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众号核心基础知识!(一)

 灵哥陪你读传记 2020-12-13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图片

这是灵哥哥公众号的第42篇原创文章

最近有朋友问我,你天天写公众号,具体公众号如何操作的?能不能简单分享一下,本来不想写这种专业性的东西,看起来很无聊。

图片

而且受众对象并非普通读者,都是关于公众号的干货。但既然有需求,我觉得就可以分享出来。

还是那句话:别人的常识,可能就是你的认知。以下为录音式抄写学习。

对于已经在运营公众号的朋友,系统的学习一定会给自己查漏补缺,做任何事一定要讲究全面性,系统性。所以这篇文章就很好的帮助大家补充一下知识!

图片

01
订阅号和服务号

首先,讲解一下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区别。

服务号:给企业提供用户服务和组织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全新的公众号服务平台。核心词:企业和组织。用户服务和业务管理。

订阅号: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读书之间的沟通和管理模式。核心词:媒体和个人,以及传播。

如何选?建议:核心需求是内容传播就选订阅号,核心需求是用户管理就选服务号

(PS:跟你是个人,还是企业没有必然的联系。)

2018年11月16日后,注册公众号的规则发生了改变:

1.个人可注册1个且只能注册订阅号
2.企业可注册2个自主选择服务号或订阅号

订阅号每天都有一次推送机会。所有订阅号会折叠在一个文档里面。

图片

服务号,每个月只能群发4次,但是群发内容不会被折叠。直接展示在聊天栏里。就像丰巢智能柜一样。

图片

当然以上只是最简单粗暴的区别,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当然重点讲一下服务号。

服务号的核心不是推送不被折叠。是其更多的接口权限。这个词是技术开发的范畴了。绝对的隔行如隔山。很多企业需要的不是会用,而是知道服务号可以通过权限实现哪些可能性。这个太重要了,具体的操作可以交给外包,交给专业的人来解决。

1、服务号可以通过接口,发送业务通知。比如:信用卡消费之后,微信收到的消费提示;比如:电商平台购物,微信收到的发货信息;比如:我报名了线上课程,收到的上课通知。

这都是模板消息接口实现的。可以说,可以通过这个接口,能够突破每个月推送4次的限制

2、用户管理方面,服务号可以通过网络授权,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

比如:昵称,性别,所在城市,语言,关注时间,还可以获取用户的基本位置。

所以平时我们通过“滴滴出行”的服务号上,能实现授权定位叫车。

3、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

举例,我作为企业,想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进行地推涨粉活动,而且推的都是同一个服务号,那如何能知道,哪个地推的效果更好呢?

这个时候,带参数的二维码就派上用场了。作为服务号,可以生成3个不同的二维码,分别给到3个城市,虽然用户扫码后关注的是同一个公众号,但是在后台能实现分组,监测,等目的,这个功能对于企业应用场景是非常的多,使用得当的话,会对运营带来极大的帮助,因为实现了用户的分组,就可以实现分组推送了。

对于服务号来说,给用户分了3个组,那每个组都能接受到4次推送。组与组之间的推送,可以是不同的。

比如三组数据分别来自,买手机用户,买电脑用户,买冰箱用户,那么我可以把关于手机的文章单独发给手机组客户,对电脑推电脑文章,对冰箱用户推冰箱文章。

02
一次推送,最多几篇文章

“订阅号每天可以发送一次,一次最多发送八篇,服务号一个月可以发送四次,一次最多八篇。

举例:
图1,发了4篇
图2,发了6篇
图3,发了2篇
图4,发了2篇

以前我一直觉得,是不是因为我是订阅号,所以只能发一篇文章;后来又想是不是别人充值了VIP,再后来想,是不是别人是大V。直到系统的学习才发现,原来订阅号本身就可以发8篇一次,但每天只有一次推送机会。

虽然普通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写8篇,做到日更1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除非是一些团队或者企业在运作的人群。

比如需求:除了日更文章之外,我想写了一篇个人介绍,让大家认识我。但又不想独立发篇文章,这时就可以一次发两篇文章解决!

图片

具体操作:

图片

图片


03
合理菜单设计

图片

目前我的设计是三块:

1、新人必看(目前未做完善)

2、精选好文(历史文章)

3、微信m我(个人联系方式)

菜单的设计本质就是公众号的流量入口。

菜单有2大曝光场景:

1、用户关注之后。2、用户点开推送之后。

菜单有4大基本属性:

1、自定义菜单最大属性为3*5=15个。

2、一级菜单最长为4个字,二级菜单的名字为8个字(以上我只设置一级菜单,未设计二级菜单)

3、图片,文字,视频都可接收。

4、外部链接,图文库里的图片。

菜单有3大建议:

1、不做标题党

2、定期迭代。2个固定,1个迭代。每周,每月调整次。

3、(历史消息)阅读体验。

图片

图片

最后的话:

一万小时定律

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1.1415525年),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

图片
··················END··················

--------推荐阅读--------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