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末前致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自己不努力,父母老师再出力也没用!

 如水138 2020-12-12





孩子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最该努力的是孩子自己!


 

来源:微信公众号:育才家园(ID:edu683)

期中考试的总结才刚刚走远,期末考试的复习就已经近在眼前。

学习就是如此,日复一日的学习,和轮回般的考试,才是学习生涯的主题。

但是,随着大众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现在学习已经不单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甚至面对一场考试,家长比孩子自己还紧张,还重视。

有人说:期末考试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绝不能置身事外。

这点我非常同意,但是家长和老师再怎么重视,再怎么参与,都得明白最重要的一点:

孩子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最该努力的是孩子自己!

在学习这件事上,你自己才是主角

前段时间,关于“退出家长群”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家长抱怨,自己一边要忙工作,一边还要关注家长群里的的消息,实在不堪重负;

老师也无奈,自从有了家长群,每天都是家长会,群里家长随时随地的提问让老师没有私人时间。

俨然家长群已经成为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负担。

可唯独孩子,本该是学习中心的孩子,却在这场关于自己学习的争论中独善其身,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们总说,优秀的孩子背后离不开家长的付出。

我们还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于是,知识没掌握好,是老师讲课没讲清楚;作业没写,怪老师没跟家长说;孩子学习不认真,怪老师镇不住学生。

但是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你才是主角,教育路上,家长和老师很重要,但是再重要他们也只是辅助作用,真正去学习的人还是你自己。

你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学,其他人的努力都是徒劳。

父母能努力为你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在你的学习上花钱花心思都毫不吝啬,能在下班后,甚至直接全职辅导你学习。

但也只是辅导,作业需要你自己去做,知识需要你自己去学,该付出的努力一点也不能少。

老师能兢兢业业的为你授课,尽心尽力的备课讲课,想方设法的把每一堂课讲得生动有趣又干货满满。

但也只是教导,问题需要你自己去思考,考试需要你自己去面对,该吃的苦一点也不会晚。

所以,在学习这件事上,最不该也不能推卸责任的,其实是你自己,最该上心,最该努力的人也是你自己。

这些事情只能你自己去做,谁也替代不了你

就像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老师和家长都如同拧紧了的发条,严阵以待。

但老师和家长再重视,做得再多,也不可能直接把知识印在你脑海里,更不可能直接代替你去考试。

所以,关于复习这些事情,还是得你自己去做:

1、规划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是复习,更是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所以,在正式开始复习之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复习进行合理的规划。

知道自己一共有哪些任务,清楚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强化基础

有些孩子在复习中喜欢花费大量时间去攻克难题,其实大可不必。

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一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卷面上并不会有很多难题,而是从课本出发,以基础知识为主。

所以,在复习的时候,集中精力巩固好基础的知识点,保证把该拿的分数都拿到,才不会因小失大。

3、整理错题

每个人都会犯错,真正会学习的人往往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保证不在同一个坑里摔两次,就是最好的学习。

所以,错题本是个学习的好工具,尤其是在复习阶段。

针对错题做到查漏补缺,了解了自己犯错的类型,再对症下药,及时进行修改和纠正。

好的错题本,可以让你在复习时事半功倍!

4、调整心态

期末考试很重要,但归根结底,也只是为了检验平常的学习成果,它并不是老师和家长用来为难你的,它是帮助你学得更好的。

虽然分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所以,面对考试,不必太紧张,只要准备充分,那考试正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

考得好,值得鼓励,今后应继续努力;考得不好,就找出原因,下一阶段继续奋斗,学无止境,考试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5、认真答题

每次考试总有一些孩子因为粗心失分,这其实是很不应该的,养成粗心的坏习惯,以后也很难认真起来。

在考试时,要先仔细看题目,然后再认真答题,答题步骤要清晰,不要偷懒。

遇到不会做的题先跳过,不要死磕浪费时间,等回过头来再继续思考。

答题完一定要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保证会做的题不失分,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

总之,在期末复习阶段,家长负责是好事,但是如果家长太负责,导致孩子连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都不愿承担了,这才是害了孩子。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复习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可以辅助,但千万不要做得太多,比起事无巨细的安排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说明:本文首发「育才家园」(微信号:edu683)。育才家园专注于 4~18岁儿童及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是老师、父母、学生的好伙伴!文章转载授权请联系「育才家园」(微信号:edu68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