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1725- 旧照片:八路军真实生活,住窑洞、穿旧衣、吃树皮,又打仗又种地

 泊木沐 2020-12-14

最近,又一部抗战剧《雷霆战将》热播,但是这部剧却遭到广大网友的集体吐槽。这是因为什么呢?在这部剧中,神奇的是八路军指挥部竟然是非常豪华的别墅,战地护士更是妆容精致,丝袜小白鞋;八路军战士也是个个衣着光鲜,用着发胶、发蜡都是一群小鲜肉。也真是让人无语。那么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下面一起看看这些影像资料,记录着真实的八路军战士的样子。

太行山上的八路军司号员。徐肖冰摄

我们通过这样一组旧照片,还原最真实的历史。这些照片的拍摄者既有著名的红色摄影师沙飞、徐肖冰等,也有来自美国的记者哈里森·福尔曼,这些摄影师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八路军的战斗、生产与生活。

八路军将领,你认识他们吗?哈里森摄

这几位可都是运筹帷幄的将领,看他们发型简单,无须使用发胶、发蜡;没有笔挺光鲜的制服,衣着简朴,甚至有些皱巴巴;脚上穿的是布鞋,而非皮鞋。

延安的窑洞。哈里森摄

八路军住宿更是没有别墅,只有山上挖的窑洞。在延安,全体指战员都在窑洞内工作,也在窑洞内生活。窑洞是陕西省的地方传统民居形式之一,室内的家具更是简单异常,只有木桌、木椅、土炕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当然,窑洞也有好处,那就是冬暖夏凉。

八路军护士。哈里森摄

大家都知道在《雷霆战将》一剧中,战地护士始终妆容精致,头发一丝不乱,那套服装很突显身材曲线,高跟小皮鞋雪白雪白的。但现实怎么样呢?请各位睁大眼睛看看真实的战地护士吧!她们除了要拿救护包,还要拿枪和手榴弹。她们不是大美女,又何尝不是最美的人呢?这样的战地护士才是最美的护士。

1942年9月,边家堡战斗。杜根元摄

要知道八路军的抗日战斗是非常艰苦的。从1939年秋季开始,日军在抗日根据地频繁进行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毁灭抗日地区人力物力、摧残抗日军民抵抗意志。

1942年6月,八路军机枪手据守村落。流萤摄

为了灭掉华北的抗日武装,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1940年后,这种扫荡变得更加频繁,变得更加严重。我们举个“五一大扫街”的例子。自1942年5月1日以来,日军集结日军和伪军5万余人,对八路军冀中军区发动了“铁壁围剿”的扫荡。突袭使冀中军区兵力减少1.68万余人,第八军分区司令常德善、政委王远音等多名中高级指挥员英勇牺牲;群众5万多人被杀被捕,根据地全部成为日占区和游击区。

1943年,八路军伏击日伪军车子队。流萤摄

为了应对日军的野蛮扫荡,八路军进行了顽强的反扫荡战斗。还是以“五一大扫荡”为例,在两个月的扫荡战役中,冀中军民打了272仗,打死日伪军11000多人。

受伤的八路军战士被抬到后方医院。哈里森摄

八路军练兵。沙飞摄

八路军有没有条件穿上华美的衣服,用上发胶、发蜡?可能性微乎其微,获取这些物资的难度太大了!为什么?因为国民政府对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1942年八路军在延安开荒生产。徐肖冰摄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停止发放八路军军饷、弹药、被服等。并威胁要“不让一粒粮、一尺布进入边区”。加上日军的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陷入严重困境。1942年12月,毛主席在文章《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写道:“我们过去几乎没有衣服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窝。人家用停发经费与封锁经济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的很大。”

有一段时间,八路军战士用树叶、地瓜秧、花生皮之类的东西掺一点粮食。

吃饱穿暖是第一需求,然后是打鬼子,谁还有心情抹发胶打蜡?

陕北军民合力耕种。哈里森摄

八路军是怎样解决这种局面的呢?那就是在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解决粮食问题;同时开展减租减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还发展工业生产,自己生产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

歌唱家郭兰英唱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她所歌颂的就是八路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一个典型,荒芜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八路军一年到头的状态是又打仗又种地,没有气定神闲的时候。

1942年,严整的八路军步兵阵容。沙飞摄

影视剧可以对历史进行适当的改编,但是不能扭曲历史。敬畏历史,尊重先烈,这是相关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良心。观众的审美情趣在不断提升,不会再忍受侮辱智商的“抗日神剧”“抗日雷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