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名言大辞典:养生

 秋琰 2020-12-13

【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语出《庄子·达生》。人最可怕的,是在卧席之上,饮食之间,而对于这些事情又不知道警惕,这是过错啊!说明色欲饮食应注意节制,否则会伤身。衽(ren认)席:卧席。此指色欲之事。过:过错。

【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俭约》。人们的口腹之需,自有一定的限量,平时注意节制饮食,讲究清淡寡味,这样才会长保健康,才可以长寿。受用:享用,此指生活所需。剂量:份量;限量。省啬淡泊:省啬,节俭,此指节制饮食。淡泊,清淡寡味。养寿:养生使长寿。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尔】语出《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人的身体需要劳动,只是不能太过劳累。说明劳动有益于健康。但要有劳有逸。极:至,达到最高限度。

【人莫不爱其生,故莫不厚其生;莫不厚其生,故莫不伤其生】语出宋代杨万里《庸言》。人们莫不爱惜生命,因而就莫不追求生活优裕;莫不追求生活优裕,因而就莫不伤害生命。说明人不可过分追求饱食肥甘,这样只会伤害身体、亏减寿命。厚:使优裕。

【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生害矣】语出《吕氏春秋·尽数》。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东西充满了形体,那么生命就会受害了。说明“五味”不可偏食,如果超过人体的正常需要,就会给生命带来危害。辛:辣。形:身体。

【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语出《吕氏春秋·尽数》。过喜、过怒、过忧、过恐、过哀,这五种东西和精神交接,就会使生命受到危害。说明“五情”过分则会伤身。接神:与精神接合。

【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饮食没有节制,这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心里尽是些歪门邪道,这是招致杀身之祸的因由。说明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应注意饮食有节,这样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注意加强思想意识方面的修养,这样才可以免遭不测。口腹:指饮食。节:节制。念虑:思虑。    “

【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语出《吕氏春秋·重己》a大凡生命长久的,都是顺应生命,使生命不顺的是欲望,所以圣人一定首先使欲望适度。说明节制欲望才能长寿的道理。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语出《吕氏春秋·尽数》。凡饮食,不要滋味过于浓烈,不吃浓味,不饮烈酒,这些浓味烈酒,是招致疾病的开端。说明饮食应注意节制,否则。会有损健康。强厚:浓烈。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语出《素问·宣明五气》。长时间地看有伤血液,长时间躺着有伤生气,长时间坐着有伤肌肉,长时间站着有伤骨骼,长时间行走有伤筋节。说明视、卧、坐、立、行都不可持续太长时间。

【无忧者寿】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道意》。无忧无虑的人长寿。说明寿命与情绪有关,能修身养性,坦然无忧,自可延年益寿。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语出《老子》十二章。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伤。说明过分的享用有伤人的身体。五色:青、黄、赤、白、黑。也泛指各种色彩。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味:酸、苦、甘、辛、咸。爽:伤败,败坏。

【不乐损年,长愁养病】语出北周庾信《闲居赋》。终日忧郁不乐会减少寿命,成天愁眉不展会滋生疾病。说明人应当豁达乐观。损年:减损寿命。养病:滋生疾病。

【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看君颜色好】语出唐代顾况《行路难》诗。心中没有忧愁的事,就算是富贵了,今天看你的气色很好。说明无忧无虑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中心:心中。

【为食也,宁失之少,勿犯千多】语出清代李渔《闲情偶寄·颐养·太饥勿饱》。吃饭,宁可失于吃得少,也不能失于吃得多。意谓暴食暴饮较之饮食稍欠更有害于身体健康。犯:害。

【乐太甚则口阳溢,哀太甚则阴损】语出《汉书·东方朔传》。一个人太高兴了阳气就会散溢,太悲伤了阴气就会减损。意谓喜怒哀乐不可以过分,过分了就会损害身体健康。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语出《荀子·荣辱》。和悦乐观的人总能长寿,多愁多虑的人不免早逝。意谓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至大,说明人应当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能愁虑重重。乐易:指心中乐观泰然。寿长:犹“长寿”。忧险:指心中忧惧。夭折:短命早死。

【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语出《吕氏春秋·本生》。圣人对于声音、颜色、滋味的态度是:有利于生命的就取用它,有害于生命的就舍弃它。这是保全生命的方法。性:生命。

【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能移谨厚性,化作凶顽类】语出宋代范质《戒子》诗。我劝你不要那么喜欢喝酒,酒是狂药而不是美味。它能改变你谨慎、敦厚的本性,使你变成凶恶愚顽的人。狂药:使人服后发疯的药;代指酒。谨厚:谨慎、敦厚。凶顽:凶恶、愚顽。

【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语出唐代孟郊《怨别》诗。忧虑太深会损伤人的精神,经常服药也会使人面色憔悴。说明人应当达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沉忧:深忧,忧虑太深。性灵:性情;精神。枯槁:憔悴。

【沉忧能伤人,绿鬟成霜鬓】语出唐代李白《怨歌行》诗。忧虑太深能伤害人的健康,使人乌黑的鬓发过早变白。意谓忧愁使人衰老。语本三国曹植《杂诗》之二:“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沉忧:深忧。绿鬓;乌亮的鬓发。霜鬓:白色的鬓发。

【忍泣目易衰,忍忧形易伤】语出唐代孟郊《赠别崔纯亮》诗。强忍着眼泪不让它流出来会使眼睛受到损害,强忍着愁苦不将它发泄出来会使身体受到危害。说明人不能强忍泪水、把忧愁埋在心底,而应当有泪就流、有愁就诉,这样才有益于健康。

【纳爽耳目变,玩奇筋骨轻】语出唐代刘禹锡《秋江早发》诗。吸取清爽的空气能使耳聪目明,欣赏奇景能使筋骨轻松。说明玩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身体健康。

【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语出汉代枚乘《七发》。放纵耳目对声色的贪欲,放任身体安逸的人,会损害身体的内部器官。恣:放纵。支体:即肢体。血脉:此指身体内部的器官。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语出《论语·雍也》。聪明人活动,仁人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说明安静能使人长寿。知:同“智”,聪明、有智慧。仁:孔子的道德标准,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爱人。

【居处不理,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病共杀之】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一。生活没有条理,饮食不加节制,放荡、劳累过度的人,会被疾病所杀。说明生活有规律才可以养身。佚(yi役):放荡。

【居处齐则色姝,食饮齐则气珍】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八。日常生活有规律,面色就好看;饮食有规律,精神就焕发。说明人必须讲究生活的规律,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居处:指日常生活。齐:正常,此指有规律。色姝:面色好看。食饮:同“饮食”。气珍:指精神焕发。

【居移气,养移体】语出《孟子·尽心上》。居处的环境能改变人的气度,得到的奉养能改变人的体质。意谓人的身心状况会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移:使变化,改变。

【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曼理皓齿,悦情而损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语出《韩非子·扬权》。香脆味美的食物,味浓的酒和肥美的肉,吃起来香甜可口,但会使身体长病;皮肤细腻、牙齿洁白的美女,引人喜欢但能耗损人的精力。所以去掉过分的享受和奢侈的生活,身体才不会受害。厚:浓。形:指身体。曼理:细腻的皮肤。泰:骄纵,奢侈。

【食不语,寝不言】语出《论语·乡党》。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谓吃饭睡觉时不说话有利于健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语出战国宋玉《九辩》。独自悲愁会伤人身体啊,愤懑郁结何时是终了!说明悲愁郁结会伤人身体。冯(ping平):愤懑。郁郁:忧伤、沉闷貌。极:穷尽,终了。

【美意延年】语出《荀子·致士》。心情舒畅,可以延年益寿。美意:指心情快乐、舒畅。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语出清代钱大听《恒言录》卷六。烦恼一次就老上一些;欢笑一次就年轻一些。说明人应当保持乐观的情绪,而不可终日烦恼忧郁。现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十年老。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语出晋代陶潜《饮酒》诗之十一。活着的时候,像对待宾客一样来保养自己的千金贵体,但到死时,那宝贵的身体还不是一样要消灭!二句诗反映作者对待养生所持的否定态度。千金躯:形容生命宝贵。化:死。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语出晋代傅玄《傅子》佚文。疾病是从嘴边进去的,祸难是从嘴里出来的。意谓饮食不慎是致病之因,言语不慎是招祸之源,说明人必须注意饮食卫生、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和时机。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语出晋代陶潜《九日闲居》诗。饮酒可以驱除各种忧愁,服菊可以制止人的衰老。祛:驱除。制:制止。颓龄:老年。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语出清代钱大听《恒言录》卷六。意谓晚饭吃得不太饱,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惟忧用老】语出《诗·小雅·小弁》。过度的忧愁会使人衰老。说明人应排忧解愁。用老:因而衰老。

【绿鬓愁中减,红颜啼里灭】语出南朝梁代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之三。乌亮的鬓发在忧愁中衰减,红润的容颜在啼哭中褪色。意谓忧愁、啼哭能催人衰老。绿鬓:乌亮的鬓发。红颜:红润的容颜。灭;指褪色。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语出唐代柳宗元《敌戒》。注意防治疾病就能长寿,自恃身体健壮往往会突然死去。说明人不可对身体状况掉以轻心,一有不适就应积极防治,切不可自恃健壮而马虎大意。惩:戒惧。克:能。矜:自恃。暴:突然。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语出《庄子·达生》。善于养生的人,就像放牧羊群一样,看到落在后面的羊就用鞭子抽打他。比喻对养生应作全面考虑,有不足就加以弥补,方可奏效。若:像。然:那样。

【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私寡欲】语出三国嵇康《养生论》。善于养生的人,心地清静虚无,行止安和,私情欲望很少。说明善养生者应注重清心寡欲。清虚:清静虚无。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语出宋代苏轼《策别十六》。善于养身的人,能使自己既会休息,也会劳动。说明劳逸结合是最好的养身办法。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语出《庄子·养生主》。遵循中间之道,而且习以为常,就可以保全自身,可以全养性灵,可以颐养新的生命活力,可以享尽天年。强调人应加强精神涵养,顺其自然,不为名利所动,才能达到养身的目的。督:中问。经:常。生:通“性”,性灵。亲:通“新”,此指新的生命活力。

【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语出《吕氏春秋·贵生》。喜欢吃肉,并不是说连腐烂的老鼠也吃;喜欢喝酒,并不是说连变质的酒也喝;珍惜生命,并不是说不义偷生也算。说明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惜,但不能不仁不义,苟且偷生。嗜:爱好。迫生:不义而生,苟且偷生。

【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语出唐代孟郊《自叹》诗。忧愁在头发上也能表现出来,愁一愁,头发就会白几根。意谓忧愁能加速人的衰老。说明人必须心胸豁达,而不可沉溺于愁闷之中。数茎:好几根。

【静然可以补病,眦搣可以休老】语出《庄子·外物》。清静可以调养疾病,按摩眼眶可以防止衰老。这里介绍了一种调养身体和防止衰老的方法。补:救治。眦搣(zi mie字灭):按摩眼眶。休:延缓。

【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语出《庄子·刻意》。精力使用而不停止,就会劳累;劳累不止就会使精力枯竭。说明颐养精神的重要性,而精疲力竭,则会伤害身体。精:精神,精力。竭:用尽。

【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语出三国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蠹虫多了,树木就要朽枯;嗜欲熏心,身体就会垮掉。说明过多的嗜欲是身体健康的大敌。蝎:木中蠹虫的通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