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珍惜的关系,源自共同的经历

 泠风思语 2020-12-14

/高英              〔首发原创文章〕

对于人类来说,一页页日历的翻过不只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还意味着生命的变化,例如孩子在长大、大人在变老。仅就个人而言,能够串起时光印记的,除了年龄的增长和容颜的更改,还有自己具体经历过什么的深刻记忆。

人们总会记住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大或小,或喜或悲,只要想起,就会触动心灵,仿佛一粒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立刻激起层层涟漪。如此触动心灵的经历,显然对于个人具有某种重大意义,或者说是某段人生的重要标记。

在让人刻骨铭心的经历里,必然有些人和这些经历联系在一起,如家人、同学、同事、战友,等等。像当代中老年人热衷的老同学聚会,与其说是在重温同学情谊,不如说是在通过见到拥有共同经历的人,去回顾已逝的青春,重温曾有的经历,从而满足怀旧的心理。

虽说拥有共同经历的人,未必都能结下深厚的情谊,但人世间诸多值得珍惜的关系,往往源自共同的经历,而具有共同经历的正常人,更容易互相体谅,惺惺相惜。

曾经有过从事教师职业的经历。在我做教师之前,一直反感我家先生下班回家后不怎么说话的表现,而在做了教师以后,从小就爱说话的我回家后也变得很少言语,原因很简单,给学生上课时已经说了足够多的话,回到家自然想歇一歇嘴巴,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从此,我对我家先生关于在家说话方面的要求就有所降低。

做全职妈妈前,我根本无法理解全职妈妈的生活,觉得那是很不值得的选择。直到有一天,不得不面对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外生活的现实状况,我才深入其中,体会到了全职带娃的酸甜苦辣,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如今和老友重逢,与同样在做全职妈妈的丁就容易在聊这一块时产生共鸣。

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关系,本是格外亲密,却因年龄的差异,少了共同经历,多了互不理解,那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尤其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情形发生的概率显然日益变大。

现在我偶尔吃点咸菜就会觉得非常亲切,而与我相差三十三岁的女儿则对咸菜丝毫不感兴趣,就像我无法体会出与我相差三十二岁的母亲曾经吃过草根树皮的滋味一样。这只是个非常浅显的例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不理解,最主要的,是来自因时代隔膜产生的客观距离,如果父母不主动接近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代沟就会在无形中变得深不可测。

好在如今许多父母都懂得了主动学习并建设亲子关系,和孩子能够进行良好互动的民主父母越来越多。毫不谦虚地说,我也算得上是其中一个。然而,没想到的是,当女儿步入青春前期,母女俩还是避免不了产生碰撞,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起些摩擦。这不由让人感慨:即使再用心,这世上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亲密关系。

遇到困难,逃避不足取,只能面对,建设亲密关系也不例外。在2020年春季学期较长的上网课时期,我采取了信任女儿去放手的姿态,看着她每天坐在那里学习的背影很满意,想着这个学期过去以后,大概女儿在各方面都能更上一层楼。等我无意间发现女儿的分心和偷懒,已经快返校复课,于是我什么也没说,等着正上初一的女儿在开学的测试中自己摔跟头,或许只有这样,她才能够真正接受教训。

事情的发展果然在预料之中。女儿在复课后成绩明显下滑,我都懒得问老师她的成绩如何,只听她自己说一说。难能可贵的是,女儿在期末考试前半个月奋力挣扎,努力回归她本来的层次,尽管最后数学成绩不够理想,但也算尽力而为,无怨无悔。

如果这是个故事,就可以这样写结局了:从此,女儿懂得了发愤图强,能够自觉学习,再也不用我操心了。可惜这不是故事,是现实。期末考试完,放了暑假,女儿作了很好的自我总结,但是依然没克服对数学的畏难情绪,继续逃避,并没有去主动用功学习的迹象。如果我和她爸爸跟她讲道理,她就很烦,问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只答“不会的就是不会”,居然说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我和我家先生既纳闷又郁闷,这孩子到了青春期就非要变得不可理喻?我家先生劝自己也劝我说,别看女儿个子比我高了,但心理还是小孩的心理,不能和她较真。好吧,作为成年人,家长首先要冷静,要宽容,既然孩子不让多说,那咱就多做。我决定变身为女儿的“同学”,和她一起做做题,告诉她你就当妈妈是你的同桌,并且这个同桌的学习水平比你要差,千万别指望妈妈能教你什么,我们只能一起切磋。

女儿接受了这种“同学”模式,愿意和我坐在一起做题。我们就从七年级下册她认为很难的数学题做起。且不说我初中时曾经沦为学渣,单就新时代教材的变化之大来说,我就跟不上女儿的学习进度——现在的初中教材,比我这个70后当年学过的教材深奥太多。然而,我并不为了女儿的学习而备课,在日常真实出演一个差生同桌,但会充满热情地认真解题,每解出一个题来就嘚瑟不已,女儿看不惯我的轻狂姿态,努力用自己成功解题的做法来“压制”我,我只好一再表示服气。

一开始,痴迷于业余练书法的我家先生只是跑跑龙套,偶尔被我叫过来参与解题,时间一长,他不但体察了我的用心而且体会到了我的不易,索性接过了和女儿一起学数学的任务,我则和女儿一块进行英语阅读。据心理学研究,女儿的数学成绩与父亲有较大关系,除了女儿更可能继承父亲的智商之外,父亲对女儿的态度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力,现在我家先生陪女儿学数学,必然大有裨益。我半真半假地调侃我家先生说,从此女儿的成绩里有你的功劳了!

再后来,剧情就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了。因为和女儿一块学习,所以我们才能了解女儿究竟在哪些地方遇到了困难,从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帮助女儿去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而非因一味抽象地说教而导致亲子关系日益紧张,毕竟空洞的道理只会激发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女儿见我们做父母的理解了她的处境,也就缓解了成长压力,跟我们的相处重新融洽起来。

对于我来说,还有一个惊喜是我家先生因最近积极参与女儿的学习成长,而对我多有体谅。在女儿九岁前,我家先生曾是孩子的最好玩伴,后来,女儿一大就不怎么找爸爸玩了,我家先生落得一身轻松,加上我们平日分居两地,除了做家里的经济支柱之外,他对女儿的学习并不操心,我对他倾诉育儿烦恼,他也不怎么往心里去,似乎无关痛痒。现在可好了,我家先生终于体会到这些年我边做全职妈妈边积极写作的不容易,这个暑假顺道改善了的还有自2017年以来呈现不稳定状态的夫妻关系。

我松了口气,心里的焦虑悄然散去。原来无论是建设夫妻关系还是建设亲子关系,只有美好的愿望和空洞的话语显然不行,只靠单方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在危中求机,遇到问题要动员一家人积极参与解决,在共同的经历中互通声气,增进理解,强化情义。

我们一家三口因着这个暑期的共同努力,从而多了一段共同的经历可供回忆,从此会更加在乎彼此,互相激励。就是这样,值得珍惜的关系,都源自共同的经历!如果在亲密关系中缺乏共同的经历,那就主动创造拥有共同经历的契机。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些时候,遇到问题全然不必自己一个人硬扛,那很悲壮,但不够明智。

高英写于202087日立秋,农历六月十八,周五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