手满意的好笛,除了要向制笛师讲明你的要求和爱好以外,笛子到手以后,还必须在逐渐熟悉笛子性能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吹奏习惯,再对笛子加以必要的修理或微调。自然,你得要懂一些笛子修理和调音的技巧和方法,而绝不能蛮干胡搞。
          关于某些修笛和调音方法,《笛子吹奏法》(胡结续著)、《笛缘。制作篇》(周林生著)、赵松庭、陈正生等专家著述已有论及,本文一般不再赘述。
          那些材质与音色、音准较差的笛子,修理价值不大,不属本文探讨范围。
          还需强调的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笛子的小修与微调。于细微处见功夫,小修见大用。
          海内高手云集,网上卧虎藏龙。拙文聊作引玉之砖,以期各位大德和高师参与探讨。
   
          常用工具和材料
          笛刀,小锉,细砂纸:修孔用。  [建议:没有挖孔经验者,最好采用把细砂纸缠在圆珠笔芯上慢慢打磨笛孔的方法,边修边试,这样不会弄坏笛子。]
          虫胶(俗称羊肝漆或胶片漆)、95%以上浓度的酒精(成品名曰“虫胶漆溶液”)[配制方法:将适量虫胶放入酒精中浸泡成酱红溶液状,不可过稀过稠,24小时后即可使用。]  虫胶漆溶液妙用多多,是制笛师必备之宝贝。
          牙签: 涂虫胶修孔用。
         粗竹棍药棉签: 将其燃成木炭状(忌用明火),可以快速烘干虫胶溶液。
          。。。。。。
          以下介绍几种笛子实用修、调简要方法
          一、笛子漏气或发音欠灵敏、音色虚飘
          笛子漏气问题多半是出在笛塞和接铜插口处,笛塞位置不当还会影响音色和八度音准,发音欠灵敏、音色虚飘的问题除漏气的原因外,往往由于材质密度欠佳、笛筒内径有失偏颇或吹孔欠妥所致。“对症下药”以后,用细砂纸轻轻将笛筒打磨干净,再用胶布把所有的孔堵严,从笛尾灌入虫胶漆溶液,约5分钟后倒出所灌溶液,轻轻将笛子甩干,然后扯去胶布。。。。。。待其阴干后即可吹奏使用。
          二、吹孔的探讨及其修理
          吹孔是笛子发音的要害部位,也是笛子发音的能源提供和动力传达部位,直接关系到笛子的音色、灵敏度、泛音、甚至音准等许多方面。常言说:“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许多修笛经验不足的人,正因为他懂得吹孔的重要性,所以害怕去动吹孔。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音不准就修按音孔(指孔),筒音不对就去修后出音孔。。。。。。结果越修毛病越多,甚至搞坏了笛子。我们的确不赞成乱动吹孔,但既然吹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修笛时岂能忽视?这犹如修理电器,先得检查电源部分(能源动力部分)的线路是一个道理!有时音准的“症结”恰巧就在吹孔上(特别是有经验的制笛师通过计算或用划线板调孔的笛子尤其如此),当你耐心地微调一下吹孔,往往会惊奇地发现,不但音准问题解决了,而且音色也美了,高音好吹且省力了,发音灵敏了。。。。。。当然,吹孔的修理并不是件轻松简单的事情,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要想成功地修好吹孔,往往需要花上数天甚至数月的工夫(也算是修出境界来了——郑月明如是说)。宝剑之精要在青锋,好笛之精要在吹孔;武术家提倡“十年磨一剑”,难道我们就不能半年磨一笛吗?这也是制笛师为甚麽不肯花费太多的时间来给你打磨吹孔的缘故之一了:他们要靠制笛挣钱哪,光顾给你打磨吹孔,谁来开工钱呢?其次,制笛师制笛时往往是根据他们的嘴唇厚薄、口风角度、以及吹奏感觉习惯等方面来修定吹孔的,也就是说你所订购的笛子并非是给你量身定做的。不过,在确定吹孔是否需要修理之前,一定要检查核对一下吹孔的留量是否正确得当。宁保生认为:“这个问题往往被人忽略。。。。。。就常规而言,一般的笛子是低音容易偏高,而高音区则容易偏低。要兼顾几个音区的发声需要,吹孔的留量是重要的。”
          吹孔修理的要窍:1,前(与膜孔相邻处)主要关乎音准高低(可调度10音分左右);后(靠近笛塞处)主要关乎八度音准;两侧的宽窄和角度主要关乎音量、音色和发音的灵敏度,一般说来,竹材薄的笛子挖孔的角度要大一些,竹材厚的笛子挖孔的角度要小一些。。。。。。
         吹孔的修和调:
         打磨:1,用细砂纸裹在圆珠笔芯上细细打磨,边修边吹;2,用笛刀(此法适用于有制笛或修笛经验者)。
        修补:用牙签蘸上虫胶溶液涂抹之。如所需修补部位较大,可将粗药棉签竹棍燃点一截吹熄成木炭状,慢慢烘烤后再涂抹之。如发现涂抹过度,切忌心急,且待两三天等虫胶漆干过性之后,再用笛刀轻轻刮去些就对了。
        吹孔的修调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就连制笛经验比较丰富的郑月明先生,也曾经因为在修吹孔时不小心多削去了一丁点儿,结果导致吹不出超高音。度的把握,宁不慎乎!



吹笛者最好能懂得一些修笛和调音的方法(连载)

三、膜孔的探讨及其修理
       “膜孔是笛子的眼睛。”(周林生《笛缘》)竹笛属开管乐器,与国外的笛类乐器最大的区别是“膜振”。竹笛如果少了膜,其音色也就大大逊色了。膜孔小,吹奏省力,高音容易控制,但是由于振动欠充分,音量较小,低音不厚实。  膜孔大,振动充分,音量大,音色亮,低音厚实,但是高音比较难以控制,音准容易往下掉。 如果膜孔过大就不好了,尖响刺耳,音准音色难以控制,笛膜也不容易贴好。因此,膜孔的大小应当适中。
          除周林生、王益亮等制笛师的笛子膜孔在出厂前经过精心处理以外,绝大多数的笛子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细小的问题:如钻孔过程中,修正内孔过程中,刷油漆的过程中都要会给膜孔留下一些毛刺,小杂物和小沟痕,这往往在粘笛膜的时候才能发现,一般症状表现为笛子膜孔的锐角过利、膜孔边沿出现极其细微的毛刺、膜孔内沿损伤、笛膜容易上水等,这些毛病,都会影响到笛子的音色以及笛膜的使用寿命。
           上述问题的修理方法:用一小张特细的砂纸,裹在圆珠笔芯上,插入膜孔后保持一定的角度和力度,反、顺各轻轻地转一圈,圈一次沙纸的角度就要微微变化一点,注意打磨的角度一定保持圆弧形。有伤痕的膜孔、容易上水的膜孔以及过大的膜孔修理方法:先打磨,再按前述方法涂抹虫胶漆修补即可。这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讲求心细、有耐性。打磨时,还要注意不要损伤了膜孔外沿的亮漆。
            四、 指孔的探讨及其修理
           竹笛的指孔相当于钢琴的“键盘”,主要关乎音准(指孔的大小、内沿的角度也关乎到音量、音色以及发音的灵敏度)。
           关于指孔的修调方法,赵松庭、胡结续、周林生等专家著述已阐释较为详尽,这里不再赘述。
           此处要提及的,也许是大家比较感性趣的几个问题:
           1,音准不要调得太“老”
          笛子没有吹热时,你会发现,往往第三、五、六孔往往略低于标准音。这是怎麽一回事呢?原来制笛师考虑到竹笛的音准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特意在调音时留有余地的:第五、六孔离吹孔最近,受热较快;第三孔的音准易受笛友演奏“激情”的影响而翩然“高飘”。这个问题,周林生先生的诠释颇为精到:“在笛子制作中,有些制作师会发现,明明按照频率仪器把笛的音调准的,为何到实际演奏时,音会不准?有些挑选笛的朋友也会发现,明明按照频率仪器,选择的笛音是准的,为何演奏时会感到音不准?其实,按照频率仪器的标准做笛,选笛,没错,可这是'静态音准’,而演奏是'动态音准’.演奏时,情绪一来,音准就起变化.”
          2,平吹时筒音偏低,有时并非笛塞的问题,而是第六孔音准偏低所致。将第六孔靠膜孔处“旋”去一点即可。
          3,高音或第五孔超高音不好发怎麽办?除调吹孔外,一般是扩大前出音孔(调音孔),其次是略微扩大第二孔。
          。。。。。。
         关于指孔的修补
         详见前文《吹孔的探讨及其修理》。
         为飨读者,特转引陈正生先生的《箫笛音孔修补方法》,供君参考:“修补箫笛音孔的方法很简单,材料只需瞬间快干粘胶剂“502”,以及黄杨细木屑就行。将箫或笛直立,使需修补的一端处于下方,敷上一点黄杨木屑(不可太多),从该音孔的侧沿滴上一滴“502”(不要太多、不要直接滴在黄杨木屑上),502很快就会将黄杨木屑浸润,干燥后就成。若需要补厚一点,则可以多补两次。用黄杨木屑修补有两大好处,一是黄杨木屑的附着性能较好,敷在音孔上不易散落,二是黄杨木屑的颜色与竹相似,补上不影响美观。”
        竹笛看似简单,一根竹子钻上几个眼不就行了吗?制笛和修笛实则大有奥妙!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本文仅为皮毛之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诚希望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和朋友们多多介绍这方面的见解和体会,以期不断丰富这个课题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