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居旧俗:春节杂谈

 皓皓说吧 2020-12-13

  文/丛良明

    “新年到,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恭喜发财,哈哈笑。”这首童谣生动地描绘了农历新年(春节)的欢乐情景。尤其农村人家特别注重春节,腊月初九开始“忙年”,购买年货,腌鱼腌肉,磨麺粉蒸馒头,舂糯米做年糕,蒸饭米爆炒米。妇女们忙着做鞋缝衣,各家忙得红红火火的。农家人说:“一年辛苦天天忙,就为过年乐一场”。

  过年(春节)的风俗习惯沿袭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据《尔雅》记载:尧舜时代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为“祀”,到了周代开始称为“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特别是解放以来的半个世纪后,人们对春节习俗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摒弃了封建迷信糟粕,继承发扬优良的风俗习惯,这值得大为赞赏。

  有句谚语说得好:“不论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在城市和乡村,家家都在春节前“掸尘”(大扫除)。大扫把从屋梁到地面,四壁旮旯大清扫,还要擦洗门窗和家具,做到窗明几净,清洁整齐。在除夕前,一家人都要理发洗浴,更换新衣裳和被褥,从居住环境到个人穿着,干干净净过大年。这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卫生习俗。

  大年除夕忙得欢,迎来春节新气象。清晨各家人都忙开了,头一件事就是洗刷旧门对,贴上新春联。新春联有书写的,有印刷品,还有金线图案衬托精印春联。显得富丽堂皇。在大门、边门、后门、房门、厨房门和门框上,以及猪舍牛棚都贴上红彤彤的春联。千家万户都贴上新春联。正如有副春联描绘:“爆竹一声辞旧岁,桃符万户始更新。”春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一种书法艺术,又富有诗歌意味,被誉为:富有民族的优秀艺术。它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为我国所独有。

  对联具有言简意赅,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为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给人以美的感受。

  再说挂“门笺”(俗称“喜笺”),各家门楣上贴“门笺”。“门笺”是红色长方形刻纸艺术品,五张为一副,有刻花鸟鱼虫图案,中间嵌金箔“福”字;有刻图案衬托“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年年有余”等吉祥文字。刻工精细,十分考究。门笺与春联交互辉映,呈现出一派浓厚乡土气息和除旧迎新的节日景象。“迎春接福”、张贴“福”字。在门楣、箱柜、墙壁贴上“福”字。有人还特意把“福”字倒贴,讨个“福到了”的吉言,以寄托幸福生活的祝愿。

  年画,是我国各族传统艺术,为人们普遍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堂屋、卧室贴上年画,显得焕然一新,心旷神怡,为节日增光添彩。

  晌午,各家举行祭祀祖宗仪式,(俗称烧敬),上供酒菜,焚香燃烛,行跪拜大礼。这个传说习俗虽然有点封建迷信,但表达了子孙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继承传统的伦理道德。

  傍晚,是孩子们做的事。他们把屋内室外打扫干净后,便拎着碗口粗的装有石灰粉的小荷包,在院内打“囤子”(即石灰印子)象征遍地是稻麦“囤子”。这是农家向往好年成大丰收的美好愿望。

  除夕,家庭主妇格外忙,从早到晚围着锅台转,大显烹调技术的身手。在外地的亲人都赶回来了,一家老小吃团圆饭。席间,小辈向老人敬酒,祝福健康长寿!老人向子孙发“压岁钱”红包,祝愿他们事事如意,学习进步!这充分显示家庭幸福,人文之乐。

  年夜饭还沿袭了不少有趣的习俗故事:其一、满桌菜肴,一家人开怀畅饮。酒足饭饱时,桌上的一碗大鲢鱼仍然完完整整地摆着。寓意是年年有余。其二、孩子吃到了美味佳肴,满足了食欲,一碗饭吃几口就丢下了,要吵嚷着:“吃饱了!”大人顺着说:“余下来明年吃!”也讨了个吉祥的话。其三、各家特地煮一大锅米饭,剩下的饭盛在盆桶里,元宝形状的完整的大锅巴盛放在大柜上,用红纸条裹着芝麻秸和柏树枝插在饭桶里和锅巴上,寓意是好日子节节高,百事顺利。

  我国自古以来,有“守岁”的习俗。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除夕之夜,一家人欢聚一堂,畅谈过去,展望未来,彻夜不眠,以待天明。历代诗人写诗吟诵除夕夜,唐代有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宋代有范大成《读痴呆词》、范祖述《抗俗遗风》等。苏东坡当年吟诵:“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就是古人守岁的真实场景。如今,城乡亿万人民守在自家客厅、卧室,围坐在电视机前,嗑瓜子,吃水果,观赏《春节大联欢》,直至零点,钟声敲响,漫天礼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豪情满怀,奔向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清晨,四处鞭炮齐鸣,震撼寂静的乡村。一家人起床、梳洗、穿戴新的整洁衣服。早餐要吃年糕或汤圆,寓意年年高升,团团圆圆,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亲朋好友相见时,互相称呼,热情祝贺:“恭喜发财!”大家都彬彬有礼,热情友好,充分体现了新年新风尚。

  春节期间活动多,持续时间长。走亲访友,祝贺新春,自娱自乐,

  歌舞弹唱,直到正月十五日,欢度“元宵佳节”(亦称“灯节”、“上元节”),又掀起节日新高潮。花灯集市、花灯展览会上,灯如海,人如潮,一片太平盛世,繁荣兴旺景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