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乾隆孝粉碗欣赏

 新用户1398XocJ 2020-12-12

  “氧化突起”和“玉裂”、土蚀、土咬等乾隆孝粉碗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归在形变一节中,主要因为它们都是在乾隆孝粉碗外观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乾隆孝粉碗在质变过程中,氧化突起是高出玉表,形成的类似橘皮纹的现象。玉裂是乾隆孝粉碗在质变过程中,乾隆孝粉碗内、外部产生应力反应,由于不同点的应力大小不一,所以容易在玉表出现裂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土蚀、土咬现象则是乾隆孝粉碗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后,受到一些含酸或碱以及微生物的破坏造成的。

  玉碗纹理极为优美,极其精致,呈现出自然奔放、热情活泼的艺术效果。就仿佛是一幅油画,美得动人心魄,是众多大收藏家最为钟爱的藏品,藏品的收藏价值极高,是绝世宝物。温润的玉材均不作任何人为沁色,规整的器形端庄雅致,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的审美趣味,是当时汉白玉碗的杰作。且出自大师之手,其纹理极其优雅大气,是皇 室御用之物象征。

  乾隆玉碗,又叫乾隆孝粉。是因为碗底落款“年制”二字的篆书体和“孝粉”非常接近,所以常被人误读为乾隆孝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据说乾隆玉碗是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治病而专门打造的,代表了儿子对母亲的孝道,所以被美誉为乾隆孝粉。

  汉白玉虽质地较为坚硬,但却脆弱易碎,所以汉白玉雕刻的艺术品极其稀罕。因为能称得上艺术品的,都必须用顶 级的汉白玉,因为只有用顶 级汉白玉才可以上数千万年不风化。虽然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整体保存完整,品相良好,熠熠泛光,经藏品界的专家鉴定,为市面上罕见的臻 品。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明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炉、薰、瓶、鼎、簋等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的茶酒具非常盛行。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来做笔洗、水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器装饰陈设。由于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透明度对乾隆孝粉碗的质地、颜色有烘托作用,透明度好,可以祀材料的质细、色美烘托得更美,反之就减弱质细、色美的光彩。由于透明度这样重要,因此,大部分宝石和玉石都要检验透明度。透明度变化在一定范围之内,超出范围是不可能的,在这个范围之中,有一个最 佳透明度标准,下透明固然不好太透明也并不见的就一定好,并不是越透明越好。

  2013年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拍卖的一直乾隆孝粉玉碗外形尺寸为直径为10CM;高度为3.5CM.碗底直径为4.5CM的一个古董碗,价值大概在叁佰伍拾万元以上。据说经过两轮抢拍,价格涨到888万成 交了,是一位香港企业家买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