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州一小商贩日记记录147,369,258。。。年入30万

 墨小烟木作 2020-12-13

最近笔者与一商贩朋友料,这位朋友经常开辆车游走于乡镇,卖一些成衣百货之类,最近家里也建起了三层的楼房别墅!概叹于稳食艰难,此朋友却发家致富,求问秘籍,他说,年入30万,勤劳致富也!给我看了一本日记。。。这本日子的封面名字《东南三省圩日》,翻开一看,厉害了,江西,福建,广东梅州客家地区的赴圩日一目了然。。。总结起来大致就是:147,258,369

兴宁人部分圩镇赴圩日期

丰顺部分圩镇赴圩日期

蕉岭,大埔部分圩镇赴圩日期

平远部分圩镇赴圩日期

梅县部分圩镇赴圩日期

龙川部分圩镇赴圩日期

五华部分圩镇赴圩日期

“圩日”在客家人眼中,是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的传统日子,与客家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每到“圩日”客家乡镇的市场上就人潮涌动,挤满了摆卖的商贩,场面很是壮观!这样的圩日,随着超市,网购,电商的发展,目前有愈来愈落寞的趋势。。。

据百度资料:湘、赣、闽、粤、桂等地区的农村集市(古书中作“虚”) 圩日:赶集,赶圩,客家人叫赴圩。西南地区的农村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或办事,就叫赴圩。圩日文化可丰富多彩,有其深厚的地方特色,成为西南地区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挑三拣四、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是典型的圩日一景,充满乡土风情。圩场上的商品交易一般按商品的内容分类,如粮食方面的有“米行”;家禽类的“鸡鸭行”、卖猪牛肉的“肉行”;服装类的“布行”,卖菜的地方叫“菜行”等,各圩场按其历史习惯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客家人把自己产品摆在规定的地方去卖。

以前的圩日上可以看到有补锅头、驳煲底、焊洋锡的等等,还能在街上看到阉鸡的。

这么多鸡仔鸭仔,好想买回去养殖~把它们慢慢喂大。。。

在交通闭塞、商品贫乏的年代,每逢圩日,四乡八邻的群众汇聚在集市:乡村来的农民带着自产的农副产品到市场摆卖,然后采办日用品回家;城镇居民则买回居家需要的家禽、食品、物什。集市,对那个年代的商品流通、丰富城乡有限的物质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的圩日,现在也许会一直存在,只是再也找不到往日的光彩!(图文综合自网络梅州528,转载注明:梅州5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