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子疑群发短信被强制停机,中国移动执行监管能否有点温度?

 悲了伤的白犀牛 2020-12-13


回复「你好」,领高价值干货

中国移动具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加上十多年来客户经营能力的积累,中国移动对用户的画像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可惜中国移动似乎只把这种能力用在了营销上。
来源 | 悲了伤的白犀牛
图片来源 | 网络
 
近日,据媒体报道,南京市民李女士去云南出差时手机突然被中国移动执行强制停机,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出入机场、酒店等都需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信息,手机被停止对李女士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几乎可以说让她在外地寸步难行。
此事经媒体报道,随后迅速发酵,引发了新一轮的对中国移动的"声讨",而声讨的核心点在于——中国移动作为服务提供方,是否可以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强制停机?
据李女士表示,她是在跟10086核实的过程中才知道手机号被举报为骚扰电话,但是中国移动事前并未跟她进行过核实就执行了强制停机。
就这个事件而言,我觉得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中国移动确实有权力、也有义务去对特定用户进行强制停机。
中国移动这个权力和义务是有法律背书的,2016年0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
《通告》中要求电信企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阻断骚扰/诈骗电话的渠道,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因此,近年来三大运营商都各施各法,积极打击整治骚然/诈骗电话,比如,中国移动在2019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宣布了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进展。其中提到,在技术方面,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拦截高频骚扰电话8.1亿次,呼死你电话20.1亿次,短信炸弹2.5亿条;在打击治理方面,中国移动已处置垃圾短信41亿条,国际诈骗电话1.08亿次,骚扰电话253亿次,封堵不良网站10万个。
而据了解,当前中国移动对于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等判定的规则和执行的措施都是固化在系统后台,只要触及到规则规定的条件,后台就将自动执行相应的措施,包括强制停机。
前文案例中的李女士应该就是其利用手机的通信行为(比如,同一时间段内群发大量短信、频繁拨打多个电话等)触及了系统设置的规则,从而触发了后台的执行措施,后台自动执行了强制停机。
从这个层面上看,我觉得中国移动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有法律背书、有规则可依、非人为主观干预、不主观针对特定用户。
第二个层面,中国移动在执行监管时是否可以有点温度?
从李女士这个案例来看,李女士很有可能是被系统"冤枉"的,李女士表示自己作为中国移动的十年老用户,是中国移动的钻石级客户,从来没有从事过所谓的违法行为,拨打过所谓的骚扰电话。
一般来说,没有人会用一个"钻石级"的号码去做一些低端的骚扰电话活动,毕竟现在运营商打击骚扰电话的手段已经非常高明,一些专门用来骚扰的电话号码常常活不过三天,用一个十年的钻石级号码来从事骚扰活动,这并不划算。
那为什么李女士的号码会被"错杀"呢?我能想到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中国移动对"骚扰电话"设定的阈值有点过低,加上李女士进行了一些比较"极端"的通信行为,再加上"云南"这个比较敏感的地区,几层因素叠加,造成了这个"冤案"。
那中国移动有没有可以提升的地方?肯定是有的,中国移动具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加上十多年来客户经营能力的积累,中国移动对用户的画像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可惜中国移动似乎只把这种能力用在了营销上。
如果中国移动后台系统在执行停机等操作时,能先调用客户的画像看看,并对异常的行为进行人工核实,这样做是否更有温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