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作家‖【卖炭翁的心理解读】◆吴琼

 白云之边 2020-12-14


作者简介
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漂河镇人民政府。

 “卖炭翁”的心理解读  
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首白居易的名作《卖炭翁》,写的是一位老人在天寒地冻中顶风冒雪卖炭的辛酸情景,读来使人潸然泪下。老师告诉我们说,其中的那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卖炭的老人生活穷困潦倒,严寒中还穿着单衣,本该希望天气能够暖和些,可是天暖了炭就卖不出去了,所以他宁愿自己受冻,也希望天气能够更寒冷,能让自己的炭卖出一个好价钱。这一句,把卖炭翁矛盾挣扎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那时年少,以为自己懂了,直到时光流转了将近二十年,迎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今天,我觉得自己像极了那个卖炭翁。

从六普到现在,我在乡镇做统计十年,每一年的十月和十一月,是政府大楼里最安静的时候。没有村干部来办公,没有村民来反映情况,甚至连他们的电话都打不通。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吉林省这个农业大省来说,秋收就是农民的生命。从春耕到夏耘,一粒一粒种子洒进黑乎乎的土壤里,慢慢的生根、发芽、穿破头上的压力破土而出,除草、施肥、看着它从嫩绿到浓郁,一天一天的长高、长壮,遇到暴风雨倒下了一大片需要补种,若是连月大旱还要人工降水。这一年能不能过得去,全看这两个月的收成,秋雨一来,就要耽误工期,如果提前降雪,收割机便是浑身有力也使不出来,一望无际的庄稼,全靠徒步上山人工收地。而七人普却不偏不离的恰好赶在了这个黄金节点。接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瞬间凉到了底。

工作艰难而缓慢的向前推进着,我向来是个不喜欢下雨的人,每到雨天,情绪低落而烦躁,尤其是这恼人的秋雨,满眼的凋零伴着入骨的寒凉,让我直想闭了眼睛、关上耳朵,做一个世外的人。可是今年秋天,我却翘首渴盼着雨的来临,因为我知道,各村普查员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只有在雨天才能彻底的钻进普查工作中去,才能来见我。可奇怪的是老天好像窥探到了我的心思,一连十几日晴空万里、天蓝云淡、艳阳高照,我的心头却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各种问题浮出水面,电话一遍一遍的拨过去,永远都是无人接听,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三个字——“怎么办”。

第一场雨来的那天,一大早天空黑压压、阴沉沉的,平时见了这情景,我的心情一定也会像这天色一样,可这次,我内心竟无端的升起一股莫名的喜悦,站在那里望着天空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不多时,一滴一滴的水珠从天而降,落到了我的脸上,打湿了我的头发,雨终于来了。

望着望着,水珠顺着我的脸颊淌到了嘴角边,不知怎么竟是咸的。那不是雨,是我的泪!工作推进了,他们的秋收怎么办?这雨要是连下上几天,不能在落雪之前收完地,他们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我真的笑不出来了,天在流泪,我也在流泪,我甚至祈祷那片艳阳天马上回来,哪怕我再次跟他们失去联系。这个时候我猛然间体会到了卖炭翁的心理,终于明白为什么“衣正单”却还要“愿天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