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汤药的治病思维

 zjshzq 2020-12-13

中医汤药的治病思维

/高育鹏

为这篇文章,等了大半年,六七个月时间,在每天开出租车之余,阅读中医书籍,听中医讲座,思考中医的治病方法。可是听了看了以后,各家见解不同,仍需要自己梳理,明晰思维。下文对各派观点,不评错,只树对,愚钝之处,交流共勉。

一,六脏六腑,心包脏不如脑脏更恰当。

传统中医,将五脏六腑作为藏像理论的基础,另外把心包脏列为与三焦互为表里的关系,为六脏六腑和“长夏”找到了依据。我认为,古人弱化心包脏的作用,对大脑的认识不足,如果把大脑作为第六脏,主其神明,主管思维、七情六欲和神经、淋巴等,让心脏主血脉,更符合现代人的理解。

1,心脏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其华在面,其充在血,开窍于舌。

2,脑脏与三焦。脑主神明,三焦主津液。其华在目,其充在膜,开窍于心。

3,肺脏与大肠。肺主肃降,大肠主传导。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

4,脾脏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其华在唇,其充在肌,开窍于口。

5,肝脏与胆。肝主疏泄,胆以涵敛。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

6,肾脏与膀胱。肾主储藏,膀胱以储排。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

这样以来,脑是个统领,三焦是个脑分泌激素的指挥所,也是其它脏器分泌浊素向脑反映的信访局。如果五脏运转正常,则大脑跳出五行外,若产生病变,则会注入积极的脑分泌物,通过三焦来刺激五脏的运动。

二,中医六脏六腑高度概括了人体的生命运动,治病尤其是汤药治疗则是为了寻求平衡,找出病因,引导症状的发展,将偏离正常状态的人体部分,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纠正这些过与不及。

1,外感六邪,风寒湿火暑燥;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加饮食劳倦,为致病因素。

湿

   如上图所对应的自然现象,和人体情绪上的特征,太过则相应地使六脏受伤,不足则相应地使六脏不得以濡养,这就是过于不及的思想,也是爱之则亲,亲之则相利相害的平衡原理。就好像吕布爱貂蝉,反为貂蝉殒命一样。

   比如,对脾脏来说喜湿,它来运化人体水液,水大了则运化不及,人体肥胖臃肿,水小了则运化不够,人体消瘦厌食。人体主观思虑过多,则消化不好,欠缺思考则失去食欲。对于肝来说,喜欢温和的气候,它来疏泄人体的毒素,风大了则舒缓太急,人体筋僵泄俐,风小了则舒缓不足,人体抽筋瘀滞。人体主观怒气太盛,则血涌脑胀,缺乏发怒使性,又血滞淤塞。

在八纲辩证里,阴阳论的是气,表里论的是脏腑之关系,寒热论的是四季气候变化,只有虚实才是论述脏腑功能的偏性,在调理方面需要重点把握,实则泄之,虚则补之,是运用中草药的关键。

中医的糊涂,和难以掌握,是由于八纲辩证的方法论太多了,对一个病症,一个器官,只能运用一个方法。我们认识整个宇宙,也必须先选一个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实体,再去用一种辩证的方法,来展开它,要么一分为二,要么否定之否定,要么形而上学,不能搞个历史、现代、未来、动态、静态唯物主义,变成四不像。跟具体到病症上,判断出一个肾虚、肾寒、肾阳不足、肾水缺失、肾精不固等若干个状态来,在概念上玩把戏,要论气咱就升降沉浮,要论阴阳咱就过与不及,要论虚实咱就补泄,要论五行咱就金木水火土地生克,要论表里咱就症状和病体,把这些逻辑关系扯来拉去,治病还得只从一个角度入手。

 2,六经辩症,外邪由表及里,内伤由内及外,传经合病直中,掌握病症,析脏腑,为调理开方给出思路,不妨将手厥阴心包经视作手厥阴脑经。

太阳病

手太阳小肠经

外感风寒

中风蓄血

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

桂枝汤

五苓散

足太阳膀胱经

伤寒蓄水

阳明病

手阳明大肠经

阳气亢盛,邪从热化。


大汗出,大渴行饮,面赤心烦,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白虎汤

承气汤

足阳明胃经


少阳病

手少阳三焦经

气血衰弱


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多呕,不欲食

大柴胡汤

足少阳胆经


太阴病

手太阴肺经

病邪入阴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

理中汤

足太阴脾经


少阴病

手少阴心经

心肾阳虚阴亏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

四逆汤

黄连阿胶

足少阴肾经


厥阴病

手厥阴脑经

阴阳胜复、寒热错杂


烦满消渴,舌卷囊缩,谵语便秘,手足乍温乍凉

乌梅丸

大承气汤

足厥阴肝经


这是将病症分为六个种类。外感六邪风寒湿燥火暑,首先侵袭人的头部,头部分为面皮和脑皮迎战。其实质上的抵御指令下达于心,其华在面,心与小肠为表里,指示小肠经代为受过。脑皮上的头发,为肾所主,肾与膀胱为表里,指示膀胱经代为受过。

第二次组织抵抗的便是皮肤和肌肉了。而人体的皮肤由肺脏操控,肺脏则命它的妻子大肠来处理。皮肤下面是肌肉,肌肉由脾脏主宰,脾脏任命胃经来抵抗,这就是阳明病了。随着外邪深入,进入三焦津液系统,威胁胆经,疾病已经从体表进入体内了。

如果阳腑不能够有效抵御病症,疾病还要进一步发展进入脏经。从少阳病传来,人的呼吸道出现了严重问题,接下来人的食欲和消化不振,太阴病已经阻止了人的呼吸和受纳功能。病邪继续发展,心肾功能受损,脑肝系统受害。内伤七情,直接源自脑肝紊乱,需要由内向外治疗。

3,中医治病,先找病因,再看症状,不分析疾病本身的成份和作用,用汤液引导人体的剧烈反应,加速症状的消失,调整脏腑回到正常状态,让疾病离开人体。

中医将疾病和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疾病来了,人体抵抗,做出过激反应,则为病症。同样的疾病来了,有人抵抗胜利,身体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也就不需要治疗了。同样的大自然环境,同样的七情六欲,有的人可以适应,身体不受侵害,有的人无法适应,身体大受其害。中医的思维就是:老虎来了不吃我,两下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老虎来了,若伤人,则须奋起战斗,打死老虎,赢得胜利。

说起来,汤药治疗,无非是解表的散,中间的和,体内的排,虚弱之补益,结合五脏的五行生克关系,和脏腑的表里关系,对症下药。

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桑菊饮

大承气汤,芍药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六和汤,三黄汤,二陈汤

半夏茯苓汤,半夏泻心汤,五苓散

补益

四君子汤,小建中汤,参苓白术散,桃仁乘气汤

五脏的五行生克关系,生比作油门,克比作刹车,是加速和制动的平衡关系,缺一不可。针对一个脏腑的调理,中医至少可以用三种办法,直接补泄它,压制或滋养它的母亲,纵容或限制他的克星。比如,肾虚可以用熟地黄补之,也可以用润肺的,也可以用泄肝的,或三者兼用。

脏腑是一对表里关系,腑为空腔,常需实之,实之有过,则须排泄。脏为实腔,常需空之,空之太过,则须补益。脏是主帅,腑是辅佐,脏行气于腑,腑行精于脏,他们之间密切的关系,形同夫妻。

三,中医的治病,还可以从元气运行的角度,进行升降沉浮与调和补益的辩证方法。当然还有砭石、针刺、艾灸、按跷、导引等方法,期待在研究学习后,以文叙之。

                                           ——20201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