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7.跳水
2020-12-14 | 阅:  转:  |  分享 
  
17.跳水一、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
》《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艘:sōu(一艘)航:háng(航行、航空)肆:sì(放肆、肆无忌惮)帽:m
ào(帽子、礼帽)桅:wéi(桅杆、船桅)撕:sī(撕开、撕扯)逗:dòu(逗笑、挑逗)唬:hǔ(吓唬、唬人)钩:gōu(鱼钩
、钩住)扭:niǔ(扭转、扭腰)咧:liě(咧嘴、咧开)舱:cāng(船舱、客舱)鸥:ōu(海鸥、白鸥)瞄:miáo(瞄准、瞄
向)龇:zī(龇牙、龇牙咧嘴)三、多音字扎:zā(扎腿)zhá(挣扎)zhā(扎花)模:mó(模式)mú(模样)钻:zuàn(钻
头)zuān(钻营)吓:hè(恐吓)xià(吓唬)转:zhuǎn(转身)zhuàn(转盘)四、近义词模仿——仿照放肆——猖狂
吓唬——威胁?灵巧——灵活即使——如果勇敢——大胆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心惊胆战——提心吊胆五、反义词灵巧——笨拙勇敢——懦
弱风平浪静——惊涛骇浪放肆——拘谨明白——糊涂摇摇晃晃——稳稳当当六、理解词语1.环游:到各地游历。2.放肆:毫无顾忌地任意
作为。3.失足: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4.心惊胆战:形容十分惊慌害怕。七、句子解析1.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因而更加放肆起来。“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
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
,不知如何是好。“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3.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
起抖来。“不由得”是“不禁”的意思,孩子往下一看,这么高,也感觉到害怕了,吓得两腿发抖了。4.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把孩子跳到海里的情景描述了出来。5.船长真会对儿子开枪吗?你可以看出船长有怎样的品质?不会,因为他爱儿子,才
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也只有他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跳水是救儿子的最好办法,他这是在逼迫孩子跳水。船长有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
优良素质。八、课文主题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
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
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水
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被激怒,孩子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取帽子,陷入险境)→(船长逼孩子跳海而化险为夷)在一艘环
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人们逗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反过来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气,爬上了桅杆
去夺帽子。后来,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去取帽子,从而陷入险境。在水手和孩子都被吓呆的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
断,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险为夷。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句子:水手们又大
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一方面因
为水手的哄笑而难堪,另一方面对猴子无计可施,所以一时哭笑不得。句子: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水手们更加放肆的笑声深深
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恼羞成怒。正是因为水手们的笑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猴子肆无忌惮,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渐渐失去理
智,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发生。3.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因为孩子当时所处的地方是桅杆的最顶端的横木上,孩子
稍有不慎掉到甲板上就会粉身碎骨,性命不保。而跳水后孩子不会因为摔伤而有性命之忧,船上的水手们如果能及时救起孩子,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很大,综合当时的所有因素分析,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
献花(0)
+1
(本文系前进小学李...原创)