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敢点,学会跟羞怯说“拜拜”

 sogone 2020-12-12

羞怯是许多人都有过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它是逃避行为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是指由于性格、认知或挫折引起的自我约束言行,以致无法真实表现自己情感的一种心理障碍。

孟子早就有言:“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做了不好的事懂得害羞,这是一种优点。怕羞的人会全心聆听别人讲话,不抢别人的话题,于是,他们就显得谦虚而有涵养。但羞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成为人生走向成功的障碍。特别是与陌生人或异性交往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约束乃至尴尬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致不敢在集体中发言,一到大庭广众中讲话就脸红心跳,遇到陌生人时局促不安、手足无措,等等。

羞怯感强的人,往往在陌生人面前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们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缺乏交往的信心和勇气。在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虚汗直冒,以至于张口结舌、语无伦次。其特征就是对正常的人际交往感到焦虑和害怕。

他们对自己的举止神态和言谈过分敏感,生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失态、出丑。他们越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就越无法恰当地控制自己的失态行为,反而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的紧张。越是提醒自己不要脸红,偏偏脸红得越厉害。

不自然的面部表情和行为通过反馈更进一步加强了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以往受挫折的经历、消极的自我暗示,会使他们对交往情景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害怕心理。

“羞怯的人往往过分担心本身的行为是否反映出真正的自我,”心理学家巴度说,“就像演员,你必须学会把真正自我与扮演角色之间的界限消除。让你的行为表达出明确意义,你的行为就能反映你的自我。”

与自卑感相同,引起羞怯心理的主要因素也是缺乏自信。在交往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交往技能和经验,就会产生对自己的不信任。诸如怕遇到难题答不上来而出洋相,怕说话不得体而伤害别人或有损自己的形象,怕在交往中失礼而被人笑话看不起,怕应付不了对手的 “手腕”而使自己吃亏,怕出现僵局下不了台,怕在异性面前言行不当而引起对方的误会或旁人的误解……这种种的“怕”,就形成了人际交往中的羞怯心态和恐惧心理。

有趣的是,许多名人竟然也都曾有过“怕羞”的心理表现。像美国前总统卡特、英国王子查尔斯、被誉为“田径之王”的卡尔·刘易斯,都坦率地承认,自己过去是个十分“怕羞”的人。可现在他们却“视演说为常事”。这充分表明,羞怯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羞怯心理呢?

一、大胆做你想做的事

只有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羞怯”成为社交能手的人,才敢去说、去干、去争取成功。古希腊大演说家德莫尔尼斯,小时候因有口吃毛病,不敢同陌生人讲话,后来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闻名遐迩的演说雄才。

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充分说明,“怕羞”的心理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不要心里总想着自己的弱点,要有自信心,大胆地去做你想做的事。一位名人说得好:“愈注意自己的缺点,就愈无法改善它。”

二、不要过多地计较别人的评论

羞怯感强的人,最怕得到否定的评价,结果,越害怕越不敢交往,越不敢交往越害怕,恶性循环使他在羞怯的旋涡中越陷越深。其实,被人评论是正常的事,应把它作为改善自己交往的动力,而不应当作精神负担。

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不会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交往活动中因知识面过分狭窄而受窘。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包括交往活动的基本礼节和技巧。你可以从有关人际交往的书刊上获得这些知识,也可以从周围的同学、同事、朋友身上获得。

四、知道怎么控制自己

常用的控制方法是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们走到一个陌生的场合或与陌生人打交道,自我感觉有些紧张、羞怯的时候,可提醒自己镇静下来,什么都不要想,把陌生人当作熟人一样, “羞怯”心理就会减少大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非常怕羞的人,当他在陌生场合讲出第一句勇敢的言语以后,随之而来的将不再是羞怯,而是可以在对方面前畅所欲言了。除此之外,还要讲究锻炼技巧。这种锻炼,主要是指自信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预备训练。如大会发言时提前拟好讲稿,读熟或者背诵,然后在家人或熟人面前试讲。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内容熟悉、语言流畅,最后开会发言就能做到心中有底,胆大不慌了。

二是暗示性训练法。有时面临一种场合来不及先做准备,又自感心情紧张时,可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镇静、不慌、什么都不去想”,用意念控制自己的恐慌紧张情绪。

三是模仿性训练。即经常观察和模仿一些活跃、开朗、善于交往、泰然自若的人的言谈举止,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怕羞的弱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