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兰州家长 2020-12-13

在电视剧《战将》第10集,有这么一段对话,主人公是时任红十五军团第81师师长的贺晋年和时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第232团团长的韩先楚。贺晋年当时对韩先楚说:“你韩先楚的232团那是兵强马壮,每个班配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营还有马克沁重机枪排,在陆续到达陕北的红军中,堪称是一支精锐之师啊!”然后韩先楚连连表示:“我说师长,你可不能再打我机枪的主意啊(韩先楚曾送给贺晋年四门迫击炮换一个俘虏),我那些家底是同志们拿命换来的啊。”从对话可以看出韩先楚的232团装备精良,如果按照一个连3排制,一个排3班制,那就是说一个连就装备了9挺轻机枪,这种火力密度完全可以媲美国民党中央军。而在当时红军中拥有这种火力密度的部队那也仅仅是赫赫有名的红二十五军。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ZB-26轻机枪,中国通称:捷克式轻机枪)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这支部队又被称作“娃娃军”,干部战士主要由红军家属和烈士子弟组成,年龄大致都在13到20岁左右。战场上,红二十五军很好地继承了红四方面军“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往往干部都和普通战士一样带头冲锋,因此战斗力极为强悍。

在万里长征路上,红二十五军孤军作战,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打得国民党军一听到“徐老虎”这三个字都望风而逃。同时,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是唯一一支经历长征部队人数不降反增的部队(长征出发时2900多人,到达陕北时候增加到3400多人),并且,在途中,他们还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一共有97位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开国将领出身于红二十五军,真可谓是将星云集。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1907~1935)

下文简单介绍一下红二十五军的发展历程及历任主要将领

1931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安徽金寨麻埠成立,辖73师(74 师、75 师另行组建)

红73师(以红12师师部和第34团为基础,另调红10师第28团和红11师第31团改编为红二十五军第73师)

军长:旷继勋,后(蔡申熙)

(贵州思南县人,蓬溪起义领导人之一。历任洪湖红六军军长、鄂豫皖红四军军长、红二十五军军长,1933年在四川通江洪口场被张国焘秘密杀害,年仅36岁)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旷继勋(1897~1933)

政委:王平章

(湖北省汉川县人,曾任红二十五军政委、红二十八军政委,1933年3月28日在银沙畈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王平章(1901~1933)

红73师师长:刘英

(山东潍坊人,红军名将,曾入苏联基辅红军军官学校、维斯特拉高级军官学校学习。后历任鄂豫皖红军四个师的师长,1932年11月在武汉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年仅30岁)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刘英(1902~1932)

红73师政委:吴焕先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鄂豫皖苏区和红军创建人之一,红二十五军的主要缔造者,被称为红二十五军“军魂”,曾任红二十五军第73师政委、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1935年在甘肃泾川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作战牺牲,年仅28岁)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吴焕先(1907~1935)

红二十五军3个师编制组建完成,下辖第73师、74师、75师,全军共12000余人。

1932年1月中旬,以红四军第11师第31团和五星县独立团一部为基础组成红二十五第75师。

师长:廖荣坤

(湖北麻城人。曾任红二十五军第75师师长、红二十八军军长、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73师师长。1933年5月,在“肃反”中被错杀于黄安(今红安)县龙王山,年仅30岁)

政委:戴克敏

(湖北省红安县人,曾领导黄麻起义,是鄂豫皖红军和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1932年在肃反中牺牲)

下辖第223团、224团、225团3个团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廖荣坤(1903~1933)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戴克敏(1906~1932)

1932年5月中旬,以地方武装的独立第3师为基础,组成红二十五军第74师。

师长:汪明国

(湖北红安人,历任红四方面军独立第3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74师师长、第八路游击师师长。1933年秋在鄂东北地区“肃反”中牺牲)

政委:戴季英

(湖北红安人,黄麻起义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后被开除党籍。1997年11月29日在郑州病逝。)

副师长:张成功

下辖第220团、221团、222团3个团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戴季英(1906~1997)

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第73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第74师和第75师第225团因战斗减员严重撤销建制,红二十五军仅剩下了建制不全的第75师。11月30日,奉命留守的红二十五军第75师和红二十七军(1932年11月底,红二十七军部队分别编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一部编成新的红二十五军。

军长:吴焕先

政委:王平章

全军下辖第74师、75两个师和两个特务营,总兵力约7000余人

第74师(下辖220团、221团、222团)

:师长:徐海东

(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人,开国大将,36位军事家之一)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开国大将徐海东(1900~1970)

政委:戴季英

第75师(下辖223团、224团)

师长:周希远,后(姚家芳)

政委:高敬亭

(河南省新县城郊董店人,曾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二十八军政委,在大别山坚持了三年坚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9年6月24日在安徽肥东青龙厂被错误处决)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高敬亭(1907~1939)

1933年4月初,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军长廖荣坤、政委王平章)在麻城县北部的大畈地区会合,两军于4月8日合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

军长:吴焕先

政委:戴季英

副军长:廖荣坤

下辖第73师、74师、75师3个师

第73师(下辖217团、219团)

师长:廖荣坤(兼任)

政委:王少卿

第74师(下辖220团、222团)

师长:徐海东

政委:戴季英(兼任)

75师(下辖223团、224团、225团)

师长:姚家芳

(湖北英山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曾任红四军第10师第28团团长、独立第二师副师长、红二十五军第74、75师师长。1933年9月27日在肃反中牺牲)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姚家芳(1899~1933)

政委:高敬亭

1933年7月中旬,红二十五军攻打七里坪失败,减员严重,部队进行了整编、补充,撤消第73师番号,保留第74、75师2个师。

军长:吴焕先

政委:戴季英

副军长:徐海东

下辖第74师、75师2个师

第74师(下辖220团、221团、222团)

师长:徐海东

政委:周化贤

第75师(下辖223团、224团、225团)

师长:姚家芳

政委:高敬亭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1933年9月间,红二十五军在演麻公路遭敌包围,二十五军被分割。第75师由吴焕先、戴季英率领突围到鄂东仍保留二十五军番号,第74师由徐海东率领,退回皖西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

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和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在商城县东南部的豹子岩会师,两军于4月17日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全军约3000余人。

军长:徐海东

政委:吴焕先

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湖北省孝感县城关镇人,曾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未授衔)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郭述申(1904~1994)

全军下辖第74师、75师2个师

第74师(下辖1营、2营、3营)

师长:梁从学

(安徽省六安县人,开国中将)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中将梁从学(1903~1973)

政委:姚志修

(安徽霍邱人,1934年11月在作战中牺牲)

第75师(下辖223团、224团)

师长:丁少卿

政委:高敬亭

1934年6月,中共中央派程子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不久,红二十五军进行整编,撤销师一级编制,军直辖4个团(223团、224团、225团、手枪团)

军长:程子华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建国后未授衔)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程子华(1905~1991)

政委:吴焕先

副军长:徐海东

参谋长:戴季英

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湖北省红安县人,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人称“位老”,建国后未授衔)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郑位三(1902~1975)

政治部副主任:郭述申

参谋主任:薛云阶

医院院长:钱信忠

(江苏省宝山县人,开国少将)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钱信忠(1911~2009)

经理处处长:吴维儒

(河南省新县人,1935年在肃反中牺牲)

第223团

团长:张忠发

(1935年8月在甘肃隆德牺牲)

继任团长:张绍东

(湖北红安人,1938年叛变投靠国民党,结局不详)

政委: 赵凌波

(四川泸县人,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叛变投敌)

政治处主任:陈先瑞

(安徽省金寨县人,开国中将)

第1营营长:吴金贵

(1935年8月在甘肃泾川牺牲)

第2营营长:方庆元

(湖北黄安人,1935年1月24日在陕南佛云山牺牲)

第3营营长:夏先国

(1934年在陕西牺牲)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陈先瑞(1914~1996)

第224团

团长: 叶光宏

(1934年12月10日在作战中牺牲)

政治处主任: 郭述申

第225团

团长: 方炳仁,后(张震东)

(方炳仁,安徽英山人,1935年9月4日在作战中牺牲)

(张震东,安徽六安人,开国少将)

长征中最精锐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将领

张震东(1907~1984)

政委: 张明先

营长:方跃南(1935年9月4日在甘肃合水板桥作战中牺牲)

1营副营长: 肖光宇(安徽金寨人,1935年2月1日在陕西牺牲)

手枪团

团长: 杜本润(河南新县人,1935年在陕南被错杀)

政委: 宋国兴(1935年在陕南牺牲)

1934年12月11日,红二十五军于丹凤县蔡川进行整编,撤消224团编制,军直辖三个团(223团、225团、手枪团)

1935年9月7日,鄂豫陕省委在甘肃华池县豹子川召开会议,决定徐海东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接替吴焕先(1935年8月21日牺牲)出任军政治委员。

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三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红二十五军番号撤销。11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红十五军团划归红一方面军建制。

从红二十五军走出的开国将军(97名)

大将(1人):徐海东

上将(2人):韩先楚、刘震

中将(6人):李耀、张天云、张池明、陈先瑞、林维先、梁从学

少将(88人):刘华清(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等88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